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状元种田考科举(272)

作者:牧野闻歌 阅读记录

柳郁沉默片刻,没有直接回答秋羲这个问题,而是道:“剿灭真仙教当有转机。”

秋羲立刻回过味来,既然贞元帝十分信任无虚子,那他们只要除掉真仙教,拿到证据后再捅出无虚子和真仙教的关系,贞元帝必定会自己解决无虚子。

两人又交换了一些信息,柳郁那边还要去做调查,没一会儿便出门了。

秋羲这才从系统储物格里取出先前在酒铺拿到的线索本,不到半个巴掌大的小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曲河县发生的大小事宜。特别是水灾后,那位卖酒的老人家更是将灾情相关的诸多事项一件不落地全部记录在册。

他今早之所以要带着宁无畏和羽林卫去逛街,就是为了找那位卖酒的老人拿手上这本消息册,秋羲又猜到曲河县衙这边可能会派人跟踪,这才多逛了几家店铺做掩护。

这位老人家以前也是沈家商行的一名掌柜,后来年纪大了便回老家曲河县养老,因为有祖传的酿酒手艺,所以顺便开了家酒铺,也时不时帮沈家收集一些曲河县这边的消息。

秋羲离京前去找过沈锦之后,沈锦之又给远在杏阳的家中去信,秋羲这才得到那位卖酒老人家的消息,从他手中拿到这本极为重要的消息册。

“这位蔡知县还真不简单。”秋羲看着消息册上的一条条记录,不得不感叹这个叫蔡集的知县是个“人才”。

按理说这些贪官污吏都是跟杏阳知县金文才一样,只管自己捞钱,不会管百姓死活,偏偏这个叫蔡集的有些能耐,一边捞钱一边还能把曲河县盘转。

按消息册中记录,水灾发生后,曲河县衙第一时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只不过县衙只放了头两天的粮做个示范。到了第二天下午,这位蔡大人便将曲河县中的富户豪绅全部请到县衙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那些富户豪绅纷纷表示愿意捐钱捐粮出资赈济灾民。

秋羲惊叹的便是这一点,古代这些豪绅可没那么多自愿捐赠钱粮给百姓的,别说出钱给百姓,就是皇帝要让那些达官显贵出钱,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这位蔡大人,竟然短短一天时间就不知用了什么办法让那些豪绅纷纷掏出腰包,据这本消息册记录下的豪绅捐赠银粮,总计约摸一万两千两,其中有八千石粮食。

按老人家这两年的观察来看,这位蔡大人从中过一手,起码捞了五分之二走,好在剩下的也足够赈济灾民。因此,这位蔡大人在百姓之中竟然口碑还颇好。

这种连朝廷的赈灾银两都不需要就能安排好赈灾事宜的官员,怕是贞元帝听了也要大赞几句。

“官场之大,无奇不有,”秋羲看着手中的册子啧啧称奇,“难怪那位老人家都退休养老了,还要专门替沈家收集这个蔡集的消息。”

等秋羲出去后,宁无畏几人已经吃过一轮,桌上的菜品都是去厨房拿的第二拨。

“秋大人快来,”宁无畏见秋羲过来,连忙招呼道,“再晚些,菜都该被我等吃光了。”

秋羲重新在桌前坐下,涮了些菜品后,对宁无畏几人道:“曲河这位知县不简单,午后宁大人随我去会会他。”

宁无畏小声问道:“大人可是接到了什么消息?”

秋羲点点头。

黄恩照这几名羽林卫都不是吃素的,当即便反应过来,秋羲早上看似带着他们几人去随便逛街买东西,实则是去跟暗桩接头的。

这活儿他们羽林卫的兄弟都熟,就是黄恩照自己以前为了查一起案子也去做过一阵暗桩。让他们惊讶的是,秋羲既非曲河县本地人,又在此地没什么人脉关系,竟然还能将暗桩安插到离京城这么远的地方。

秋羲正吃火锅呢,突然一抬眼就看见几名羽林卫双眼放光地盯着自己,搞得他忽然不知道该不该把夹起来的肉卷送进嘴里了。

“你们想吃这个?”秋羲抬了抬筷子上的肉卷,不确定地说,“可只有最后一片了,你们几个也分不过来。”不如还是他自己吃吧。

于是秋羲顶着几人直勾勾的眼神,将最后一片涮好的肉卷放进嘴里。

果然人间美味。

第132章

午饭后,秋羲收拾片刻便带着宁无畏等人去找曲河县知县蔡集。

巡捕官领着秋羲等人来到一段杏河道边,这里正有不少民夫和差役在抬着装有碎石的竹笼修补河堤。

秋羲眼神好,抬头就瞧见在沿河勘测河道的杨玉升,他身边还跟着一名身穿官服的男子。

那名官员身材壮硕,看着像一位常年劳作的朴实农夫,可不就是曲河县的知县蔡集。

蔡集一边跟杨玉升说着什么,一边还时不时抽空提醒一下正在修复河堤的民夫和差役小心脚下,民夫们更是干得热火朝天,脸上丝毫看不出被征来做劳役的怨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