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138)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听到这话,王简觉得好笑。

两人许久都没坐在一起聊过了,贺亦岚话多,直到天黑了他才打道回府。

回去后他命人到市井里去找厉害些的读书人,要有真才实学的那种,找两个,每人三百文喜钱,专门用于亲迎那天对飞花令。

秦家这边听说亲迎要对飞花令,秦二娘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带着双胞胎找带“花”的七字诗词抄录。

而秦宛如则和段珍娘四处看铺子场地,两人跑了这些日子,段珍娘不想再跑了,因为她发现自己压根就没有竞争力。

附近各坊里卖布匹的铺子她几乎都去瞧过,一些是专门卖麻布类织物,这种铺子就是针对穷困人家群体的。

还有一些则是针对普通家庭群体,更有再讲究一点的,类似方氏他们这种家庭。

不论哪种群体,每个角落里都有他们需求的贩卖,并且不比他们魏州的货差,而且价格也适中。

段珍娘陷入了两难。

她原先是想着靠自己独当一面,不管盈亏,但既然做了这行,定然是要花心思去做好的,结果转了一圈下来,才发现市场已经饱和了。

这才叫要命。

她家的绸缎在魏州那片区域来说算得上顶好的,并且她老娘眼光独到,一直跟着京中这边的潮流走,脱销得也快,这是他们能立足的优势。

然而到了京城来,这些优势全没有了。

比她家好的绸缎多如牛毛,之前她们曾去东市看过,家家都是顶好的。

市井这些就更多啦,什么层次的都有,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她拿什么来竞争?

段珍娘不禁有些气馁。

晚上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第二天秦宛如来喊她,问她还出去不,她眼下乌青,睡眼惺忪道:“今日不出去了,我想歇一日。”

秦宛如应声好,随后去看自己的花盆。

目前她种的棉花已经到了采收季节,棉铃开始裂缝,有些已经露出少许白白的絮了。

秦宛如瞧着欢喜,再过十天就到中秋,采摘棉花应该就在这段时间。

今儿段珍娘难得的睡了回懒觉,直到巳时她才起床洗漱。

贴身丫鬟小桃端来粥食伺候,她用过后,到前院活动。

橘猫懒洋洋地摊在地上伸懒腰,段珍娘上前撸了两把,跟它玩了阵儿。

她闲着无聊,到花盆前看了看,些许棉铃炸开了裂缝,里头洁白的絮露了出来,看起来就跟蚕茧一样。

这东西真是神奇。

段珍娘蹲在花盆前认真地观察它们,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

想到秦宛如曾说过的话,她又回房去看之前花重金买来的白叠。

这般金贵的东西,实则人人都可用它。

它没有丝绸那么娇贵容易勾丝,只是平平常常的织物。

段珍娘若有所思地把它拿来跟丝绸和麻布织物对比,质感比麻布要好,但比丝绸要差,普普通通的,是挺适合一般家庭使用。

也许是因为太贵,她一直都舍不得用,现在闲着无聊,索性叫小桃找来剪子和针线,亲自动手用白叠做了一件亵衣试试。

结果洗涤后,确实跟秦宛如说的那样会缩水。

段珍娘又裁剪了一块做脸帕,还挺亲肤。

白日把那件亵衣晾干后,晚上段珍娘穿着它睡觉,绵绵软软的,感觉还不错,就是第二天起来皱巴巴的,需熨烫。

一般来说富贵人家比较讲究品质,这玩意儿确实不是他们的首选。但无论是触感还是质地,穿着它确实要比粗麻布舒服多了。

也许秦宛如说得不错,一旦把白叠子大量引进种植,使它放下身段成为平民之物,购买它的群体将是巨大的,因为它太实用了。

棉衣棉袜棉袄棉被棉巾……可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某一瞬间,段珍娘不禁生出些许佩服,能把富贵人家种植在园子里的花卉变成平民所用之物,这一想法是非常大胆创新的,并且匪夷所思。

但它就是行得通。

最终她经过多方面思考后,决定放弃开铺子,跟秦宛如一起种地。

几个姑娘们都在后宅的,不方便说话,她偷偷把秦宛如拉到东厢房,小声说道:“三妹,我想过了,我要跟你一起做。”

秦宛如:“???”

段珍娘指了指院子,“你种的那些白叠子,我也生了兴致,想搭个伙。”

秦宛如咧嘴笑,“表姐你可莫要忽悠我。”

段珍娘摆手,“我是正儿八经想过了,在京城里开铺子没什么意思,多半是做不走的,若半死不活地混着,我还不如回魏州呢。”

秦宛如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真想明白了?”

段珍娘点头,“想明白了,你说的这事是行得通的,就是初期艰难一点,但只要做起来了,比我老娘开的绸缎庄厉害多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