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攻他是山大王(70)

作者:一只山鱼 阅读记录

想到之前自己一直误以为他是个纨绔子弟,并不放在眼里,姜所岩就恨得牙痒痒。

此时帐内除了陈副将,其余主将也都在,对这位燕小公子并无了解,一脸茫然地你瞧瞧我,我瞧瞧你。

陈副将是姜所岩心腹,出列道:“这燕书承的父亲,是庆国皇帝闻绍临的太傅燕容清,已去世多年,因为这个关系,燕书承被庆国皇帝认作了义弟,之前都养在庆国皇宫,被人尊称一句小公子。

庆国皇帝平时对他多为纵容宠爱,这燕书承也是一副被宠坏了的公子哥做派,没想到竟然是他为乌口出谋划策,烧了咱的粮草。”

说到这,陈副将心里也直嘀咕,怪不得之前怎么查都差不到是谁给乌口出的主意,原来是灯下黑。

燕书承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任性胡搞的关系户,除了第一天刚到的时候,去了趟都督府,后来都只在自己院子里窝着,他们自然不会怀疑。

现在想想,当初调查张庭深,不就是被燕书承举荐的?

两人关系就算不好,也差不了,又住在一起,交换信息肯定方便啊!

提到粮草,主将都心里有数了,许校道:“原来是他!”

那边燕书承可不知道还有人“记挂”着他呢,每日按日程计划白天前往校场操练士兵,晚上则是翻看文书账本来了解乌口情况。

几日后觉得每天由张庭深帮他从都督府将文书搬回东园费时费力,而且有什么事情还得招官员来东园,效率低,便找到了官遇水,让他在都督府为自己批了处屋子,住在了都督府,有事可以直接询问都督府官员。

都督府官员一开始还颇有微词,他们是文官,不像武将,战况一起就要穿甲上马迎敌。

他们一般都是白天当差,这下好了,这下好了,燕书承百日要操练士兵,只有晚上才看文书,虽说他已经尽力将招人询问之事放在在晚膳前,但他们还是要在都督府多待一个多时辰。

但没几日,他们就对燕书承心服口服了。

乌口虽然不大,但人丁、军械、财务、粮草......一桩桩一件件,堆积如山,非常麻烦,官遇水是个粗人,对内务虽不能说一窍不通,但管理的也是错漏频出,这就更加大了整理难度,一般人连看懂都非常难,更不要像燕书承这般,能一眼看出不妥之处,再根据情况进行人事调派,收拾内务。

不过十余天,乌口政务在燕书承眼前已是一片透明,颇成体系。

京都闻绍临收到乌口的文书,也是耳目一新,招来江法直指着文书笑道:“看来文若已经在乌口站稳了。”

江法直拿来一瞧,一本折子将乌口现在的人事、财政大致交待一番,语言简练,上面还绘有表格,表格下面在有一行小字做总结,另外再附上今后期待。

“这小子。”江法直将折子收好,一瞧皇上那副含蓄中透着得瑟的样子,故意笑呵呵摸着自己胡子道:“怎么能将这些不入流的东西放在折子里,简直乱搞。”

果然没从江法直那听到夸奖,闻绍临就有些不乐意了:“怎么能说是乱搞,要朕说,比那些写的天花乱坠只是给朕请安的折子强太多了!”

听闻绍临这么讲,江法直心中好笑,转口夸了几句,又道:“这样总算对乌口情况有了详细正确的了解。”

闻绍临点点头。

他亲征不过八年,除去刘徐两党真正放开手脚整顿朝堂也不过是这两年的事,又有匈奴瑞国在外,庆国上上下下还有很多他没有顾及到的地方。

乌口就是其中之一。

乌口在大庆边疆,地势崎岖,百姓很少,多为军中士卒。天高皇帝远,很多事情就不是皇帝能管得到的,比如真实的驻军人数,许多边陲之地,为了能多得粮草钱银会多报士卒人数,用来吃空饷。甚至伪造账本文书,虚报挖壕筑墙的账目。

国库不丰盈,之前他是没顾得上,现在却要开始整顿了。

官遇水他比较放心,忠诚良将,但他也心里清楚,官遇水只能保住他不故意假报,但之前的或者文官虚报,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但燕书承不同,这孩子天生七窍玲珑心,心眼子忒多了,那些乌口官员可瞒不过他,又有自己撑腰,比起王辉等人更是多了强来的资本,最适合干这差事。

闻绍临笑着道:“要不说这孩子没白疼。”

他长叹一口气,心中发软。

这些事一开始他并没有想到,毕竟当时光顾着这小子要上战场太危险了,但等孩子走后,皇帝思维占了上风,这些就渐渐都考虑到了。

但他没和燕书承提,想着他初到乌口,人生地不熟,还是先站稳脚跟,保证自己安全为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