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560)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王简搀扶她坐下,小声道:“人家不要,嫌款式太老气。”

听到这话,王老太君被活活气笑了。

王简继续道:“那厮还嫌国公府太穷,她一年都能挣数千贯了,我那点俸禄跟她比起来确实是九牛一毛。”

王老太君:“……”

她默默地打量自家孙子的脸,无比诚实道:“也就只有这张脸能拿得出手了。”

王简:“……”

啊,想不到他王宴安竟落到要靠脸吃饭的一天!

不一会儿白芷进来通报,说大郎王竟平来了。

王老太君看了王简一眼,说道:“让他进来吧。”

王竟平前来向王老太君道别,说要回营里去了,王简故意问:“大哥这么快就要离京了吗?”

王竟平点头,“营地里忙,抽不了身。”

王简故意道:“父亲也真是的,别的人都巴不得把全家塞进朝廷里,他却让大哥在外头吃灰,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王竟平笑道:“我一介武夫,不像三郎能文,也干不了你们那些细活儿,只能在外头摔打了。”

王老太君道:“若是能行,就经常回来多看看家里。”

王竟平点头。

他到底是二房那边的,嫡庶有别,一直都没怎么跟王老太君亲近,对这个家里的这些人也没什么感情,甚至连应付都有几分不耐。

王简亲自送他离去,路上他说什么时候一定要跟他切磋王家的枪法,王竟平自大道:“三弟重文弃武,还是莫要瞎想了。”

王简挑眉,“都没比试过,大哥怎么就知道我赢不了你?”

王竟平:“你那三脚猫的功夫,还得好好练练。”

走出寿安堂,王简还要相送,王竟平道:“三弟留步,且回吧。”

王简:“那祝大哥路上顺遂。”

王竟平“嗯”了一声,自顾走了。

王简背着手望着他走远的背影,有时候他还挺羡慕王竟平的,自小就在卫国公身边培养,近墨者黑,分不清是非对错,不会像他那般遭受黑白煎熬,被生生撕裂重组。

如果窦维是白,那卫国公就是黑。

他从肮脏的淤泥里吸收养分开出一朵洁白的莲花,而有一天,为了维持莲花的洁白,窦维狠下心肠将他连根拔起,令他痛苦地另寻扎根的地方。

他现在仍旧是洁白的,他无比清楚的明白,不久的将来,他将染上王家的鲜血。

杀兄弑父。

这既是他的归途,也是他的末路。

背水一战,穷途末路。

第164章 密谋 感谢支持晋江正版的小可爱!!……

今年的元宵很没滋味, 为了不让秦家生疑,窦氏特地请他们到贺府聚了一场。

秦老夫人心里头到底担忧自家孙女,她就想不明白闵县那边还能比年前忙碌, 竟然连元宵都不回来。

段珍娘也没回来, 窦氏忽悠他们, 说二人要请佃农们一块儿庆元宵。

这行事倒像秦宛如的作风。

现在作坊里头其实已经没多少白叠子需要处理了, 年后许多人都不用再来, 平康坊这边也停了工。

作坊里只开了几张弹弓供应, 线团已经够用, 纺线的妇人撤了一大批, 只留少许操作轧棉机。

正月二十一的时候秦宛如等人已经抵达江州,他们乔装成商贾,一路倒也顺遂。

现在春暖花开,秦宛如操着安义县那边的口音同余婆子说笑。她梳着妇人发髻, 虽然是出来办事,沿途的风景倒不能忘。

下月初日头升上去的话, 白叠子也该做营养钵了, 有丘老儿他们领着, 她倒也不用操心。

划船的老翁忽地唱起渔夫调子来, 船上的人们纷纷向他望去。

一人问老翁唱的是什么,老翁答道:“我唱的是渔夫调子。”又道, “前几十年这片山头盗匪猖狂,现在世道太平了,走哪儿都放心。”

人们纷纷笑谈起来。

这几十年的世道确实过得舒适, 没有出现大规模饥荒天灾,也没有战乱,只要不是太懒, 温饱还是能过下去的。

秦宛如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水波,午后最易昏昏欲睡,春日里到外头郊游一趟,是挺惬意。

渡河抵达对岸,几人找了马匹走陆路,之后他们行了半月左右,才抵达目的地昌州。

一路风尘仆仆,秦宛如在客栈歇了一宿,次日一早就赶往相庄县。

也幸亏这两年她为了种白叠子在外头往来奔波惯了,若是像以前那般懒散,骨头都得折腾散架。

相庄县是个很小的县城,这个时候已经是二月中旬了,地里的庄稼已经长出青苗,几人一路打听,总算摸到了四里村。

秦宛如拿了两枚糖果哄放牛娃带他们去找吕四,结果寻到吕四家里,却没人,一妇人告知,说他去河边钓鱼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