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攻他是山大王(9)

作者:一只山鱼 阅读记录

燕书承本想推辞,自己呆不久,活下来的护卫肯定往宫里传信了,圣上应该很快接他回京。

却在对上张大彪那双充满真诚的眼睛时沉默下来,接收了他的好意,

”......”,张大彪咽了几口唾沫,吞吞吐吐说不出话,“燕先生能不能教我写字?”

他从刚才就打腹稿,在心里念了一遍又一遍,第一句话说出口,剩下的就简单多了:“我就觉得,这四书五经没什么劲,但字还是要认识的,肚子里有点墨水,想让燕先生教教我......”

慌慌张张把话说完了,见燕书承只是笑,又有些恼羞成怒,扭头就打算走:“先生不愿意就算了!”

“哎,我可没说我不愿意!”燕书承拦下他,眼里的笑意却没消散半分,“大当家的愿学,我定当竭尽全力教。”

张大彪喏喏:“倒也不用竭尽全力......”

第二天,燕书承就开始教张大彪认字。

从他的名字开始,燕书承笑着开口:“你既然会写张字,那先写给我看吧。”

张大彪几乎立刻反应过来:这人昨天听到了!

看他一副笑眯眯地狐狸样,张大彪又好气又好笑,拿过笔打算大显身手,“给我磨墨!”

平心而论,张大彪的字虽没有书风,却端端正正,燕书承看了又看,拿了一副董其昌的字帖给他,准备以此为模板来教。

董其昌书风飘逸秀美,平淡古朴,对新手来说简洁易上手;对书法到了一定境界后,则更能体会其中精神。

张大彪翻看着字帖,笑着调侃:“我看集市上那些卖字画的,字都是龙飞凤舞恨不得飘到天上,你也教教我那种啊!”

燕书承白了他一眼:“这是董其昌的笔法,你先把字练好再说别的吧!”

这人路还不会走,倒是想要跑了!

张大彪房间桌子够大,他们一人一边,各写各的。

张大彪写了一会儿就觉得烦了,拿着笔东瞧瞧西看看,却见燕书承写的认真。

过去一瞧,嚯,满满一页的字。

“燕先生写的是什么?”

燕书承正好写完最后一个字收笔,答道:“是李后主的词。”

见他感兴趣,便一个字一个字指给他:“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张大彪听不懂内容,却数的清字数,发现燕书承最后几个字没念。

“这是我的名字。”燕书承道,“我姓燕,名书承,字文若。”

顿了顿,补充道,“不过我还没加冠,所以字只有亲近的人私下喊我。”

“哦!”张大彪兴致勃勃,“那我以后喊你文若先生吧!”

第 6 章

“文若先生,吃饭了。”

“文若先生,休息一会吧。”

“文若先生,该喝药了。”

“文......”

终于,在张大彪第108次喊他“文若先生”时,燕书承握着筷子,无奈地打断了他。

“你不要这么叫我,好奇怪啊!”

张大彪嘻嘻一笑,将咸菜放到桌子上。

“文若先生给我讲讲你的名字吧。”

他们这些底层百姓,别说字了,很多人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一个村里可能有好几个狗蛋,但更多的是称呼姓氏,张家老大、李家老三之类的。

像他和二弟这种名字,可能京都的达官贵人们都嫌粗鄙,却也是少有的有名有姓的。

燕书承这些天已经习惯了不讲究礼仪,边吃边聊天的生活,“我的名字是先父取的,取自‘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见他一脸迷茫,补充道:“意思就是希望我能好好读书,为圣上尽忠。”

“那你应该叫文忠啊?又有知识又忠心。”

燕书承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给了他一个白眼。

“你的彪字是令尊起的?”

张大彪一边喝着豆花,一边摆摆手,“不是,是我小时候路过算命摊子,那算命的非说我阴阳失衡,我一想这不是咒我早下阴曹地府吗?一气之下就压着他给我起了个充满阳气的名字。”

燕书承本就对这碗豆花没什么兴趣,他母亲是江南人,从小吃的豆花都是甜的,这碗咸豆花实在吃不惯。

听他这么说,将勺子一放,掩唇轻笑:“那还挺好的,你和二当家的名字很搭。”他有时都怀疑,两人就是因为名字极其相似,才结拜成兄弟的。

张大彪一乐,“二强之前是叫张二,强字是认识了三弟后让三弟给他起的,说什么登革山三个当家,就他的名字是两个字的,不乐意。”

见燕书承爱听,张大彪也来了兴致,把腿一盘,兴致勃勃开讲:“我们寨子里,老三给不少人起过名字,像江采,他之前是叫发财的,老三看不过去,就给他改了。不过大人都叫惯了,没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