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406)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段珍娘听后心有余悸,说道:“还好当初柳妈妈提了一嘴,若不是有贺家罩着,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想来占便宜偷盗。”

秦宛如也道:“这些人胆子忒大,附近村的里正都打过招呼了,况且日夜都有人巡守,还敢来作乱。”

董二郎道:“那两人也真是奇怪,他们又不知道白叠子要怎么用,盗去能干什么呢?”

陶二娘:“嗐,偷鸡摸狗的惯犯,总想来钻空子捞点便宜,哪知便宜没捞着,反而还差点送了命,偷鸡不成蚀把米,以后啊,我看谁还敢来生事。”

蔡老儿:“经过了这一出,传出去也能镇住不少人。”

段珍娘同他们热议这事,秦宛如则去看地里的白叠子。

最早吐絮的那些这两天就能采摘了,她试着掐了一朵下来,壳子坚硬,一不小心就会被扎手。

董二郎问:“秦小娘子,这白叠子能采摘了吗?”

秦宛如扒拉手里的棉花,洁白松软,看着喜人,她道:“明早来早一点,摘这种已经成熟的,咱们分次采摘。”

董二郎高兴道:“我早就盼着秋收了。”

秦宛如:“我也盼着。”又道,“采摘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壳,扎手,并且要把最好的分开装,不能好坏的混在一起。”

董二郎点头。

秦宛如耐着性子把四十亩全部转了一圈,决定明早进行分次采摘。

主意定下来后,她跟董蔡两家讲清楚哪些是成熟的,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以及采摘要注意的事项。

所有人都有些小激动,陶二娘道:“咱们拿什么来装啊?”

蔡老婆子道:“背篓可行?”

秦宛如:“也行,不过要干净的,在里头套上大麻袋,装满之后再倒进其他袋子里用板车送到庄子里去。”顿了顿,“若是看到差一些的,或是掉到地上的就要分开装了。”

蔡老儿道:“这好办,再挂个小一些的麻袋到身上,随手的事。”

秦宛如咧嘴笑。

几人又细细商议一番,全都是兴致勃勃,从春到秋,可算盼到头了!

次日天刚蒙蒙发亮,两家人就把大箩筐和背篼拿到棉花地。

秦宛如也起了个早,命庄子里的仆人拿板车再送了些箩筐背篼过去。人们把干净麻袋套进箩筐和背篼里,防止把洁白的棉花弄脏。

秦宛如又给他们备了护手,她也亲自下地里体验了一把摘棉花的乐趣。

一帮人背着背篓,挨着一亩亩挑选过去。

那护手用着还是没有光手灵活,秦宛如用了一会儿就取了,叮嘱人们宁愿摘慢点都别扎着手,可有四十亩呢,够得你扎了。

众人被逗笑了。

两家人唠着鸡毛蒜皮的家常话,一边干活一边瞎侃。

段珍娘则要晚一些过来,带来不少桔子,还给两家小娃娃几颗糖。看到秦宛如也在地里亲自上阵,段珍娘笑道:“三妹,你这是来给白叠子开光呐。”

秦宛如:“你过来,我也给你开个光!”

段珍娘幽默道:“我还是算了,等会儿拿回去了我剥籽开光。”

秦宛如叮嘱道:“让他们把手弄干净了再剥籽,别给我弄脏了啊。”

段珍娘:“你只管放心。”

目前地里有十人采摘,不少棉花都成熟了,刚开始不熟练速度要慢些,渐渐的动作便快了起来。

待到天色彻底亮开时,他们已经装了五六个大箩筐了。

那麻袋做得较大,箩筐装满后再把它拉起来,还能继续装一箩筐。直到袋子胀满后收紧封口绳扎好,董世远将其抱上推车,“哟”了一声,叫道:“还挺沉!”

董大郎过来帮了一把。

扎好三麻袋后,庄子里的仆人先送回去晾晒剥籽。

这两天的太阳好,段珍娘早就命庄子里的仆人把竹凉板搬到院子里,会用干净的麻袋垫到下面,尽量不要弄杂质进去。

在晾晒之前她特地称重记了数,但凡新收摘回来的棉花都会记重量,以后总会用上这些数据。

庄子里把能晾晒的东西统统都弄出来摆放着,等候棉花的到来。

仆人先把两袋棉花弄去摊开晾晒,其余那袋则试试剥籽。

秦宛如目前没有权限解锁轧棉机图纸,今年只能手工剥籽应付。

别说,剥棉花籽老费劲儿了!

段珍娘坐在凳子上剥了数十个就开始不耐烦,发牢骚道:“四十亩白叠子,得剥到什么时候才到头?”

柳婆子道:“还是得想个巧劲儿才行。”

屋里的仆人们七嘴八舌,就剥棉花籽展开了讨论。

之后两天都在采收最早成熟的那批棉花,先前对弹棉花有兴趣的村民也过来看情形。

秦宛如命人把剥了籽晾晒过的棉花摊到之前布好线网的木架上,耐心跟村民讲解弹棉花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