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的婚后生活+番外(2)

因是家中独子,打小被宠着,李成则惯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个主意极大的人。二个又是家里唯一的读书人,故而在家的很有地位。

待他渐大,家中各一应大事小事也都同他商量,经年下来,话语权不可谓不大。

他瞧不上普通人家的姑娘,不欲结亲,孙氏和白氏就是急的满嘴起燎泡也不敢擅自做主将孙子儿子的亲事给定下来。

于是这一拖就拖到了二十岁。

去岁冬,白氏再次试探般提起李成则的亲事,道是孙氏看中了一个姑娘,是个顶顶好的姑娘,家中在东阙开了一家酒楼,家里足有兄弟六人,人丁兴旺,那姑娘瞧着就是个有福气好生养的。

李家就一根独苗,是以对子嗣方面尤为看中,就爱那些兄弟多的人家,觉得那样人家的姑娘差不了,不愁不生儿子。

同以往一样,李成则一听就先皱了眉,脸色不怎么好看起来。

心中鄙夷,觉得祖母亲娘实在是目光短浅,他是读书人,那些个匠人小商之家怎么配得上他。

不过心中虽不满,但因一直自持读书人的身份和体面,倒不至于直喇喇对家人撂狠话。

只是装模作样解释道:“祖母,孙儿明年开chūn就要下场一试,届时若考中秀才,提了身份,再谈婚事岂不更好?”

李成则甭管内里学识如何,有几斤几两,只他自己外面表现出来的,功课学识是很不错的。

多年下来,李家众人自然都认为儿子孙子是个极优秀的人,明年的童生试必定能考上。

这会儿孙子大了,见同龄人大都娶妻生子,自家这个还拖着没个着落,老早就想抱孙子的李老太可不得上火。

李成则不配合,拿了许多借口来搪塞家人,其实不用他多哄,只肖自己摆出不高兴的脸色,又说要先考中秀,最后再画个大饼,言及将来有了功名,什么样的官家小姐不能聘,到那时,他李家才是真真正正的改换门庭,不再是小门小户的平民之家。

李成则别的本事没有,夸起这些不要钱的海口之言简直一套一套,把个没什么见识的老太太听的晕晕乎乎,眼睛发直,信毒了他这大孙子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文曲星。

孙氏直拍胸脯,心道是了,她这是叫什么糊了眼,怎么能随便给孙儿配一个小户人家之女,这不是断了孙儿的前程吗!

李老太被孙子说服了,如今再想着之前那些相看的姑娘,哪儿哪儿都不满意。

再抬眼去瞧孙子,脸上就笑眯眯的了,完全改了口,“祖母的心肝肉哟,是祖母想得不周到,差点耽误了你!你放心,这事回头我就让你娘推了,你只管安心读书,待你中了秀才再说!”

李成则满意了,又说了些话哄老太太开心,随后才借口温书离开了。

老太太在孙子面前是一万个慈爱好模样,李成则一走,屋里剩下儿媳白氏,她便是对着白氏撒气。

“眼力浅薄的蠢妇!成日介儿在我耳旁说七道八,害得我差点耽误了则儿,你个没见识的,亏得我的乖孙自己心中有杆秤,不然就叫你害了,你还是当娘的呢!”

碎碎叨叨念了好几句,摆着个黑脸,全然忘记了当初最想给李成则娶亲的就是自己。

白氏性子柔弱,哪敢顶撞婆婆,乖乖听了训,又认了错,这事就过去了。

李家这独孙白日里自然不在家,是要去上私塾的。

林先生在城西颇得名声,是位举人老爷,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家中儿孙都已长大,他便歇了再考的心思,只在家中开了馆,收些学生。

时下各自在家开馆私塾的读书人不少,单城西就有好几个,不过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老秀才,科考多次不中,心头明白自己在功名场上不能更进一步,遂gān脆放弃另谋出路。

再说那位举人夫子,收的束脩不算便宜,一年十两,其中还不包括三节两礼的敬孝。

不提将来考试结户作保要等用的钱,只说其中要用的笔墨纸砚几项,以及在外吃穿jiāo友往来的开支等等,对一般人家而言,供一个学子,也不是那般轻松的事。

就拿李家来看,他家是本地人,住着个普通人眼里还不错的宅子,算是很舒服了的,且他家在乡下还有两百亩水田,一百亩的林地,是李家几辈攒下来的家底,如今主要也是靠这个过活,土地年年赁出去,收些租子,够一家的嚼用。

若于一般穷苦人家相比,李家算是颇有家资,但因为家里养了个读书人,又住在京中,一年到头的人情往来少不了,处处都要花销,故而也就勉qiáng够用。

只看李家连个浆洗洒扫的丫鬟婆子都不请就知道了。

奶油泡芙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