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之以柔媚上+番外(158)

作者:倾一霁月 阅读记录

桌上有一杯茶盏,康熙掀开盖子, 食指沾水, 在桌面上写下一个‘宓’字。

智玄大师看了一会儿,手中不紧不慢的转着佛珠,“宓, 皇上是要问, 那日与您一起前来的娘娘?”

康熙道:“人现在在何处?”

智玄大师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道:“皇上找到人当如何?”

康熙威严的眉目舒展了几分,小姑娘还活着。

感觉智玄大师话中另有含义,眯了眯眸子,摸着翠玉扳指,“带回来。”

智玄大师问出下一个问题, “若娘娘不愿回呢?”

“娘娘离开, 想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举,若强行带回,只带回人带不回心, 这大约也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一切还望皇上深思熟虑!”双手合十。

回去的路上,康熙在马车里闭上眸子,薄唇边露出笑容。

人没事,活的好好的。

眼前出现了小姑娘柔媚的一颦一笑,单掌猛的按住胸口,心跳跳动的有些快和急。

想念的心尖发痛!宛如无数只蚂蚁在不断啃咬。

知道了,更加想看见人了。

这半年是难熬的日子,要不是顾念着朝堂,他几如行尸走肉。

只要一闭上眼,就会出现景阳宫的那一幕大火,小姑娘身影在其中一点点被焚烧殆尽!

午夜梦回,无数次被这样惊醒,双眼发红!

不知何时,情已深到这般!

小姑娘要的是什么,怎能不明白!

多少个夜晚,小姑娘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一日日一年年,脸上的笑容少了。

不是不知,后宫中的众多嫔妃干系重大,岂能说废就废。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宓儿愿意,后宫废就废了,康熙想了一下,便决定下来。

后宫女子虽多,但趁心如意只有一个,若得了那一个,其他的要不要也无所谓。

三日后,康熙再临潭柘寺。

智玄大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皇上可想好了?”

“人在哪?”康熙目光锐利如剑。

智玄大师微笑着,指向一个方向,那是南边。

“从哪来的,还是在哪里!”

康熙脑中出现两个字苏州,一挥手,赏下不少东西。

智玄大师欣然收下。

远在苏州城的王婉儿尚且不知,自个儿的所在,就这样给暴露了。

不是苏麻喇姑透露的,也不是皇上查出来的,而是潭柘寺的智玄大师点出来的。

兜兜转转,命中该入宫,无论如何都躲不掉的。

康熙回宫后,让人拟下一道旨意,调一位七品知县来京任职。

然后,又下一道御令启程南巡。

皇上南巡可不是小事,各方各面都要筹备,随行的御医,带多少名侍卫,一路上的人吃马嚼等等。

后宫嫔妃等了又等,没一个接到随驾的消息,满是不可置信。

皇上素了半年,此次南巡又不带嫔妃,她们忽然有不好的预感。

别不是皇上思念宓妃,打算去南巡,再带过来一位相似的吧?

越想越是那么一回事,不然这刚过完年,皇上为何突然想起南巡了。

一切筹备妥当,御驾从京城出,浩浩荡荡直向南而去。

苏州城到了元宵节那一日晚上,大街小巷都是人,热热闹闹的,挤都挤不动。

一处处摊位,悬挂着各种灯笼,白色的兔子灯,长长的耳朵白中带粉,眼睛是漂亮灵动的红色,瞧着很可爱,烛火从里面渗出,带着暖暖的色泽。

还有鲤鱼灯,做成鲤鱼的样子,点亮后更加活灵活现。

六角灯笼,用长条形木条固定,每个面上面贴一张红色剪出的图案,有鸟兽虫鱼,瞧着也很是漂亮。

每个摊子都有猜谜活动,猜中灯笼上的谜题,就可以免费拿走。

而这一项弄得更热闹了,哪个灯笼摊子都围了不少人,兴致勃勃猜着。

这么热闹的节日,王婉儿带小十五出门了,手中紧紧牵着生怕人走丢。

“奴才抱着吧。”此地人还少,成善闷声道。

王婉儿把小十五递过去,确实抱着更好些。

只是她一个女子臂力不足,只能让成善来。

“爹爹,快看快看。”小十五被抱起来,位置高了能看得更远,欢呼着一个个灯笼都好漂亮。

边走边看,王婉儿也少见这样的情景,浅笑起来。

路经一处灯笼摊子时。

“这位公子,你猜不猜谜?”一位文士摊主笑眯眯问道。

王婉儿心中一动,道:“猜。”

文士摊主拿过一个灯笼,清了清嗓子,照上面念道:“一点一点分一点,一点一点合一点,一点一点留一点,一点一点少一点,打四个字。”

王婉儿瞬间便有了答案,接道:“汾,洽,溜,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