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124)

作者:桃花白茶 阅读记录

外人只知道他们能吃饱,却不知道已经从吃饱,慢慢往吃好发展。

新五城这边,甚至已经开始有畜牧场的苗头。

毕竟粮食吃多了,人也是要吃肉的。

打猎的效率,肯定不如养殖啊。

纪凌跟公子钦离开新五城时,顺着水渠往官道上走。

一路来来往往的牛车马车络绎不绝,场景看着格外静谧舒心。

纪国很舒心,但其他国家可不是这样。

刚回国都,郑国的消息便送过来。

不仅国君官员们在讨论,就连平民都知道一二。

郑伯跟郑锡不和,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拿庆国九城的时候,两者矛盾好了点,但由于郑伯想把郑锡撤回来,换自己更信任的人过去,双方起了不小的冲突。

大概过程是,郑锡讲:“现在占城不到一年,我要是走了,这些城池容易失守。”

郑伯不信:“都已经拿回来了,赵,梁两家也同意这些城池给我们,有什么失守的。”

潜台词是,你郑锡就是恋权。

说到这,郑锡其实并未生气,他早知道郑伯是什么人,而且他大病初愈,根本懒得计较,正忙着给九城换官员呢。

这地方被庆国牢牢把守几十年,突然打过来,里里外外都要换。

更要安抚住这里的百姓,不要他们逃走。

毕竟跟郑国比起来,还是赵,梁两国更亲近。

郑锡干脆不准人随意迁徙,还一家一户登记名册跟之前的规矩很不一样。

毕竟人走了,那占城干什么,没人就没有种田干活的。

按郑锡的意思是,只要过段时间,本地百姓就会知道跟着郑国的好,到时候再放松制度。

因为目的就是为了留住人。

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中进行。

可屡次的书信让他不得不回都城一趟,正好回去看看儿子跟妾室。

他老来得子,夫人走得早,家里就一个妾室,还有四岁的儿子。

他从去年开始打仗,到今年一直都没回去。

谁知道郑锡刚走,郑伯派的人立刻上任根本不给他时间。

如果是这样也就算了。

但郑伯派去的官员为了安抚人心,竟然直接废除还在萌芽的户籍制度,还说什么周民在各国之间随意迁徙是常事,郑锡这么做太不合适。

郑锡听闻,一口老血都要吐出来。

他费大功夫弄的制度,为了留住百姓,你们直接给放走!?

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还什么周民,满天下谁在乎周?

真在乎周,你把人家土地还回去?!

郑伯还在旁边说风凉话:“这么做确实人人夸赞,就是对不起郑上卿的功劳。”

郑锡到现在算明白了。

郑伯就是爱那破名声。

不对,他是既爱破名声,还喜欢要实际的。

两个都要的结果就是什么也要不到。

看看人家纪国,对目标清晰明了,人家不在乎什么名声,人家只看实际的东西。

要是让郑伯学纪伯自毁名声,天下笑话他贪图享乐几乎两年,换来纪国近两年安稳发展,那是比登天还难。

当初纪伯被老丈人连着写信骂,天下诸侯都不拿他当回事。

人家不是也过来了?

现在不过多了份名册,让了九城百姓在家里好好生活,这就不行?

郑锡看了眼郑伯,直接拂袖而去。

近一年的时间,他打下九城,守住九城。

这位花了不到半个月就给毁了。

留在九城的其他官员也气得要命,明确分为两派,一派支持郑锡,一派支持纪伯。

郑锡罕见没有请示国君就回到九城。

那么多兵士的牺牲,还有将士的努力,以及自己的心血,不能白费。

纪凌听到的,就是郑锡返回九城的消息。

但他在意的不止这一点。

户籍制度!

果然!

之前就听说郑锡有意修律法,户籍制度肯定也在其中。

而且郑锡所颁布的户籍制度,其实跟后世已经有些像。

家家户户,人口牲口,都要登记,还要左邻右舍作保,这样极大地稳定当地治安,还避免人员混杂的风险。

郑锡到底还有多少惊喜啊。

除了这点之外,郑伯跟郑锡的矛盾近乎不可调和。

说实在的,他俩之间的问题很简单。

郑伯未必不知道郑锡的能力,可他作为国君,没有谦逊的本事,只是一味不能让其他人超过自己太多。

而郑锡确实为郑国着想,说句鞠躬尽瘁也不为过,对郑伯的尊敬,也在一次次事情里被消磨。

这次不请示就去九城,更会激化矛盾。

不出意外的话,这将会成为一个转折点。

到底是郑伯变好,还是彻底交恶。

但这件事,让纪伯,纪胜,纪凌,甚至杜上卿都有些高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