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跃农门(157)

作者:夹心棉花糖 阅读记录

而御书房内,看着崇光帝心情似乎很是不错的样子,福顺大着胆子问了一句:“圣上为何要这般厚待状元郎他们呢?奴才没什么见识,参不透其中真意。”

福顺是从小时候起便一直贴身服侍着崇光帝的,虽说是个奴才,可如今主子得势,出去谁人不是恭恭敬敬地喊一声“福公公”?胆子也就壮得大了几分。

崇光帝瞥了他一眼,此刻倒突然来了些闲情逸致为他解惑了:“朕厚待的,可不仅仅是他们三人,而是向外头表明了态度,效忠于朕才是有前途的。

这三人里头,状元沈文晖,家境算是三人里头最差的了,虽说住的院子还算宽敞,可那边都是平民百姓居住之地,离翰林院太远了,他当值不方便,加上他已有婚约,这么一座宽敞又离翰林院近的大宅子,可不就正是现下需要的吗?

更何况,御赐的宅子,总算勉勉强强是份荣耀了,这宅子在朕手里头也搁了好几年了,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去了,与其就这般将房契扔在朕的私库中发霉,还不如就此做个顺水人情呢。”

如果可以的话,崇光帝对上沈文晖是决计不想用上各种收拢人心的手段的,只是在其位则谋其政,他既然当了皇帝,很多事情便不可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此这般,两厢都得了好处,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福顺当然不可能知道崇光帝同状元郎之间还有这么一层私交,不过听圣上这语气,似乎对此人很是了解啊,想必查探出来这些东西费了不少功夫吧,于是心中默默又提醒着自己,伴君如伴虎,切记切记!

崇光帝看了一眼方才还兴致勃勃、现下却忍不住缩了缩脖子的人一眼,没往心里去,而是接着道:“崔启航此人出身衢州,虽然家境算不得大富大贵,但也是衢州有名的耕读人家,家有良田千亩,若是赏赐以金银之物反而效果一般。

不过,他在京中却是没有置办宅院的,哪怕手里头有银子,可翰林院附近的宅子却不是有银子便能买得到的,但正式授官之后,他总要长久地在京中待下去,没个安身之地可不行。

于是朕便赏了他一座同等规格的宅院,正好同状元郎做个邻居。加之他定然是要回乡探亲的,京城距衢州路途遥远,哪怕走最快的水路,一来一回大半的探亲假便没了,朕便给他延长了期限,让他得以同家人多团聚些时日。”

崇光帝说得兴起,福顺却是听得暗暗咂舌,看向自家主子的目光也是越来越敬畏,没想到,主子即位不过数月,便能将人心揣摩到如此地步,可见其天生就是个明君的料子!

崇光帝可不知晓,这不过一时半会儿的功夫,他在福顺眼里心里的形象便越发高大起来了:“至于探花郎,他出身卫北侯府,同太上皇关系亲厚,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金银俗物反而入不了他的眼。

他缺的,乃是面上的荣光,既然如此,朕便许下赐婚的承诺,倘若他有了心仪之人,哪怕他家老爷子不同意呢,只要他敢进宫,朕不过顺手做一桩成人之美的好事,又有何难呢?”

当然,崇光帝不会傻到将心里头藏的什么话都吐露出来的,若说是赏赐沈文晖和崔启航还可以说是想要重用寒门学子的趋势,可加上一个出身勋贵的郑渊可就不一般了。

崇光帝目光幽幽地看向窗外,显得格外深长,他的好父皇,终究是老了啊,在行宫悄声喊太医的这几日,便足以让他一步一步地落下自己的棋子。

郑渊不过是个开始罢了,他身后的卫北侯府才是条大鱼,接下来,他会慢慢悄无声息地蚕食父皇手中的势力,毕竟,既然已经禅位了,就该好生休养,莫要再为国事操劳了,不是吗?

一位是正值壮年偏偏可用之人不多的新帝,一位是垂垂老矣却仍旧保留着几分力量的太上皇,这两位之间的明争暗斗,非是局中人可是看不明白的。

当然,现在的沈文晖哪怕看明白了也不能说什么,他现在只能当一枚棋子,还需要蓄积力量,只等着有朝一日成为执棋之人。

沈文晖回到沈家时,已是饿得饥肠辘辘了,面色也不大好看,只是看着家里头乍然多出来的一堆东西,有些摸不着头脑:“娘,这些是?”

宋氏今天一整天脸上的笑容就没下来过,哪怕察觉到脸都有些僵了,还是忍不住勾着嘴角,可不就是嘛,当初她家耀哥儿相继得了秀才和举人功名时,周边这些有来往的人家,有好意劝说的,也有暗地里嘲讽的。

他们都觉得举人功名便可以知足了,何必还要接着考下去呢?这种声音在耀哥儿因着风寒错过上一届会试之时达到了最大。可她不相信,或者说一家人其实心里都暗暗憋着一股劲儿,就盼着今天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