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世魔头重生为我师妹(61)

作者:折梅手 阅读记录

“唧唧…”

润禾镇依山而设,林木枝头停立着各色各样的鸟儿,正仰头啼叫,叫声中却满是迷茫无助。

村社里有人豢养鸟雀,再卖到城中。这些鸟雀往往是从小在牢笼孵化、长大,从未见过广袤的天地,所以甘于被困守。

即使因为此次天降陨石,砸坏了铁锁,它们从牢笼中飞出来,也不知道飞往何方,只会围着方寸之地打转。

它们永远被困在牢笼。

鸟儿又鸣叫了几声。

望着谢知棠询问的目光,青泷摇了摇头。

可师兄并没有因为她不知道,就像王修一样避而不谈了。相反,谢知棠说道:“江南之地,风景绮丽,独胜于水,正所谓‘卢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也正因有水,厥土惟涂泥,其地宜种稻。”

一副鱼米水乡的画卷在青泷脑海中徐徐展开。紧接着,谢知棠语气一转,“可若霪雨不断,累月不止,则致为灾。千里之内,俱成陆海。水稻播种难以进行,根系浸泡腐烂,颗粒不收。举目望去,桑株黄萎,桃李凋枯,蔬蒋朽蔓而不发,菱芡断根而无华……”

秀丽温婉的江南景色转瞬即逝,取而代之是发怒的雨。雨水如猛兽般席卷而来,汹涌地淹没了一切,也夺走了一切。

青泷的心随之揪得生疼,宽大的衣袍衬得少女愈加单薄。

她与谢知棠是不同的。

谢知棠是农夫,是春种秋收,悉心耕耘的观察者。

而青泷更像是一滴雨,是一颗水稻。谢知棠以为师妹不懂疼痛不明哭笑,会难以对他所说的共情。却没想到她轻声说:

“师兄,一颗种子要长出果实的样子,好不容易。”

谢知棠停下话语,四目相对时他看到了少女那难以被觉察的悲伤。

她就像戴着面具生活,永远有着波澜不惊的情绪,可他知道,她是悲伤的。

谢知棠不语。直到骤然风起,眼前劫后余生的秧芽在微风中颤了颤,孱弱雪白的躯干展示着柔软但坚韧的力量。

“没关系的,师妹。我们的职责是平整土地,浇水施肥,而非焦虑与担忧。”他笑了笑说,然后蹲下身子将田边的石头清理开,“只是,天灾不可忘,而人祸,绝难原谅。”

他的眼底闪过极其罕见的阴霾,与周身的温和散漫气质绝不相符。

两个人又聊了些农业植物。谢知棠还将江南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说起东江鱼、临武鸭。他感叹道:“我幼时与师父游玩江南时,尚是楚国属地,不知如今是何光景。”

谢知棠已经守在农家堂潜心培育水稻很多年。沅圣更是在逝世前,要他答应:除非修行至圣者的先天之境,否则不可离开岱屿岛半步。

他不知这是为何,但他从不怀疑师父的决定。

谢知棠说着“不知如今是何光景”,其实心中清明。书册记载,楚君在名将江承彦壮烈殉职后,不仅没有安抚厚待江家人,反倒灭其满门,此举尽失军心。不久后楚国兵败如山倒,曾经最富饶繁华的鱼米之乡经历了长时间的动乱,逃难的人们坐满了捕鱼的船,可江水悠悠,哪里才是归处。

滚滚长江东逝水。昔日供楚君享乐而建设的巨大龙舟被摧毁,镶嵌在舟上的无数黄金美玉落进江水里,如同当初累死失足的船匠们,只发出了沉闷的一声响。

而晟国灭楚占领属地后,秦恒以江南物阜民丰为由,屡次加重赋税。百姓种植一亩稻谷而交半亩税粮,捕捞一篓鱼而交半篓渔课。

一切都变了,一切好像又都没变。

百姓之苦,无论朝代,无论兴亡。

……

谢知棠继续讲起江南的草木植物,如杨梅、菱角、高山茶。

青泷若有所思地比划着:“师兄,江南是不是有一种红色的豆子?唔,大概这么大,椭圆形。”

“那是红豆。”谢知棠熟练地回答,“也叫相…”

他正要说“也叫相思豆”,见师妹仰着脸认真倾听,额前的碎发被风轻拂,突然顿了顿,神色不变道:“也叫美人豆。”

“红豆,”青泷轻声重复了几遍,“红豆。”

这时飞玉笺有消息传来,是衡宁。她说:“这乌龟已经几个时辰不动了,是不是死了?”

青泷笑了笑,给她回复:“它只是懒。”

衡宁:“反应缓慢,跟你一样。”

谢知棠抓了把泥土在手中轻捻,漫不经心地问道:“师妹怎么问起红豆?”

青泷如实回答:“师兄,是曾有人赠予我的。”

谢知棠向来不会主动去打听别人的过往,不会好奇别人的经历,此刻却有无数个问题在一瞬间闪过脑海。

有人,什么人?朋友,男的,还是女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