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暴君的糟糠妻(243)

作者:绿蜡 阅读记录

两人走到,站定,对峙而立。

“你,便是李恒?”那人问。

李恒瞥一眼他手中的卷轴,道,“交换信函吧。”

“李恒,我乃河口马延亮,你记住了。”马延亮捧出卷轴。

李恒伸手,马延亮也伸手,各抓住对方信函的一半。两人同时用力,却又未放手,纷纷感觉到阻力了。

李恒抬眼,道,“我只记死人的名,不记活人的姓。你要求死,我必如你的意。”

马延亮两眼暴睁,李恒猛然放开手,再用力抽出他手中的卷抽。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般。他拱手,道,“请速将信函交予你家主人吧。”

马延亮憋气,退步回了自家桥头,快步走向后面的大营。营中人接了木盒,查验标记和印章,打开,一目十行。

半晌,那人用力将信函砸在桌面上,“魏明,欺人太甚!青州王,实在可恶。”

马延亮低头,见那信函的嘴末端,依稀有“河口置换,退出二百里地,京州王降,受青州王节制。”字样。

他握紧拳头,牙齿咬得咯咯响。

君辱,臣死。

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都城。

顾璋着青衣,玉面素冠,将一个峨冠飘带的男子引入自己居住的小院中。

海婆和寿伯合力,搬出两个装满泥土的大箱子来。

那峨冠男子皱眉,“这是甚?”

顾璋笑着将箱子掀起,拨开上面的一层浮土,露出下面黄色的球状作物来,正是土豆。

他捡起一个,恭敬道,“先生,天下如棋盘,万民若棋子。这物,便是能搅动棋局的神物。”

那男子捡起来仔细看,却多疑惑。这物,便能颠倒天下?

不想屏风后走出一白纱覆面的女子,边缘能见着隐约的瘢痕。那女子道,“先生若要验证,只需再等几个月。青州王大营被烧,辎重毁了泰半,三川道又联手封锁了粮道。他本欲和谈,得些许好处便返回青州蛰伏,但却因一物而改了主意,要彻底收复京州马。”

顾璋点了点箱中的土豆,“我爹供应给青州王的,乃是薯。给我送来的这物,却是土豆。土豆虽不及薯产量高,但却胜过现有的粮食十倍有余。连番得着宝物,对顾家乃是祸事;可若在先生手中,却堪大用。”

“先生。”女子道,“明春只需租下几晌土地,三四个月便能见分晓。”

“到那时候——”

峨冠男子叹息,“若当真,只怕要天下大乱了。”

“不过。”他转言,“大乱才有大治。”

第101章 祸来

五指桥和谈失败, 盟约撕破,掀起漫天血战。

战报如雪片一般飞往京州和河西各地, 也飞去青州、万州等州府之上。

消息传来,龙口一片哗然, 只觉大祸临头。

顾皎接着信,虽早有准备,但到底是有些惊慌。

连中秋节也过得没滋没味, 吃着勺儿精心烘烤的月饼也不甚开心。

顾青山领着一大帮子人和钱从郡城回龙口,却在城中摆了三日流水席。

他高举酒杯,“贺龙口商行,一日比一日好。”

孙老爷等人应和着, 唯有王老爷冷笑一声。是

顾皎没去席面上露脸, 顾琼便给她搬了许多的杂物和玩意儿回来, 连带着今次分的军粮钱。

顾皎先将钱收拾好,才去看那些玩意儿。

“为了买这些,走得腿都断了。”顾琼表功。

她看他一眼, 道, “二哥, 就没带点什么好吃的吗?”

他一听,摆出一副嫌弃的表情来,“可别说吃了。郡城哪儿像是郡城?根本就是大杂院的集合。除了郡守的府邸和官邸像些样子, 别的都一言难尽。吃, 不是太咸就是太干, 吞下去嗓子眼生痛。我都不吃, 更不用说你了。算了算了,你还是跟勺儿自家捣鼓吧。啊,对了,咱们带过去那些烤肉和肉松,本意是做军粮?你猜现在去哪儿了?”

顾皎想了知道,不过她不说。

“王爷尝了说好吃,分了一半走,剩下的全让大小将领都分了。”

“夸张,军中自有大厨。”

“你就不懂了吧?大部分吃的是大灶,只有偏将以上的才吃小灶。可小灶的东西不甚好,也没拿功夫洗剥烤的,都是弄熟就行了。哪儿像勺儿那般,什么香料放多少,腌多久,还专门跑山上去找香料。不一样的——”

顾皎其实更想听关于李恒的消息,可顾琼这王八蛋什么都说了,偏不提起他。气得她呀,干脆地把人赶走了。

独自生了一会儿气,她出去找顾青山。

顾青山回来后,头件事是去看工坊,安排立刻赶制军衣;二件事是去河堤,要赶在冰封之前将全线的堤坝筑到涨水线以上;三件事,要召开龙口商行第二次会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