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攻他是山大王(13)

作者:一只山鱼 阅读记录

天色稍微有些暗下来,张大彪把油灯点上,这么个小屋子里,坐了四五个做针线活的阿婆。

江阿婆指挥道:“别点油灯,点旁边的那个琉璃灯。”

张大彪应了,对着琉璃灯琢磨了会,把罩子掀开,点上了火,又把刚才的油灯吹灭了。

这琉璃灯比油灯亮不少,即使盖上灯罩,屋子也是亮亮的。

张大彪:“这灯是燕先生给的?”

“对。”阿婆正在穿针,她年纪大了,眼神不好,试了几次不成功就递给了张大彪,让他帮忙。

张大彪抿了一下线头,对准针眼,一下就穿进去了。

“还是你们年轻人眼神好,我老喽,白天还行,到了晚上就看不清东西。”

又指了指在屋子中央盈盈发着亮的琉璃灯,“燕先生人心细,怕我们干活的时候没亮特意嘱咐送来的,要不说这是好东西,油灯得点两个才能把我们几个都照着,这灯一个就行。”

“何止。”王阿婆接话道,“点油灯我们害怕把这些布料给点了,这灯有个罩子就安全多了,我们也敢把采儿他们叫进来试衣服了,大当家的把纽扣给我拿过来。”

“采儿呢?”纽扣就放在江阿婆手边,张大彪不知道她要哪个,就端着小盒子过去,“大晚上的,他们小孩就别出去干活了。”

王阿婆挑了几颗大小一样的扣子:“没事,采儿他们的衣服都做好穿着,暖和着呢!”

阿婆手巧心细,纽扣的位置也早就留了出来,三下两下就缝好了。

“大当家的把衣服脱了,试试看这件袄。”

“我这边不着急,年轻人不怕冻,你们先把自己的衣服做出来啊!”

“领口这大了点,我再给你收收,省的进风。”王阿婆道,“我们几个老太婆又不出门,衣服不着急的,先把你们这些常在外面的衣服做好。”

“燕先生衣服我们不用改,但是我给他做了个围脖,你给他带回去吧。”

张大彪揣着围脖,去看烧炭的,看完又去巡视别的地方,他是大当家的,今天白天去城内办事,晚上回来了就得补上。

等他带着一身寒气回房间时,燕书承正擦着头发,他头发又多又长,擦到一半就没了耐性,将毛巾收起来。

张大彪怕冰到他,脱了外衫去火盆那靠了靠,这才两三步过去,接过这个活计:“大冷天不把头发擦干,小心头疼。”

燕书承闭着眼睛享受张大彪的伺候,屋里点的油灯,光线不是就很亮,晕出一片昏黄。

火苗轻轻跳跃,映衬着燕书承那张好看的脸,没了白日狐狸般的狡黠,显出些岁月静好的柔软。

张大彪看着他,只觉得心都静下来了,伸手戳了戳他长长的眼睫。

大当家的手法很好,轻重的当,靠着的胸膛梆硬,却有热量源源不断传来,他舒服地享受进了纸箱的猫咪,有些昏昏欲睡。

被这人手欠的一戳,迷迷糊糊嗔道:“做什么?”

张大彪问:“没什么,就是我今天还以为你会跟着宋榕走。”

燕书承几乎立刻警惕起来,撑起身子,质问:“怎么?你要赶我?”

张大彪有些郁闷,连连喊冤:“我的先生哎,我哪句话要赶你?就是我这寨子什么也没有,不是怕委屈你了!”

燕书承仔细端详他的神色,没有发现说谎的痕迹,这才放心地窝了回去:“宋榕在城内行动不便,我去了也只是添乱,况且我还吩咐了他其他事情。”

原来这几日宋榕虽然主要寻找小公子燕书承,也没忘了观察城内动静。

燕书承被拐走的第二日,盛阳酒楼就来了一个自称是京都人士的富商,第二天酒楼就搞了字谜会,燕书承只是在外面瞧了瞧没仔细看,宋榕却扮成跑堂的打探了几次消息。

字谜的谜面不少都是京都时兴的,在肃州很少见,而且盛阳酒楼老板不通笔墨,显然是冲他们下的套。

他又观察几天,果不其然,一天中午,江城县令带着人进了酒楼。

想到这,燕书承一笑,“听宋小将军说,那人口音是京都的,看来京都那边憋不住了。”

想来是丞相徐继得知他没被杀死,派来的手下。

徐继这些年都在装鹌鹑,却冒险刺杀他,这肃州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可能就在江城。

燕书承:”我给圣上传了信,明面上按兵不动,暗处派几个影卫来探查江城,至于我,至少得在登革山再赖半月。”

张大彪胡乱点头:“呆呆呆,别说半个月,半年都行!”

燕书承有心提点,这里面的考量说的便详细些,谁知道身后那呆子半点不往心里去,颇有些咬牙切齿:“你这人,没长脑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