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状元种田考科举(210)

作者:牧野闻歌 阅读记录

“原来是此子,等会试后倒是要找机会和此子戏一局三国才好。”许正严从去年开始便沉迷戏三国,闲来无事便会找同僚戏上一局面。

秋羲在号舍里撸串撸得不亦乐乎,又是一串香辣味十足的烤肉下肚,他嘴里斯哈斯哈吐着热气,额头上冒出汗珠,转手又拿来另一串被辣椒面裹得严严实实的烤肉。

“果然够味儿。”

第100章

下午照例考“四书”义,虽然题目难度大幅增加,但对现在的秋羲来说,这三百字的文章只是小菜一碟。

秋羲这次会试带了足够厚实的棉服来充当床单和被子,加上有琉璃门挡风,晚上睡得可比乡试时舒适多了。

初十大早上,考官便开始收卷。

秋羲如今已经习惯了这种战线拉得老长的考试模式,纯粹把收卷这天和进场那天当做中场休息日。

他倒是悠闲地烤着小烧烤,考场里的其他考生可就被馋坏了,任谁每天咸菜就冷硬馒头地吃着,还要再闻闻别人香喷喷的烧烤,是个人就受不了。

二月十二这天是会试第二场发卷的日子。

第二场照例考论判诏诰和章表,这种有固定格式,字数要求又少的文章是秋羲最喜欢写的。

秋羲填好籍贯和姓名,打开诏书扫了一眼便瞧见一道十分吸睛的题目。

“拟始皇统一度量衡诏。”

秋羲看着题目嘿嘿一笑:“还有这种好事!”这可是穿越时空的送分题啊。

这道诏令秋羲以前还真见过,就在国家博物馆里见到的。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这道诏令就刻在一批铜制秦权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同时官方还给出了秦权上那些篆文的解释。

于是秋羲心里一边愉悦地哼着小曲儿一边把当时看过的解释写在答题卷上。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等所有题目全部答完,秋羲又翻开之前那道秦皇诏令看了看。

“这要是放现代,高低得发个朋友圈挂上一年啊。”

嘿嘿,他也算是给秦始皇代写过诏令的人了,一个字,高级。

接下来的两天又是在收卷和进场的等待中度过,耗了这么多天,就算秋羲准备得再充分,一直窝在这么小小一间号舍里他也有些受不住了。

终于到了二月十五这天,会试第三场发卷。

“最后一场了,最后一场。”

接过试卷后,秋羲双手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脸颊,又取出精油抹了一些在太阳穴上给自己醒神。

他打开试卷一看,这次考得居然是一道军事武略类策问。

秋羲记得柳郁之前跟他讲过,大齐有文举和武举两种科举,军事武略类的策论一般是武举那边在考,他们文举这边大多数时候是不涉及的。

因此国子监中虽然给学子们设有御射课,但多也是教授实用技能,五礼课中虽然也有教授监生们军礼,让监生们学习军中的操练和征伐时的行为规范,但这些都是浅尝则止的东西,根本不会像武举学子那样学得更加深入。

而且从文举入仕的学子后面几乎也很少有人会从军入伍,就算奉命随军上前线,也只是在军中做个文职官员,所以文举这边的军事武略类策问,位数不多的题目都会把问题落在粮草辎重这些东西上。

只是秋羲读过一遍题目后,心知这回南卷第三场的出题官员是有些发难了。

他手中试卷上的文题,竟然问的是跟大齐东南沿海常年上岸侵扰渔民的倭寇相关,让考生出谋划策,为朝廷摆平倭寇问题。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打啊,打他丫的!”

秋羲回忆起自己以前看过的那些抗战片,顿时热血沸腾,草稿都不用打,直接在答题卷上洋洋洒洒地开始结合大齐东南沿海的情况做纸面战略部署。

他这篇文章的宗旨只有一个,把这些倭寇打得鼻青脸肿,见到大齐的军队就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踏进大齐的海域半步。

等策论规定的字数用完,秋羲意犹未尽地收笔,看看天色,离田阳落山还早,他单手托腮,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几下,又重新提起毛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要打倭寇了,怎么也得给咱大齐的水师配点像样的装备吧。

秋羲这才拿出今天的第一张草稿纸,在纸上细细地画着一艘战船的结构图。

虽然航母的结构图他现在还画不出来,以大齐的实力也造不出来,但是古代那些有名的强横战船还是可以一试的。

秋羲乐呵呵地把自己看过的那些古代战船模型一个个画在草稿纸上,最后又把战斗力最高的那几艘整合一番,修改出一艘以大齐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来说,有机会可以造出来的全新战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