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债/那年桃花今日开(38)

作者:池青一 阅读记录

吴兴也道,“虎子说的是,只是没想到这颗球竟然是个断袖,啧啧啧,那以前那些小娘子……”

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其余几人亦是跟着打了个寒颤。

四月初三,禹州渡口要出发一批商船,开往绥瓦国。

骆勇几人乔装了一番,押着几箱货物上了开往绥瓦国的商船。

从禹州去绥瓦国,须行船七日再走陆路三日,若是脚程快些,五人九日便能到达真正的边陲小镇,宁阳镇。

只是没成想,陈阳那小子从未坐过船,行船七日,他便晕了七日,直到上了岸,他才有所好转。

由此,原定九日赶到宁阳镇的计划,生生又推迟了两日,在第十一的傍晚,他们成功在宁阳镇中一个不起眼的脚店里入了住。

一路上众人一直都想问,为何骆勇直接带他们来宁阳镇,而不是沿途搜查,但为了不被人发觉,他们憋了一路。

直到夜深人静,周围再无什么可疑之人,他们才围成一圈,趁商量接下来事宜之际,将心中的疑惑都问了出来。

骆勇早知他们会问,于是有问必答。

原来绥瓦国与火头国千余年前本就是一国,后来大概是两国的生长环境渐渐不同,导致绥瓦国人渐渐长出蓝色头发,而火头国人渐渐生出了红色头发。

两国人都以为对方向自己国家投了毒,才会让己方子民生出异象,所以分分合合打了几百年。

正因两国有如此不共戴天的世仇,所以皇帝从来不担心这边的边境会出什么问题。

绥瓦国人与火头国人除了发色不同外,其余的身体特征几乎一模一样,同样是褐色眼珠子,浓眉大眼高鼻梁,皮肤或许有白有黄,但身形一般都十分高大,寿命也比他们短上很多。

骆勇道,“来之前我特地去了趟卫所,询问了一番当初的押解兵。他说那谍人身形高大威武,头顶一个巨大的帽子,露出几绺红色头发,满脸络腮胡子,深褐色的一双眼珠子,看人很是贼相。”

吴兴道,“这不就是火头国人吗?”

骆勇摇了摇头,“但他的手臂有些短,而且手腕处还有一块方形的烫伤。”

吴兴不解,“那又如何?”

骆勇扯开衣襟,却见他胸前正刺着一个“赤”字,代表的是他是赤营下的兵丁。

他们几个也有。

“火头国和绥瓦国人的手臂都很长,而且这种方形的刺青,也只有咱们唐军才有。”

--------------------

第 19 章

在唐国,只要是军户入军,必须要在身上刺下入军时的营号,以表明验明正身,死后也有所归属。

虽说刺的都是一个方形大小,但很多营刺的位置不同,譬如他们赤营,便是在胸口刺了一个“赤”字,而隔壁黄营,便是在大臂外侧刺。

只是禹州军似乎并没有在手腕上刺青的军。

吴兴不由低呼,“勇哥,你是说,那颗球让我们逮的谍人,是咱们唐人?”

谍人擅伪装,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他们这一趟似乎就成了一个死局。

若是他们抓回去一个唐人,定会被王肃倒打一耙,以戕害本国人罪名将他们搞死;若是他们抓回去一个火头国人或者绥瓦国人,唐国素来与两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兴许王肃会以破坏三国和平为由,将他们搞死。

如此来回,都是死。

孙虎道,“勇哥,这王肃就是没想让我们活,我们该怎么办?”

“无论如何,具体情况只要我们找到那个人一问便知。”

骆勇道,“宁阳镇是三国交界处,鱼龙混杂,时常有火头国人和绥瓦国人出现,那人既然要逃,无论是逃往火头国还是绥瓦国,此地必定是其休养生息之所。”

骆勇顿了顿,开始布置任务,“阳子,明日你同我一道去布庄交货,兴子,你和猛子伪装成商客去趟赌坊和茶馆,虎子,你暗中查探一下宁阳镇里的军事布局情况。”

众人点点头。

说完,骆勇补充道,“若是被人发现,也不必慌张,宁阳镇上必定有很多乔装之人。”

角落里的陈阳听得一愣一愣的,不由惊叹道,“勇哥,你好厉害啊,连这些都懂!”

孙虎拍了拍他的肩,笑道,“勇哥自小就跟着华姐做布行买卖,有些事儿自然是比咱们还要懂的。”

说是这么说,但其实不完全是。

骆华与宁阳镇的布行确实一直有买卖往来,但若非唐晋元时常在自己跟前唠叨着边境的局势与状态,他肯定也想不到这些东西。

这也更让他确信,读书真是个好东西。

多亏了骆华给他们做的那些衣裳,他们穿起来有模有样的,特别是严猛那一身低调的绸缎大衣,一看就是一个走南闯北,却又想低调行事的商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