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91)

作者:挽轻裳 阅读记录

一老臣气愤地站住了,指着使臣的鼻子骂道:“竖子竟敢辱我大应国君!尔等贪得无厌之徒,岂配立于我大应朝堂之上,皇上,请您一定要严惩此贼子!”

沈映不以为意地摆摆手,“无妨,他说的也并非全不对。”接着冷笑一声,沉声道,“之前我朝政策对你们蒙古的确太过宽容优待,但从今以往,你们蒙古别再妄想吸大应的血!今日看在你是使臣的份上,朕不与你计较,你把朕的话带回去告诉你们可汗,他想娶大应公主,做梦!来人,将此鞑靼使臣逐出宫,永远不许他再踏入大应境内一步!”

立即便有侍卫进来将鞑靼使臣拖了出去,殿里逐渐安静了下来,群臣们在下面面面相觑,没想到从前被他们轻视的小皇帝,如今的手腕竟然如此强势铁血,举手投足间颇有太祖、太宗当年的杀伐决断之风。

一些在北疆和蒙古人打过交道的武将更是心潮澎湃,从前碍着朝廷对蒙古的安抚政策,他们对蒙古人的挑衅只能敢怒不敢言,心里别提多憋屈了,所以他们刚才听皇帝驳斥鞑靼使臣,心里真是狠狠解了口气,没错,就该把那些蒙古鞑子狠狠揍一顿,他们才会老实!

“皇上,您驱逐了那鞑靼使臣,只怕鞑靼人知道了不会善罢甘休啊。”郭九尘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明里暗里地指责皇帝意气用事,“皇上您是逞了一时意气,可想过万一鞑靼人恼羞成怒挥师南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今国库里的银子,可实在是支撑不起长时间的征战了。”

户部尚书忙应和道:“郭大人所言不假,如今国库里的银子,只够维持朝廷的日常开销,还得兼顾西北赈灾,修缮黄河堤坝,另外还有修建皇陵之用,实在不能再增加军饷开支了。”

“实在没钱,那皇陵就先别建了。”沈映在龙椅上坐下来,轻描淡写地道,“若是不能安定边疆,使蒙古臣服,皇陵修得再好又有何用?等到蒙古铁骑打到京城了,难道他们还会将大应的皇陵墓保存完整留着初一十五祭拜?”

百官们又三三两两交换了个眼神,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将给自己修建皇陵视为重中之重的要事,一般从登基起就开始选址修建,皇帝居然肯暂停修建皇陵,这是铁了心要和蒙古开战啊!

沈映其实也不是盲目地想要和鞑靼打这一仗,他了解过大应的军事实力,虽然朝政被太后和郭九尘把持,但是军队却不完全受他们辖制,军中也不乏一些能征善战之辈,比如定北将军林振越,镇守南疆的平阳王等等,且大多数武将也都受够了蒙古的鸟气,主战派居多。

而蒙古诸部那边内乱也不少,趁着如今大应的实力尚可,若此时不出兵威慑,恐怕等到蒙古诸部统一,成了气候,想要再令他们臣服就难了。

历朝历代,北方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政权,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沈映可不想做北宋徽钦二宗、明朝明英宗之流,要是任由蒙古骑到头上,那他这个皇帝做的也没什么意思。

沈映双手撑在御案上,缓缓站起身,冷肃的目光扫过下面的文武百官,气沉丹田掷地有声地道:“你们都给朕听好了,只要朕在位一天,大应就永远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和、亲!今后若再有提和亲者,以叛国罪论处!退朝!”

群臣齐道:“臣等恭送圣上!”

退朝没多久,皇帝今日在朝上大耍威风的事就传遍了前朝后宫。

北镇抚司内,今日轮到顾悯当值,手下的人听到宫里传出来的风声后,绘声绘色地给顾悯讲了一遍皇帝在上朝的时候,是怎么怒斥那个鞑靼使臣的。

顾悯放下手里的卷宗,“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和亲……皇上真是这么说的?”

锦衣卫道:“是,原话,听说有好几个老大人下朝后眼睛都红了,说什么皇上有太宗皇帝之风。”

的确,“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和亲”这简简单单十二个字,字字重若千金,从古至今,也没几个皇帝能有这个气魄说出口。

没想到,看似玩世不恭的皇帝,心中竟有如此宏达的治国理念。

那昌平长公主,不过是高宗的一个不受宠的庶女,皇帝与她虽然名为兄妹,但其实也并没有多少手足之情,若是换做是其他人,能以牺牲一个女人换取边疆太平,恐怕早就答应了鞑靼人的求亲,可皇帝却拒绝了。

这份气魄胆识,顾悯扪心自问,自认及不上沈映。

顾悯沉思片刻,忽然问手下:“那鞑靼使臣如今人在何处?”

锦衣卫道:“被宫中禁卫军赶出宫了,皇上命他三日内离开京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