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攻他是山大王(103)

作者:一只山鱼 阅读记录

“对,霖儿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但大庆风雨飘荡这么些年,也经不起一个大刀阔斧的君主了。”闻绍临道。

闻晋霖宽和沉静,而且很聪明,无论是朝事还是面对惠德妃,没有一步是走错的,最近他也交给了他许多差事,也都办的漂亮。

他很难不满意,再三考虑,还是秘密将他立储。

对于立储之事,燕书承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自从他加封荣国公,就很少再进宫里了,他是在君王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孩子,懵懂之时,便看着闻绍临怎么在徐继刘瑜等人把控下,四处周旋,积攒实力,对政.治有着近乎天然的敏感。

有些事情不用闻绍临明说,他也明白的。

“好了。”闻绍临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摸了摸他的头:“虽然孩子不是你的,但也是当父亲了,要稳重点了。”

他又一次重复,有些感慨,自燕书承出生,他便知道,今后他和这个孩子都有很深的羁绊,自己会和太傅、师母一起,看着这孩子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在拜堂之时,自己要细心叮嘱,谁知道他想了这么些年的这一幕,永远都不会出现。

但他还是把这话说了,在燕书承成为父亲的那一天。

也算是圆满。

闻绍临心想。

“还有你。”他转过头狠狠盯着张庭深:“少将在军中看的那些烂七八糟的东西,用到文若身上。”

燕书承立刻闹了个大红脸。

是兵三分痞,张庭深自从和燕书承互换了心意,就恶补那方面知识,军中传的话本、图册,比民间的都超过太多,更不要说燕书承看的那些,最多隐晦的拉拉小手。

对于张庭深那些乱七八糟但又刺激的玩法,燕书承都是似拒非拒顺水推舟,那种事情自然是开心重要。

只是圣上是怎么知道的?

张庭深也有些惊奇,他现在已经和闻绍临混熟了不少,虽然还是恭敬的姿态,去早就没了起初战战兢兢的样子。

“您那些影卫…还汇报这些啊?”

“什么乱七八糟的!”闻绍临瞪他一眼,伸手点了点燕书承脖颈后:“朕又不是眼瞎,这么明显看不到。”

第 60 章

昭德二十五年,夏。

江汉百姓们联名结状,状告新任江汉太守林荃搜刮民脂民膏,胡作非为,贪污王法。

“江汉林荃?”燕书承回头看着圣上。

他今日入宫,是想要和圣上商量回江南看望外祖的事情,这几年朝廷稳定,他有心带着张庭深和燕章寻一起回去一趟,让外祖父见见他们两个。

燕章寻是那个被送来的孩子的名字,燕书承特意去寻了族谱,按照排字取得,张庭深觉得这名字有些拗口,更爱叫他文文。

就张庭深所说,书承,章寻,那都是文章书集一类的,不如直接叫文文

江汉就在前往江南的必经之路上。

这些年,随着圣上年纪渐大,几位皇子也相继成年,燕书承有意无意从政.治漩涡中脱身而去。

闻绍临对此是默许的,他有决心和能力保文若荣华富贵,但等自己百年后,文若还需要在新君手下生活,他自然知道,不能让文若太过出挑,招新君的眼。

而另一面,他对张庭深的势力发展,又实在称得上一句放任,张庭深本就战功累累,后来又接命去挑了几个土匪窝,他之前就是土匪,干起这事得心应手。

闻绍临顺手推舟,又封他做了大将军,执掌天下兵权。

有他护着,新君也不会随便动燕书承。

所以,近年来大庆各地官吏变换,不属于大理寺的管理范围,燕书承自然不知晓。

“啊,”闻绍临解释,“江汉前太守苏朗逸因病在任上去了,江汉太守有缺,林侍郎向朕推荐了林荃正当此任,这林荃是昭德十九年的进士,之前在泉州做过太守,政绩很是不错,只是因为母亲去世他回乡守孝了。”

而且,着林荃与皇后的姐姐林夫人,也就是静云乡主林唤月的母亲关系一直不错。

林唤月自前往京外别院伺候太妃,到如今都未曾婚配,太妃去了,便伴青灯古佛,闻绍临一直觉得耽误了这孩子的终身大事,心有愧疚。

林家难得出了一个有良心的子辈,便有心提携,只是这事情他不敢跟燕书承说,当年文若一再强调自己对林唤月没那个意思,希望自己早早放人家出宫寻觅良人,是自己自信郎才女貌,哪怕给文若当个侧室也好,一直压着……

想着心里有些心虚,脸上又有些不好看,咬着牙:“谁知竟是这么个不争气的。”

燕书承想了会儿,总算在记忆深处拽出这个人来,确实是年轻有为之士。

燕书承叹了口气,问到:“圣上打算如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