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鸮(135)

作者:孔乙丙 阅读记录

她放下菜刀,转过身来看着蹲在一边的倪嘉,出神片刻后冷不丁地开口问:“嘉哥,你路上说你看了一幅很独特的画,能具体给我讲讲吗?”

倪嘉手里的动作一滞,接着转过头,脸上的表情没有一点破绽:“你怎么突然对画这么感兴趣?”

缪诗涵嘴角撇了撇,出乎意料地开了个玩笑:“这不是想看看我挥金如土挥的值不值吗。”

倪嘉肢体动作放松了些许,站起身将手里的东西放到桌上后,摸出了兜里的手机,一本正经地为她解释说:“这么讲吧,这幅画是我这么多年看到的唯一一个能够与《雨中女郎》所匹敌的作品。”

“《雨中女郎》,”缪诗涵细细品咂了几分钟,追问道,“是那个十大禁画吗?”

倪嘉有些意外地瞥了她一眼,夸奖了一句:“可以呀,这都知道。”

缪诗涵听着她的话,觉得心头压着的重担轻了些,也由衷地露出了一个笑容,顺着台阶上:“那当然,我可是对这些好歹有些涉猎的人。”

倪嘉对她这一套自我膨胀见怪不怪,难得缪诗涵头一次对画作这么感兴趣,便也端正了神色,问道:“你知道这画为什么被传得那么恐怖吗?”

缪诗涵支吾着想了想,说道:“不是说是因为有人故意在颜料里添加了致幻的成分?”

倪嘉不置可否,卖了个关子继续问道:“那你知道著名的恐怖谷理论吗?”

缪诗涵一头雾水地看着倪嘉,摇了摇头。

倪嘉目光越过她飘向了远处,解释道:“恐怖谷理论就是指一种人类对于非人类物体的假设。当某个类人物体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对它的好感度也会越来越高,但当相似度达到100%之前,人类会突然对它感到极度反感和恐惧,这一阶段就是所谓的“恐怖谷”。直到相似程度继续上升,好感度才会恢复,甚至超过“恐怖谷”之前的水平。”

“在皮囊的掩护下,越来越多的类人物体披上了人类的外衣,将自己掩藏的滴水不漏。”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人之不一致效应来解释:在相似度极低的时候,人类对该物体的认知即是“非人”,因此该物体的拟人行为会令人类感到熟悉,从而产生积极情绪;当相似程度越发提高,人类会难以界定该物体是“非人”还是“人”。这时,那个物体所拥有的每一个“不正常人”的特点都会令人联想起病人,尸体等“不正常人”形态,从而使人感到很厌恶和恐惧。”

“就《雨中女郎》来说,观众对她的认知是“人”,但她比例失调的面部,极为不自然的表情和惨白的皮肤使人们很难觉得她与正常人类是一致的,从而陷入“恐怖谷”中。”

倪嘉说完,将手机递到缪诗涵手里,示意她仔细观看一下上面的图片,继续说道。

“当然,这幅画恐怖不只因为这一个原因。剖开这个因素不谈,她的构图也很有说法。构图方面,这幅画的内容过于单一,躯干的细节严重缺失。同时,这幅画中没有参照物,修长瘦高的身形,再加上雨天云雾缭绕的朦胧感觉,尤其是脖颈处的两片如云朵般的雾气,这一切都很容易使人产生巨物恐惧,所以这可能是引发别人不适的第二个原因吧。”

“而我在画展上看到的那一幅画,很巧妙地借鉴了这幅画的创作手法,运用夸张的绘画手法突出了怪诞且诡异的风格,而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画面富有视觉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观者的的自我意识。同时整体又显得灰暗、晦涩,就有一种让人浑身发麻但是又移不开视线的感觉。”

“这幅画和桑锟之前的风格大相径庭,我总觉得他要表达些什么,但是又看不出来。”

倪嘉看着被自己引导着的缪诗涵,有些愧疚。

这幅画确实很独特,但是绝对没有自己说的那么夸张,也并没有到达能够和《雨中女郎》匹配的地步。她这样做,不过是为了增加自己话里的信服度罢了。

倪嘉的直觉准的令人害怕,她猜到了缪诗涵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便决心主动出击打破她的怀疑。

缪诗涵作为一个门外汉,对于这些艺术上的东西只能通过直观的感受来进行评判,而直观的感受又是最容易被引导的。

“也就是说,”缪诗涵回过神来,“某些看着和我们并无二异的人,其实并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倪嘉没有回答她的这个问题,只是一笑带过。但心里有个声音低声说道:“当一个人让你产生了强烈的不适或者是捉摸不透的感觉,那你就可以反思一下,他内心里那个形象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上一篇:短发 下一篇:魔术师每天都在作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