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359)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秦二娘点头,“我已经不要脸皮了,是该轮到他不要脸了。”

昭庆满意道:“孺子可教。”

这不,得了大长公主的指点后,秦二娘回去跟秦宛如说大长公主要给她做媒。

秦宛如诧异不已,问道:“你不是要把范谨弄到手吗,怎么又来了这茬?”

秦二娘暗搓搓道:“你不用管。”

当即附到她耳边嘀咕了阵儿,听得秦宛如失笑连连,掩嘴道:“这管用吗?”又道,“那范谨磨蹭得要命,真会着急?”

秦二娘:“管不管用,试了就知道。”

市井中的谈资是最容易流传的,特别是张家胡同这种小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没有什么隐秘事。若是一堆女郎扎在一块儿,那就更容易滋生八卦了。

这不,孔氏去胡同尽头买米时听到几个妇人窃窃私语,说秦家今年估计又有喜事了。

对于她们来说,秦家人在这片区域里的辨识度还挺高,先是去年两家官媒娘子抢秦大娘闹了一场稀奇,再然后是段珍娘把无赖乌三收拾得服帖,都是具有话题性的。

她们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风声,说官媒娘子上秦家的门讨秦二娘,多半又是高嫁。

向娘子“啧啧”道:“秦家五个闺女,光嫁妆就够得筹备了。”

“可不是,盗不过五门女,嫁女儿不亚于倾家荡产。”

“嗐,人家闺女争气,万一一个比一个厉害呢?”

“那倒也是,有一个进了伯爵府,人脉自然宽了,下面的妹妹们还不得跟着沾光。”

“我若是秦家,非得留一个女儿傍身不可,辛苦养大了全都送出去,以后的日子没有盼头。”

几人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孔氏没听到头,好奇插话问:“你们在唠啥呢?”

向娘子:“在唠秦家。”

当即把听到的传闻说了一番。

有人蹭了蹭孔氏的胳膊,说道:“我看孔大娘经常跟秦小娘子接触,可有听到这茬?”

孔氏摇头,“没听说。”顿了顿,“不过秦二娘子当真生得俊,整个宝华坊估计也寻不出一个来,她若是高嫁,倒也在情理之中。”

向娘子冲她努嘴,“你家范谨,我们边上的人看着都着急,老大不小了,别家的像他这般年纪早就抱好几个了。”

提到这茬孔氏就头大,“别提这不孝子,听着我就头痛。”

一人道:“虽说少仪有功名在身,也不愁小娘子贴上门来,可到底还是知根知底的好,那秦家不是有五个闺女吗,哄一个过来正配,反正以后迟早都是官夫人。”

“是啊,他们家的门第也不算高,若是攀得太高你母子低人一等,难免要受些气,何苦这般。”

孔氏脱口道:“你当我不想啊,人家正儿八经的官老爷,瞧不上咱们家。”

向娘子:“得厚着脸皮去问,我看你跟秦家三娘子熟络,那小娘子好,随时随地都是笑眯眯的,生得又讨喜,若是能把她哄过来配你家范谨,最合适不过。”

孔氏咧嘴笑道:“若是能把秦三娘子讨过来,我做梦都笑醒,你别看她人小,却是个有主见的,咱们少仪配不上,他闷头闷脑的,估计是缘分来得迟。”

“倘若明年春闱登科,就什么都有了。”

孔氏买了两斗米,“想是这样想,但都是悬而未定的事。”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看天色不早了,孔氏要回去做饭,怕等会儿范谨从隔壁坊回来叫饿。

夏日娘俩胃口都不太好,孔氏煮了清粥,凉拌了一份葫芦瓜,又做了一份清爽的凉面。

把胡瓜切成丝拌在过了冷开水的面条里,加入葱蒜清酱和醋,茱萸等物做成酸辣口,佐粥是最适宜的,且顶饱。

范谨回来时,粥碗已经搁水里放凉了,他洗过手同孔氏坐在后院里用饭。

母子唠了会儿家常,孔氏提起今儿在粮油铺子那里听到的传闻,起初范谨没什么反应,后来才后知后觉问:“官媒娘子上秦家提亲?”

孔氏点头,“听向娘子说是给秦家的二娘子提亲,多半是门好姻缘。”

范谨:“……”

他默默地喝了口粥,没有吭声。

孔氏碎碎念叨,又开始老生常谈,“你什么时候也能给我哄个媳妇儿回来?”

范谨:“……”

孔氏自言自语道:“那秦家这么多闺女,你怎么就不能长进些给我哄个回来呢,说到底还是不中用。”

范谨不想听她碎碎念,把碗里的粥几口咽下,说道:“我去看书,今日被学生问住了,找找答案。”

孔氏还要说什么,他一溜烟跑了。

一个人在屋里坐了会儿,许是心烦,稍后范谨又出来了,心里头憋着气,又不好发泄,他索性把菜篮里的胡瓜拿来洗净啃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