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的婚后生活+番外(142)

然而不管怎么,这就是事实,顾青婉匆匆出嫁了。

顾青瓷同她关系不好,自然不会去说什么贴心话,只是碍着礼节,回娘家吃了酒。

李成则这次没去,顾青瓷在二太太屋子里小声嘀咕:“她算哪个排面上的人物,又自来是我的对头,害了我多少次,相公读书的时间可紧,凭什么就要因她嫁人就请假回来?”

二太太听了简直哭笑不得。

之后顾青婉的事顾青瓷再懒得去管。

只是回来跟和丫鬟们说了几句,哼笑,“她心气一直就高,我嫁给相公时她还笑话我来着,说什么以后再难见着了,讽刺我以后是市井妇人,她就能嫁得高贵人家,说我们天壤之别,就算见着也是难堪,你们说好笑不好笑?”

之前把她气得要杀人的话,现在自个说起来都不觉得有什么了,只觉得神清气慡。

张嬷嬷和玉珠玉钏几人心里都无不唏嘘,心想从前里周姨娘让二太太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头,然就这一茬功夫,还不是说倒下就倒下了。

可见这人啊就得安守本分,要有自知之明,什么样的身份做什么样的事,贪得无厌争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仔细丢了小命。

再说二老爷那里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呢?二老爷一开始的确是生气震怒,发了好大的脾气,更在周姨娘被送去庄子半个月后找着机会悄悄去看了一会人。

也正是这一回,让二老爷那个热络的心渐渐没了。

那乡下农庄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周姨娘又是犯了错送去的,还被主子特别关照过,那些妇人不得可劲调。教她,什么粗活脏活累活统统丢给她去gān,吃的变成了糙米gān饭,穿的是粗布麻衣,日日要不得歇,没几日功夫,就变得蓬头垢面憔悴不堪。

周姨娘三十六七岁的年纪,从前看着风韵犹存很是漂亮,但那都是靠着银钱养出来的,吃穿是最好的,屋子里风chuī不着日头晒不到,还有一屋子丫鬟伺候,更不用做事,日日就想着怎么保养那张脸,怎么笼络迷惑住老爷。

而这些东西一夕之间没了后,周姨娘jīng致不起来,自然就和变了个人似的。

在二老爷的幻想中,周姨娘应该是受尽折磨,一脸的楚楚可怜梨花带雨,看见自己应该柔弱扑倒在自己怀里细声哭泣才对。

而现实却是,周姨娘穿着粗布麻衣,蓬头垢面,一身脏臭的周姨娘向他扑了过来。

此时的周姨娘就像一个老妪,二老爷吃惊了,忍下了一把将人推开的冲动,但是确实再温情不起来了,略安慰了两句,就借口有事匆匆离开了。

二老爷走了,周姨娘脸上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那些丫鬟婆子老妇又是狠狠将她嘲笑了一遍。

“且收了那副狐媚劲吧,还当这是以前呢,也不揽个镜子照一照自己现在这副模样,没得让人恶心,莫不是真以为二老爷非你不可不成,啊呸!”一个妇人这样说。

总之,那以后二老爷就没再提起过周姨娘,后来知道她把顾青婉教得没了廉耻,还愤愤骂了几句。

二太太把一切看在眼里,冷声嘲道:“还道他有多爱周姨娘呢,也不过如此。”

——

日子过得飞快,有如白驹过隙。

转眼到了七月。

炎国的车马队终于缓缓进了大邺京城。

第74章

有使来朝,皇上和官员们忙不忙、心里有什么想法旁人不知道, 反正民间百姓们是极高兴热闹的,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兴奋,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句话就是想看热闹, 听说这次炎国的那边的王爷和公主都来了,也不知到时会是个什么样的阵仗。

这人的天性啊就是日子一过得平淡了些,再乍一出个什么事情来,就巴心挠肺的想去凑这个热闹。

不为奇。

这不, 自从张贴了红榜告示, 这事确定下来,京城里百姓渐渐就都知晓了。

随之而来的,打从七月一开头, 街上就闹宣了起来。

和那种各种因节日带起来的繁荣差不多。外头摆小摊儿卖吃的的多了, 衣裳首饰店铺里一茬茬的换新, 街上搞杂耍的, 舞龙舞狮的,还有戏台唱戏的都跟着出来,一日两场, 上午一场下午一场。

顾青瓷都觉得稀罕,出了两次门, 觉得十分有趣。

回头还问张嬷嬷是不是就城西这边热闹活络。

张嬷嬷到底多吃了十几年米, 她是个下人, 不比姑娘小姐们规矩多不能随便出门, 知道的更多。

于是笑说:“城东也热闹, 据说从西面过来的脚商运过来不少好东西,补充了好多货,之前我路过茶馆人都坐满了,说书的都说炎国的故事呢,估摸着是想趁这段日子多赚些钱。”

奶油泡芙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