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526)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那你还说?!”

“明府,你是父母官呐,我就问你,那些在地里一年到头刨食吃的佃农他们就活该一辈子穷困潦倒下去吗?”

“……”

“人家付了租子,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盈亏都是自负,朝廷会补贴吗,不会,你们凭什么管人家种的是什么呀?”

黎正一时被这番歪理说得无话可说,如果村民自主愿意种白叠子,而官府去干涉,只怕是会生怨的。

再有就是她说得也不假,物以稀为贵,现在因为白叠子少,有利可图,所以才有人愿意去种它,如果无利可图,谁还会再往里头钻呢?

当数量达到一定时期后就会饱和,饱和下来就会跟庄稼一样平常,市场也会自然淘汰。

这是在太平世道的前提下会出现的自然规律,如果出现战乱饥荒,时局不稳,那出岔子的就不仅仅只是这茬了,而是整个社会体系都会受到崩塌影响。

待秦宛如离去后,黎正把县丞张国申找来商议一番。

张国申倒没有他那般杞人忧天,只说看村民自己的选择,毕竟他们才是实际受益人,如果官府阻挡人家得益,是会被戳脊梁骨骂人的,之前经营起来的名声就全泡汤了。

听了这番言语,黎正进退不是,到底没有人像他这么干过,引进白叠子,可以说是非常新潮的作为了。

而另一边的秦宛如回去后觉得不痛快,认为朝廷不作为,明明焦虑土地兼并带来的影响,却把这责任推到种白叠子上。

段珍娘听后也觉得无法理解,说道:“老百姓自己租的地爱种什么就种什么,他们管得着吗?”

秦宛如也道:“我就是想着不舒服,佃农已经够艰难了,种庄稼一年能得两贯钱,种白叠子能得三贯钱,凭什么拦着不让人家多拿点呢?”

两人就这一话题发牢骚。

秦宛如还觉得纳税要实物也是非常落后的制度,如果把所有税收都换算成钱银不是更方便了?

一切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搞得那么复杂?

身丁税,土地税和徭役,这些可用绢或稷缴纳,为何就不能换成铜板呢,这样流通性更强啊。

上回她忽悠王简官贷,下回索性找机会忽悠他税制。

这不,黎正也暗搓搓派人下去调查各村对种白叠子的态度。

不少人都是观望,也有人愿意尝试,多数都是充满好奇和蠢蠢欲动,毕竟在利益面前,大家都想分一杯羹。

而之前秦宛如忽悠的官贷,竟也稀里糊涂有实施的苗头了,端王案告一段落后王简一直在揣摩这事,梁王老儿他们都认可。

王简问赵章的想法,赵章也觉得可行,朝廷放贷一来可以整治民间乱七八糟的高利贷情形,二来也能给需要救急的百姓提供一个方便。

不过具体实施就需要仔细谋划一番了。

王简心想这法子是秦致坤说的,范谨也是自己人,他跟秦致坤又即将成为翁婿,索性让他找秦致坤讨要好了。

于是范谨趁着休沐的时候去了一趟秦家,他还是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因为离他亲迎还有一个月呢。

当时秦二娘没在家,去了文社。

秦致坤听到他过来,倒是诧异。

家奴把范谨请进书房,范谨说明来意,秦致坤一下子就懵了,他什么时候说过官贷了?

范谨见他发愣,困惑地喊了一声,秦致坤回过神儿,颇不好意思道:“失态了。”

范谨佩服道:“秦寺正竟能想出这样的利民之策,委实令人钦佩。”

秦致坤:“……”

范谨并未发现他的异常,自顾说道:“陛下说此策极好,但具体实施需得慢慢商议……”

“不是,是谁跟你说这一策是我想出来的?”

“啊?是王侍郎。”

“???”

“王侍郎说这是国策,若能实施下去救老百姓的急,确实可以有效防止土地被贩卖。”

“哎,哪个王侍郎?”

“???”

两人看着对方,范谨后知后觉意识到不对劲。

后来仔细一想,自家的岳丈可是由瑞王提拔进京的,可是他若有什么好的想法不是该献给瑞王吗,怎么落到王简手里了?

秦致坤则想着,他什么时候跟王简攀上交情了?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都没有说话,竟然僵局了。

也不知隔了多久,范谨才干咳一声,“方才少仪唐突了。”

秦致坤也干咳一声,说道:“这事我听得有些糊涂。”

范谨试探问:“不知现在秦寺正同瑞王来往否?”

秦致坤皱眉,“何故说起这茬?”

范谨语重心长道:“此次端王一案叫人后怕啊。”

秦致坤闭嘴不语。

范谨继续说道:“秦寺正曾与王侍郎同过事,对此人可有看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