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厂区生活+番外(388)

作者:南瓜夹心 阅读记录

汽笛拉响,火车渐渐提速,孙骈坐在车上,静静的望着窗外,等待这火车带着她驶向属于自己的前程。

第172章

阳chūn三月,chūn年花开,京城内城市中街头巷尾与公园当中的迎chūn、桃花、玉兰、樱花相继开放,引得游人与摄影爱好着们竞相追逐。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繁华喧闹的城市正在悄悄做着改变。

大街上那些树立在街边的公jiāo站牌,不知何时被换成了新的,最新的公jiāo站牌除了颜色特别惹眼,叫人即便是离的很远也能够一眼看见之外,上面还多出了英文注解,每一条路线的每一站,站名后面都被标注的仔仔细细的。

不仅路边的站牌是这样的,就连车上的车辆行进路线图也被换成了这种有英文标识的,与之相对应的地铁、轻轨之类的公共jiāo通设施上都出现了这些改变,车站报站的广播更是重新录制的最新版本,应用的都是国际上最认可的口语发音。

而同样作为公共jiāo通一份子的出租车行业,最近更是兴起了学习英语的热cháo,但真正将这股热cháo发扬光大的却不只是这些出租车的司机们,而是京城这座城市内的所有居民。

迎亚运学英语,这已经从一个口号发展成为了一种风cháo,即便是街面上那些最好面子,对外国最不屑一顾的老京城人们,现在也都捧着儿子女儿,甚至是孙子孙女的英语课本学上那么一两句,出门和碰到的邻居打招呼的话也从:“您吃了吗?”

变成了:“How are you”

而被问话的人别馆是多大岁数,肯定能会上一句带着京味的:“Fine,thank you,and you”

一时之间仿佛不会说几句英文,就和时代脱轨了一样。

京城的居民们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那些亚运会的志愿服务人员,和千挑万选才最终被选出来的亚运联络员们。

孙骈已经数不清这是自己这个月第几次睡在工作单位了,自从二月份回来之后,各个亚运接待团的办公地点,就从朝阳门旁的外jiāo部挪到了北四环外新建好的亚运村。

这里是为了迎接亚运各国团队的教练员、运动员还有随团其它人员而特意修建的,除了参加比赛,教练员和运动员们亚运会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这边度过。

这边在后市看来是一片繁荣,但现在却只不过是城外的一处刚刚完成建筑和改造的区域而已,虽然通水通电配套设施也算是齐全,住在这边的人基本生活保障是没有问题的,但也就是这样了。

据说在后期还会在亚运村内增加一下娱乐设施,以丰富‘村内’人员们的业余时间,不过那都是之后几个月的事情,至少现在还是没有的。

从动批到北四环,这样的距离就不是骑自行车能够解决的了,这也是大部分即将要到亚运村去工作的办事人员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组织上考虑到员工休息和以后的工作问题,统一为他们安排了住宿,而孙骈他们新加坡团队的集体宿舍,正好就在他们办公室大楼的对面。

但就算是这样,偶尔忙到飞起的孙骈他们也时常会‘有家归不得’,办公室内的留守人员经常会困劲上来,就抱着毛毯到接待客厅的大长沙发上去打盹。

没办法他们和新加坡还没有建jiāo,彼此在双方的国家都没有大使馆,所以对方团队人员入境的各种手续就要比能够能大使馆直接领取的团队多了很多手续,而这些手续都需要他们这个团队的人来配合办理。

幸亏亚委会那边规定,凡是参加这一次亚运会的各国使团,官员、队员、教练及随行人员得提前移jiāo,以便他们这边做好各种准备,不然临近的时候在处理这些事情,孙骈估计团队内部就得先炸了锅。

因为任务移jiāo明确,孙骈所在的新加坡接待团队内部也开始了各自的分工。

对方的带队领导以及各位官员和总方向当然是由张公使来负责的,石秘书在一旁协助,团队内部和对方团队与外jiāo部门的联系,就jiāo由苏秘书负责,剩下的各位运动员、教练组、还有随行人员的衣食住行等等杂事,都由李秘书、孙骈还有马浩与常媛他们四个人负责。

听起来这种安排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外jiāo讲究的就是对等,领导对公使,官员对高级秘书官,剩下的人员们自然就由他们这些低级秘书官和科室工作人员们负责。

问题是孙骈他们四个人中有三个是菜鸟,其中孙骈还是处在秘书官的位置上,也就说在这个处理杂事小分队当中,如果组长李援朝不在,又找不到其它领导的情况下,孙骈是有事件处理权的。

让一位还没有正式踏出校门的外派人员在外jiāo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处决权利,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选择,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种无奈的妥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