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战神的替嫁娘子+番外(321)

作者:橘金咖啡 阅读记录

唯一有例外的就是宋九兮了。

她们怀疑宋九兮能将第一轮撑下来吗?

第一轮以常见的「花」字开始,这些贵女们信手拈来,这些玩法平时她们也会玩的,要没有点水平,她们也不敢来争「第一才女」的美名。

第一轮宋九兮跟了上来,却让她们没想到。

但第一轮是最简单的,就算跟上来也没什么稀奇的。

第二轮以「秋和月」字开始,多了一层双飞燕的限制。而且速度也提快了,这种情况下宋九兮也跟了上来。

第四轮,沈怡万般无奈退了下去。

第五轮,齐雪儿不甘心地退下去了。

第六轮,只剩下孝宁公主和宋九兮了。

孝宁公主惊疑不定地看着宋九兮,宋九兮什么时候有这个水准了。即使她接得再快,宋九兮同样不遑相让。

这让她一开始的优势没有了,而且她还怀疑起宋九兮来了。

半刻钟后心态不稳的孝宁公主绞尽脑汁,才接上宋九兮的前一句。

宋九兮在她得意又惊慌的视线里,开口说了一句。

孝宁公主听出来不对了,立马说:“没有这一句诗,古往今来没有圣贤写过这首诗。宋,明夫人这是你自己写的诗吗?”

孝宁公主抓到了她的把柄,忍不住裂开了嘴角。“但这句诗委实不怎么样,你可不能胡乱驺一句,就想蒙骗过关啊。”

“啊?”宋九兮故意露出疑惑的神色,嘴角却微勾着,“这句诗不怎么样吗?可我觉得这句诗作的挺好的。”

第236章 京城第一才女

“哪里好了?”孝宁公主乘胜追击,觉得宋九兮为了赢随便诌一句来糊弄她。在场这么多学子,诗句好不好,不用她评判,学子们也能看出来。

果然学子们听到这句诗,纷纷嗤笑起来。

“明夫人是背不出来诗了?所以随便作一句诗来糊弄,我们这么多学子都听着,明夫人怕是不懂作诗吧?”

“这哪是什么诗啊?三岁小孩作的也比这句好吧?”

“果然没本事的人就会想歪点子,明夫人要是想不出来了,那就认输吧。”

孝宁公主听了噗嗤笑了出来,不用她说学子也会拆穿宋九兮的。

这时被众人讥笑的宋九兮却神色不变,看向赵鸿钧,赵鸿钧脸色怪异,旁边的端王和贤王也是一脸怪异的表情。

宋九兮故意迷茫地问:“可这首诗是太子殿下十岁时所作啊,当初圣上还称赞过呢。”

这首诗称赞的是农民戴月而归的场景,当初圣上还没打到京城,带着二皇子还有赵鸿钧在永州农田里耕作,赵鸿钧就是作了这样一句朴素的诗,才让圣上大赞的。

确实不是什么好诗,格律都没有,但最贴合当初的情景。

而且圣上都赞了,能不是好诗吗?就算不是也没人敢说出来。

孝宁公主不可置信:“怎么可能?这句诗怎么可能是太子殿下所作……”

但她看向赵鸿钧,就对上赵鸿钧难看的脸色。若只有他一个人记得这事,他大可以不认,但端王和贤王都是知道这事的。

赵鸿钧在心里恨不得掐死孝宁公主,面上却说:“这句诗确实是孤年幼时所作。”

这话一出,之前贬损宋九兮的学子都变了脸色。

他们只想着讥笑宋九兮了,一句比一句难听。可如今这诗是太子殿下的,那他们说的话岂不是朝着太子而去了吗?

太子会不会已经记住他们了,他们还没进朝堂,这话一出不是将自己以后的路堵死了。

这几个出口说话的人,也是被孝宁公主收买了。否则也不会当着燕述白的面针对上宋九兮。

如今眼看自己的前途被自己一句话说没了,他们怎么能不慌。

他们是看孝宁公主以后会是太子侧妃的份上,才会听从了孝宁公主的话。如今没讨好到太子,反而将自己搭进去了,他们只能求之后孝宁公主能替他们在太子面前说说好话了。

看太子吃瘪,端王笑着说:“这句诗本王许久没听过了,要不是本王从父皇嘴里听过,本王也不知道这句……诗是太子哥哥所作。明夫人怎么知道这句诗的?”

端王难掩嘲笑,但他又不敢表现的太明显。毕竟太子的储君之位如今还是稳的。

他将话题转移到宋九兮身上,在场这么多学子都不知道这首诗处在太子殿下,他倒是好奇起来,宋九兮是怎么知道的。

宋九兮说:“《大衍律法》里在介绍两税法时,将当初陛下和太子殿下不畏艰辛,深入农田耕作的事写了出来,臣妇只不过是看过这一段,所以记得而已。”

这可不是记得,端王记的《大衍律法》里只是稍微提了一句,也不足以让宋九兮在这样紧张的飞花令比试中,想起这首诗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