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151)

作者:桃花白茶 阅读记录

这次诸侯国齐聚纪国,只有昌国人对恶金兴致缺缺,重点基本都在其他各国使臣身上。

纪凌见此随手一试, 果然试出问题。

其他国家过来的目的或许是为了买恶金, 但昌国绝对不是。

说起来, 其实各国都有些优缺点。

昌国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没有一个真正得力的臣子,换了厉害臣子当这个使臣,说不定还真的不露一点破绽。

可惜纪国经过多年发展,以及多年培养人才,又找来郑锡,缪成志这样的帮手,在场不止纪凌一个看出问题。

所以接下来恶金分配上,昌国使臣苦不堪言,但这苦又不能说出来。

纪国处处对他们优待,好像跟他们关系多好似的,直接把昌国跟其他国家划分开。

其他国家不好惹卖恶金的纪国,只好阴阳怪气昌国。

“你们昌国不是会作恶金吗,怎么还过来买。”

“当初三国攻纪,就你们还把关系处好了?”

“得了便宜还卖乖,怎么还愁眉苦脸的。”

这种情况下,昌国使臣也知道,联合几国攻纪的事只能暂缓。

纪国放出去的头一批恶金,就在这种情况下结束。

其实各国拿到的都不多,但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各国明显知道纪国的态度。

一时间,纪国跟诸侯国的关系又好起来。

纪伯的名声水涨船高,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夸他为多。

更别说借着这个机会,纪国铸造室送出十几,把削铁如泥的宝剑,还造了宝石镶嵌的剑鞘。

因为有了剑鞘,所以送人也是无妨的。

各国国君跟名士得到宝剑,皆是爱不释手。

纪伯还感慨:“几年前他们都怎么说我来着。”

“一次肥皂。”

“一次放奴书。”

“一次送宝剑,老子的名声更胜从前。”

确实,纪国实力的变化,就是纪国国君风评的变化。

但纪国并未沉迷这次的影响力上。

目光专注放在昌国。

北面中原的郑国已经不足为惧,赵,梁,周的合体,都能让他们焦头烂额。

祁国内里的农奴矛盾不过只是缓解,仿照纪国田税制度,放弃井田的推行还未完全推广,所收的粮税连年减少,还有百万国在旁边看着。

三国攻纪只剩最后一个国家,昌国。

昌国明面上的城池一直没有变化,纪胜的探子也派不到更远的地方,不过约莫已经拓展到现代的重庆湖南一带。

那边山多路险,但不代表人力不能征服。

纪国都能往南方跟东边发展,昌国国君如此聪明又怎么会放弃这样的做法。

纪凌甚至认真想了想。

他们后世那么大的面积,应该都这么来的?

看着中原各国“和平”相处,其实暗戳戳都在往外一点点延伸。

真就没有一块土地是白来的。

其他两国可以不管,昌国的问题则渐渐凸显。

甚至售出低等恶金都因为昌国的缘故。

对比其他国家能摸清虚实,昌国到底有多少城池,多少人口,发展到哪,纪国都不太清楚。

所以这次售卖结束,纪国内阁里主要讨论的话题就是他们。

纪胜派出最好的轻骑,终于发现问题。

昌国使臣在纪国时没能联系到各国使臣,只好带着比其他国家多的恶金回昌国。

昌国国君听明原委也并未处罚,只说了句纪凌的名字,之后又秘密派人前往各国。

就是这个前往各国被纪胜发现。

这表明一点,昌国还未放弃联合天下诸国攻纪。

越是这样,越表明昌国国君对纪国的重视。

这不得不让纪国警觉,连郑锡都对此表示担忧。

纪国现在的能力是很强,但还没强到能应对那么多国家的地步。

以纪国的二百二十万人口,面对各国加起来四五千万人口。

这都不是武器先不先进的问题,更不是拥有多少技术的问题。

车轮战都能耗死纪国。

纪国一死,技术瓜分天下。

若郑锡还在郑国,肯定全力促成此事。

对纪国来说,好在郑锡在纪国了。

郑锡分析:“昌国如此提议,最先响应的是肯是卢国,卢国的卢山鸣肯定支持。”

“然后是祁国,接着赵,梁。最后郑国也会同意。”

有现如今最大的昌,卢,祁三国真心实意要打纪,剩下诸侯必然纷纷响应。

怎么兜兜转转,又到这种地步。

纪凌啧了声,看来太强也是一种问题。

只不过当年三国攻纪,现在变成六国攻纪。

纪凌道:“要赶在他们联合之前阻止。”

如何阻止?

信件可以拦一封,却不能此次都能捉住信使。

如果捉得狠了,反而让天下各国忌惮,加快攻纪的步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