快穿之仙田有道(4)

作者:缤纷入舞衣 阅读记录

她一贯奉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古代宗族一荣俱荣,紧密相连的关系,她还不习惯。

好在方氏族人都不错,守望相助,凝聚力特别强,有极品也不好意思对着自家人呐。

村子很穷,很渺小,但地处文风盛行的江南,举人还是出了两个。

一个是四五十岁的老举人,已经歇了科考的心思,只在方家族学发光发热。

另一个就是方城了,正值壮年的举人,还有升一升的空间,可以说是全族的希望。方城父母皆亡,是族人尽力帮衬,才读了下去。

夫妻一体,徐青玉如今的身份是方城的妻子,五个孩子的母亲,她也在努力的把族人当成自己人,能帮就帮一把。

俗话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方城被革职,抹除功名,灰溜溜的回来了,叔伯婶婶,兄弟姐妹们,没一个落井下石的。

听到旁姓的村人嘲笑方城一家,方家妇人们还要把这些碎嘴婆娘大骂一通。

不得不说很让人动容,这就是家族的意义吗?

给自己打了打气,除了要改善小家的生活,大家也不能落下啊。

她暂时也想不出什么好注意,空间里有人参,三七之类的药材,却不适合大家一起发,并非好的生财之道。

这段时间一家六口的面色红润了很多,徐向莲这具身体也被调养得七七八八。

可怜她明明有好东西却只能做贼,偷偷摸摸拿出来一些人参,切得细细的,每天熬在肉汤里,补补身体。

“堂奶奶,你这里真的收山上的野草野花吗?”门外的小男孩还算结实,面色有些发黄,穿着短了一截的灰青色衣裤。

方齐目光坦荡,虽然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他也是仔细挑出些不常见的。

这是方永的大孙子方齐,他曾爷爷屡次不中,至今只是个童生,家里被多次赶考的花费生生拖累着,日子不算太好过。

所以方大伯家愿意管方桃花的死活,已经足够厚道。

“稀奇不常见的我会收。”这是徐青玉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法子,既收集植物,又能帮助到村里人。

方齐没找到什么新品种,但徐青玉还是全收下了,给了他三十文钱,方齐眼睛发亮,他靠自己挣到钱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躺在家里收‘山货’,几个便宜儿子都被送去读书了,方怡的生活没什么变化,就是被徐青玉抢着干了一些。

方雨被带回家来了,由别人教养,徐青玉不放心。

那老妇人当场落了泪,一个寡妇好不容易把唯一的儿子拉扯大,又年纪轻轻丧了命,白发人送黑发人,可谓无依无靠。

方城好歹做过官,家里有点家底,帮着带方雨少不了一口吃了,如今人家不要她了,一时情难自禁,悲哭起来。

徐青玉到底不是狼心狗肺之人,半年来,这婶子是真的把方雨当成家人来待的,不忍她断炊,给她留了些粮食,每月再补贴点。

方钰给六十多亩地全找好老实本分的佃户才略微放心,启程去府城读书。

接下来的日子过的飞快,徐青玉找准时机拿出了土豆和番薯。她虽然为人务实,小女生的梦却还是做过的,高产量作物,穿越必备。

借口也好找,就说是村里人拿来时无意中发现的,也算给下河村一个好名声了。

村里沸腾了,在确定消息真实之后,方氏还开了祠堂,把这大功德上报列祖列宗。

也有不要脸的极品,指名道姓,非说这两样东西是她卖给徐青玉的,这个功劳,有她一大半。

正是方桃花的婆家二弟妹,当初拿来的一看就是胡乱挖的,山上到处都是,徐青玉就没有收她的。李二嫂一看就不是懂感恩的人,徐青玉有钱给乞丐都不给她。

李二嫂怀恨在心,没少在背后嚼舌根,败坏徐青玉的名声。

李家泼妇明明只卖了一次,徐青玉还没有收,这事可不就是她自己宣传的吗?村里人都知道徐青玉没有收她的山货。

因此,徐青玉没有把李二嫂放在心上。

心里一动想到了家里人的前程,本来只想避其锋芒,等知州任满,家中子弟再出头。

可知州同知的任期足足有七年,谁也不知道知州同知卸任后新上任的是什么派系,人家给刘知州一个小小的面子,就够方家不能翻身了。

徐青玉联系大儿子,让他把出现高产量新粮食的消息传给王同知,让王同知赶在知州之前上达圣听。

不出三月,听闻圣上大喜,口称天意,王同知被赏赐良田千亩,黄金千两,未来调任二品也不是不可能。

功劳也少不了方家的,皇上不但恢复方城的举人功名,还赐予爵位“仁爱伯”,又亲笔上书“庆善之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