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457)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龙门村离得近, 他们先过去, 抵达一户佃农家里,董二郎叫佃农去喊其他家的佃农过来取米肉。

听到东家送米肉来了,佃农们很快就拿着盆钵过来取。

窄小的院子里一下子围了不少人,段珍娘负责登记哪家取了米肉, 董二郎则负责分配。

个个都高高兴兴,一妇人笑道:“秦小娘子, 咱们这还没种白叠子呢, 就讨了好, 以后可怎么了得?”

秦宛如坐在一旁, 嬉皮笑脸道:“拿人手软,吃人嘴短, 你们吃了我家的东西,以后可就不能给我找茬了。”

众人哄堂大笑,个个都赞东家良善。

折腾了近半个时辰, 龙门村的米肉才送妥了。

接下来还有四个村要送,他们也没耽搁多久,陆续离去。

把所有村的佃农送妥后已经是下午申时了, 回到城里,董蔡两家也各得了十斤肉和十斗米。

空闲时双方坐在一块儿交流来闵县这段日子的感想,陶二娘说道:“刚开始还挺不习惯的,我们居然也能像城里人那样不用种地了。”

秦宛如咧嘴笑,问:“差使人的滋味如何?”

董世远摆手,“我不敢喊,都是老农民,仿佛高人一等似的。”

董二郎:“爹见不起世面,五个村的地,你若自个儿去做,得做到什么时候?”

秦宛如点头,“是这个道理,得叫佃农们做,若是没做好的,耐心些教,若是遇到不听话的,就同我们说,我们先礼后兵,可莫要把遇到的难题憋在心里头不说,暗暗较劲儿。”

蔡老儿道:“还是秦小娘子知世故而不世故。”

秦宛如语重心长,“五个村的地,以后在相处中还会遇到各种难题,你们自己也要立得起来,要竖起威信,莫要叫他们爬到了头上。毕竟四十多家,不一定每家每户都老实本分,倘若实在难缠的,就踢出去。”

董世远道:“目前看来还好,没有性情古怪的。”

蔡老儿点头,“都是穷苦老百姓,在地里头刨食吃,能担待着些就担待着,若实在过分就不能容。”

秦宛如:“我还是那句话,以后白叠子的任何情况都要立马上报,以便及时处理,切莫装聋作哑拖延。”

董二郎是个有主见的人,说道:“城里离村还是远了些,往后待白叠子长成时得在村里驻扎才更方便。”

蔡大郎也道:“我也觉得在村里守着方便些。”

秦宛如:“那咱们就跟佃农们商量,你们觉得哪家好相处的,到时候便暂住也可,我们会给些贴补。”

蔡老儿:“初期还好,中后期得盯紧,一点岔子都不能出。”

这话所有人都点头表示赞同。

众人就种植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持续到很晚才散去。

第二天秦宛如和段珍娘又去看了看商铺,目前已经全部改装好了,柜台、待客区、货柜架等,全是统一的棕色系。

秦宛如满意道:“这铺子好,看着大气。”

段珍娘指着一个地方走过去道:“咱们的棉匠招牌挂这儿,一进门就能看到,显眼。”

秦宛如点头,“是挺显眼。”

段珍娘:“柜台上弄一个开过光的貔貅摆上,招财进宝。”

秦宛如:“这边再摆上一个瓷瓶用白叠子插瓶装饰。”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对着铺子一番规划,言语里皆是满满的幸福感。

柳婆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她们,眼中写满了怜爱。

目前这边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找作坊要等到开年了才行动,她们在闵县没耽搁两日就回京,等着开年再过来。

逢年过节各府都会相互送礼,贺家的礼都是窦氏在安排,国公府也接了宫里头不少好东西。王简特地向自家老姐额外讨了一份,全是各地进贡来的地方特产,叫人送到贺亦岚那里。

以前他从未向王太后开过口讨要东西,这还是头一回,并且全是好吃的。

王太后颇觉意外,伸食指戳了戳他道:“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般贪吃了?”

王简:“……”

王太后说道:“这些玩意儿都是女儿家爱吃的零嘴……”停顿片刻,似悟到了什么,问,“讨去给姑娘吃的?”

王简斜睨她,沉默了阵儿才道:“油糖,肉脯多要些,那个好。”

王太后掩嘴笑,“那是你外甥儿最喜欢的,你还跟他抢食呢。”

王简默了默,大言不惭道:“我今年干的事,换这点东西他应是允的。”

王太后打了他一下,暗搓搓问:“是不是在外头养姑娘了?”

王简倒也没有否认,只道:“喂了一只贪吃的小黄鹂。”顿了顿,“不爱金银,就爱吃。”

见他神情轻松愉悦,王太后抿嘴笑,“瞧你这欢喜的模样,可见是喜欢的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