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二婚妻(122)

赵东林跟父母解释了国家的政策,招生文件特别规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至三十岁,婚否不限,赵东林今年虚岁三十,实岁才二十九岁。

“那你在村里的工作怎么办,佳慧要是去了,放放丢下不管了?他才这么点大,你们能忍心?”

就更别提黑蛋跟英宝两个娃了。

他们老两口在家辛苦些没啥,可放放一个奶娃娃,离了妈怎么行,那不就跟当时英宝一样了嘛。

“这个问题我跟佳慧也考虑到了,要是我们都考上,咱家就一起去城里,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孩子也一块带着。”

张巧儿顿时瞪大了眼睛,“啥!一家人都去城里,那家里这么一大摊子事怎么整,都去城里上哪儿挣工分去?咱们吃什么喝什么?”

到时候不仅没了收入,还要处处花钱,张巧儿想想都觉得肉疼。

屋里,不仅佳慧在听,美香也在自己屋里凝神听着。

嫂子果然没骗自已,昨天刚说了高考的事,大哥今天就跟爸妈提了,她是知道爸妈的,只要是大哥说的事,最后没有不同意的,想到自己也能参加高考,奔向更加光明的人生,美香心里热烘烘的。

赵满柱抽了口烟后敲了敲旱烟杆子,看了眼儿子问,“你们想好了,一定要去考?”

赵满柱考虑问题比媳妇长远些,既然是国家支持的,那就肯定不会有坏处,他也非常信服儿子,东林说好就一定好。

赵满柱想的是,自己已经老了,现在的能力也就是种地,忙活些家里的活儿,可儿子还年轻,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他是党员,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了村支书,要是再考个大学,以后肯定能当更大的干部,大学生多金贵啊,不就跟古时候考秀才一样嘛。

“那行,那你们就考,考上了咱们一家一起想办法。”

老伴儿第一次跨过自己做了决定,张巧儿看了老伴儿一眼,心里还有些犹豫。

赵满柱劝道,“让他们试试吧,总不能连试都不让试,你说他们要是考了大学成了大学生,以后工作安排在城里,有了城市户口,家里人不都跟着受益?”

张巧儿想想确实是这个理,硬着头皮点头应了。

算了,就先应下吧,能不能考上还是一回事呢,考上了光荣,考不上正好,啥心思也不用想了。

其实张巧儿更加不赞成的不是儿子,而是儿媳,老人家的思想相对保守一些,觉得女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婚姻和家庭上,能把丈夫跟孩子照顾好就已经尽到了责任,什么前途,什么理想,统统都是虚的。

第五十六章

“你准备参加高考?”

县革委会, 钟主任听赵东林说了要去参加高考的消息后, 说不诧异是假的。

从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出来,这两天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尤其多, 革委会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大了不少, 要审核报考人员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要求,但那么多报名的人,没有一个人比赵东林的情况更令他震惊。

要知道赵东林是从部队转业回乡的干部,转业前在部队做到了连长,能有这个职位的人, 整个公社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他能放弃既得利益回乡,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担任村支书期间也尽职尽责, 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无论是公社的干部, 还是村里的同僚、百姓, 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基层干部, 愿意放弃现有的一切参加高考,跟其他年轻人一样重新开始, 钟主任内心除了震惊外还有欣赏跟欣慰。

这说明什么, 说明赵东林同志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同志!

“好!”

钟主任一声“好”字,声音嘹亮,他起身从办公桌后出来,走到赵东林身边拍上了他的肩膀, 感慨道,“

你是好样儿的,有魄力,不愧是从部队里出来的优秀干部。既然要参加那就好好准备,用心准备,有什么需要跟我提,公社尽量给你便利,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等着你成功的好消息。”

赵东林笑了,“主任千万别对我抱太大的期待,这样我压力太大了,能不能考上我自己也说不准。”

虽然媳妇儿安慰他说没问题,但赵东林自己只有五成的把握。

几年没有教科书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参考书也少之又少,国家发文让各省自主命题,还要先填志愿再参加考试。

十年后的第一场高考,用一脸懵圈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考什么?考哪些?知识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数能上大学?

而且现在留给每个人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学习的同时还不能耽误工作和劳动,真的是太难太难了,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会如何,就跟瞎子似的摸着过河。

洲是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