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攻他是山大王(49)

作者:一只山鱼 阅读记录

最重要的是,他能领兵。

领兵不是说随便带着一群士卒便往上冲,还要对士兵进行分配使用,有威信,让手下的兵能够信任他,无条件听他的指挥。

整个乌口能做到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徐鹿,他有着野兽般的作战能力,能激发士卒的血性;还有一个就是张庭深。

也因此,来到乌口一年多,张庭深军功屡建,现在已经和徐鹿平起平坐,比赵灿还高半头。

张庭深抱手:“这也多亏了大家信任我,愿意让我带兵。”

徐鹿摆摆手:“别说这些客套的,还是说说这姜所岩吧,这龟儿子最好来了就上战场,爷爷我好把他脑袋提回来挂旗上,别玩那些阴的。”

官遇水:“姜所岩的消息也往京都传了一份,我也向圣上表明,乌口需要一位军师,希望圣上看见愿意将罗军师派来支援。”

徐鹿忍不住哈哈大笑:“老大,你这还说我,你不也把主意打到了罗军师头上!”

官遇水没忍住翻了个白眼:“委婉,委婉懂不懂?”

京都,闻绍临确实看到了官遇水的奏折,并且第一时间领悟到了这份“委婉”。

手里拿着这份折子,闻绍临在乾元殿来回踱步,张升忠莫名其妙,只能也跟着转,几次过后,便有些晕了。

又见皇上拿着折子看了又看,愁眉不展的样子,眼珠一转,叫来他的干儿子小明子,小声问:“小公子进宫了吗?”

燕书承自加冠,便从皇宫搬出去回了燕府,并且拒绝了圣上想将他塞进六部任职的意思,领了一份大理寺少卿的差事,每天窝在大理寺地牢,审问犯人。

并在任职的第七天,上了一封去除“五听”的折子,圣上虽然没批,但也没打回去,只是送去给了江法直,江法直看后微微一笑,决定对这位老友的儿子多加“关爱”,于是燕书承每天忙的团团转。

火明明是圣上挑起来的,小公子真忙起来,圣上又心疼他,便每天都叫他进宫聊聊天,省的在那不见光的地牢窝着。

小明子也小声回:“进了,小公子的牌子已经递进来了,小松子已经去借了。”

果然,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小松子就拎着燕书承进来,也不用通报,自己就提着衣摆进来了。

闻绍临还在发愁,姜所岩这人他有所耳闻,是个难办的狠角,沧州那一战也确实打的漂亮,只是罗青却实在没法派到乌口去。

燕书承拿过折子仔细看了一遍,听闻绍临这么说不由一笑:“这罗军师是定国侯私人幕僚,确实不能一纸诏书把人派过去。”

“是啊。”闻绍临叹了口气:“而且罗青一直跟着定国侯在边境抵御匈奴,真去了乌口也不一定适应。”

燕书承;“可乌口确实需要一位军师。”

闻绍临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是啊,所以派谁呢?”

燕书承浑然不觉,笑了笑,羽毛扇指指自己:“派微臣去吧!微臣熟读兵书,而且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闻绍临:“放屁!”

第 28 章

燕书承眨眨眼,他是真的觉得自己是最好的选择。

身份够高,能压得住乌口的主将,换了别人真不一定能让乌口那群刺头乖乖听话;熟读兵法和五行八卦,可以和姜所岩较量;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指挥作战过。

虽然是在后方。

皇帝摆在明面上的护卫队,很多都有从军打仗的经验,比如宋榕,昭德十六年后,就多次带兵击退匈奴。

燕书承拥有对护卫队的第二顺次指挥权,怎么可能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那些兵书阵法也不是全都出于对诸葛亮的崇拜,而是他真的用得上啊!

大庆边界虎狼环伺,如果说瑞国是这两年才开始打仗,匈奴却是每年都会来犯的,尤其到了秋天,匈奴需要通过劫掠大庆来囤积过冬的物资,丝绸皮毛、金银珠宝,几乎每年都会派人攻打北方边境晋阳关,也正是因此,定国侯才常年驻守。

昭德十七年,就是他下江南的前一年,定国侯中了暗箭箭,不能指挥作战,罗青又在别处分身乏术,只能遮掩消息,派心腹到京都求助,当时可是由他顶着定国侯的名义,每天处理军务,指挥作战,击退匈奴,直到定国侯痊愈,才向世人透露内情。

姜所岩是瑞国鼎鼎大名的军师皇子,他虽然没有暴露身份,但又何尝未在晋阳关留下赫赫凶名,令匈奴闻风丧胆?

而且这两年他和张庭深书信不断,对乌口的情况也比一般人更加了解,这圣上也是知道的。

燕书承小心翼翼瞅着圣上的脸色:“微臣也不是第一次带兵了,不会有什么事的。”

闻绍临冷着脸:“别想,这能是一回事吗?匈奴毕竟未开化,你不用亲临就能纵览大局,这次呢?这次你不得去乌口坐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