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攻他是山大王(31)

作者:一只山鱼 阅读记录

燕书承蔫蔫地应了,等进了宫,立马又几个内侍过来伺候他沐浴洗漱用晚膳,他嫌烦,吃了晚饭便把人都遣出去了,自个在书房翻看兵法。

想起那晚在行宫张庭深的浪荡言语,便不由得气结,自己已经主动放下身段,递了台阶,谁曾想那呆子扯什么年轻气盛,就是没什么正经表示。

他燕书承堂堂太傅之子,当今圣上义弟,活了这么些年就没受过这种委屈,倒像是自己不知廉耻,求着他怜爱一般。

这般想着,不由得更生气了,怎么会有这么不懂风情的呆子!

晚风吹袭,红烛落泪,他将一页未翻的兵书扔到桌上,却将旁边的羽扇震落在地。

他瞧着做工精细的羽扇,想起那人将此物送于自己时的温柔情态,还是自暴自弃般弯腰捡起,拿出笔墨写了一封信,又叫了侍卫进来:“送去宋榕那,莫让旁人瞧见了。”

真真是欠他的,燕书承无声嘟囔两句,希望宋榕看了自己的信,能私下多关照于他。

第二日,乾元殿,宫女太监端着热水、铜盆、巾帕,跟在内务府大太监张升忠身后,进殿伺候这全天下最尊贵的的男人——庆帝。

庆帝闻绍临7岁便被立为太子,先帝去后便顺理成章登基为,却因先帝轻信于人,导致受制于威远大将军刘瑜十多年,昭德十三年除刘瑜,今年又将徐继捉拿,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有年纪小的宫女不懂事,悄悄和身边的姐姐说:“今天乾元殿气氛好了很多,圣上心情很好?”

被拿着拂尘路过的张升忠狠狠瞪了一眼,没规矩的,御前伺候还这般嘴碎。

怕张公公怪罪,她身边的宫女姐姐立马赔笑,压着小宫女行了个礼退下。

张升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天确实有好事,整个乾元殿都喜气洋洋

——燕公子回来了。

这些日子,燕公子在外衣食住行肯定委屈,庆帝又偏宠溺爱于他,一想到他在外先是遇刺杀,后是被俘虏,差点就要在那土匪窝里过生辰,便心气不顺。

再加上徐继到底是个老狐狸,便是被压械在天牢,也不是好审问的,所以这些日子,他们这些奴才都小心伺候着,就怕触怒龙颜。

明黄的龙床里伸出一只手,张升忠一个激灵,恭敬地低着头,伺候庆帝洗漱穿衣。

宫女将熏好香的衣服拿来,庆帝一抬头,张升忠就为他系上第一颗扣子。

“文若来请安了吗?”

张升忠小心陪着笑:“王鲁昨来报,小公子怕影响圣上休息,说今儿下了朝来。”

庆帝哼笑一声:“他小子!”

知道燕小公子在庆帝前的地位,张升忠陪着笑,暗暗拍马屁:“燕太傅生前便是最端方知礼,体贴圣上的,小公子这是承父风骨呢。”

“他哪是知礼,他是懒得起早,要是朕这早朝定在中午,他肯定早早来了,怕耽误他用午膳。”

闻绍临顿了顿:“不过太傅确实人间楷模。”

他年幼登基,朝政被刘徐二人把持,太傅是唯一一个,直接站出来支持他的重臣,江法直虽也一直为他谋划,但那时在他渐渐长大显出一些手腕之后,而且行事圆滑,不像太傅一心为他。

他小时候如履薄冰,唯一能信任的便是太傅,这个感情便难免投射到燕书承身上。

早朝无非还是那些事情,瑞国来犯,还有徐继的案子。满朝文武吵吵嚷嚷,各有心思,竟然出不了一个决断,闻绍临听的头疼,当即宣布此事容后再议,又宣了回京的定国侯觐见。

定国侯今年一直戍守在龙虎关,以防匈奴来犯,此番回京,主要是临近年关需要回来回禀军事。

将龙虎关一一报告完毕,又递上第二份折子:“圣上,臣此番回京,招安登革山土匪一千三百八十人,照圣上旨意,除了三位寨子头领,其余皆以收编。”

又问:“圣上可要宣前登革山大当家张庭深觐见。”

闻绍临这才起了些兴致,他倒也想瞧瞧这张大彪是何许人也,竟然引得文若举荐,甚至不惜招安整个寨子。

见圣上点头,宋崇阳扣了首回了队伍,只觉得罗军师说的不错,圣上定会对此人感兴趣。

张庭深被领着进了大殿,本来想瞧瞧这皇帝长什么样子,想起燕书承的嘱咐,还是控制住自己,朝闻绍临行了礼,垂眼静立。

闻绍临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心中暗暗点头,本来他觉得张庭深一届土匪,肯定是粗鲁做派,没想到站在那,一身戎装,英气威武,气度不凡。

心下对着名新收的武将变多了几分喜爱,开口问了几句,肚子里竟然还有些学问,就更加欣喜了,立刻封了他为副参将,去西山大营历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