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戍梁州(333)

作者:夏蝉七里 阅读记录

公策迪看着这十二约的内容,认了这一趟的下风,在纸上最末印上了自己的指印。

“那就请公主信守今日所说。”公策迪擦干净手指,目露难得的认真,“往后两国往来,便全看这一纸盟约了。”

“这是自然。”秦惜珩看了一眼他落印的地方,再抬头来看他时,适才得体的虚假笑容换上了真诚。她盈盈起身,对公策迪福了个礼,转身便走向不远处等候的一人。

公策迪眯着眼看去,依稀识得了那人英气飒然的眉眼,他目送那两人远去,直至再不得见。茶香飘荡着四方,他一个人空洞地站了会儿,带着签订的那一纸盟约,翻身跨上了马背。

她还是她,却也不再是她了。

第211章 京动

秦绩听完樊予影所说,背靠椅身看着头顶的悬梁,半晌都是沉默。

樊予影不敢出声打扰,只是站立一旁静静地等待,不知多久之后,秦绩才对他道:“行了,你先回去吧,这一趟有劳了。”

“圣上言重了。”樊予影行了个礼便退下,秦绩看着他走了,怅然叹了声气。

那个自幼时起就一直缠着他的小姑娘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从血路中走来的宜国公主。秦绩想着记忆里的少女模样,心中踌躇半日,模模糊糊地拿定了个主意。

次日早朝,群臣山呼施礼之后,有人直接持着朝笏说道:“圣上,臣有言要奏。”

秦绩淡淡道:“顾卿但说便是。”

这人是新任的工科给事中顾涵,他这官不大,按照以往的规制,他实属官微人轻,根本就站不到这上宣殿参与早朝。但宁澄荆在新政中主张重视下面的官员,便将好些六七品的官提了提实权,加之六科给事中本就有面圣之能,还能侍从左右,顾涵这才有了站在这里的资格。

他看了一眼站在队列前方的宁澄荆,说道:“臣弹劾翰林校书学士兼同平章事宁澄荆。”

此言一出,整个上宣殿哗然起来。

宁澄荆迅速地看了他一眼,也不为自己辩言,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候下文。

秦绩稍是一愣,瞥了一下宁澄荆之后,问顾涵道:“你何故弹劾?”

顾涵一字一句道:“自新政颁布以来,民间各地可谓是一贫如洗,更有甚者,竟然以卖儿卖女为生,如此惊世骇俗之事,臣实在是难以相信会出现在如今的大楚。除此之外,臣还听闻商贾之间也因商易法而忿然不平。圣上,新政推行不过一年,便已经令大楚上下满是创伤,这足以说明政改于大楚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说到这里,又一次地看向了宁澄荆,道:“既然如此,就该立刻终止政改,罢除一应官员,还大楚一个清静。”

话音才落,便又有人出列说道:“圣上,臣附议。”

秦绩怔然,很快又接二连三地有人跟着附议。他不由得再朝宁澄荆看去,这时才等到他开口说道:“诸位既然要这样说,那总该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

他目光一转,看向徐荻道:“国库有多少存余,户部最是心知肚明。我现在问一问徐尚书,去年年底清算账目时,可还有赤字出现?”

徐荻想了想,说道:“并无。”

宁澄荆又问:“国库可有盈余?”

徐荻点头道:“有。”

宁澄荆再问:“比之上和、承光两朝如何?”

徐荻道:“已经翻了数倍不止。”

宁澄荆便对秦绩一揖,道:“禀圣上,臣的话说完了。”

“国之所为,皆是要为了民众!”顾涵盯着宁澄荆,咄咄说着,“如今已是本末倒置,有此新政,不如不用!”

有站在宁澄荆这方的人马上说道:“国若不强,如何护民?赵瑾那逆贼还在剑西虎视眈眈地看着朝廷,国库正是因为空虚,朝廷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止下战乱。依诸位所言,朝廷就该让国库一直这么空下去,放任那反贼不管不顾吗?”

顾涵道:“你这是强词夺理!我说的是民况,你却非要顾左右而言他!”

两方就此争论起来,秦绩当即板了脸,大声道:“都给朕住口!当这是什么地方?菜市口吗?”

他自登基以来便是鲜少动怒,一直温文平和,此时骤然发火,倒让百官惊了一跳。

宁澄荆率先跪下,“圣上息怒。”

群臣立刻也跟着跪了下来,附声着重复了一遍。秦绩烦闷地揉了揉眉,不想在这件事上继续争执下去,便道:“此事容后再议。”

顾涵想要再开口,但一看秦绩的面色,又生生地止住了,转而望着英王看去。

昨日之前,他得了秦照瑜的暗示,要在今朝上公奏此事。秦照瑜还说,英王会助一臂之力。

可是从方才到现在,英王只是平静地在一旁听着,并未搭腔。

不远处的英王注意到了这道目光,他在心中想了想,还是出列说道:“圣上,此事若是觉得难办,不若公开进行票选。”

秦绩见他都出面了,顿时哑然呆住,顾涵见状,乘势再说:“圣上,新政不停,大楚动乱难平。臣奏请即刻废止政改,望圣上三思!”

他说完,双手掀起裳袍跪下,俯首磕下了头。

继他之后,站在这一侧的朝官接二连三地跟随照做,上宣殿在眨眼间就跪倒了一片人,秦绩被撼动在龙椅中,半晌说不出话来。

局面僵硬地对峙着,整个大殿倏然寂静。

秦绩在震然中逐渐地清醒过来,心中白茫茫一片,半分主意也无。

与宁澄荆同推新政的关长汲再忍不住,大声质问道:“诸位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要以下犯上,威逼圣上吗?”

跪地的官员无人答话,只是以这不变的姿态坚持着他们的态度。关长汲问声无果,先是看了一眼秦绩,随后又朝宁澄荆看去。

然而自方才之后,宁澄荆便如哑了一般,沉默着不再有任何言语。关长汲在桑州与他共事两年,知他心性如何,当下无奈又心怨,只能主动说道:“圣上,新政牵涉甚广,不可草草生变,故臣提议,将此事牵至政事堂再议。”

顾涵这方有人在这时开了口,对秦绩道:“圣上,新政祸国乱纲,毫无用武之地,依臣等来看,不必再议。当务之急,是将政令传达给各地州郡,再将一应官员施行惩处,以儆效尤。”

这人说完,便有好几人重复着奏说惩处宁澄荆,上宣殿陈词阵阵,再一次喧嚣一片。

秦绩脸上发白,生平第一次尝到了被百官合逼的窘迫。关长汲见状,辩言道:“若无新政,诸位何来俸禄养家?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这就是诸位的为官之道吗?”

眼见两方又要再起争执,秦绩一拍桌案,“都住口!”

殿内短暂地安静了下来,他看着下方泾渭分明的两派,心知今日若是不表明个立场,这场早朝便无法结束。秦绩思来想去,不得已之下,看向宁澄荆道:“宁卿,朕看你有些累了,不若回去休整几日,先将养将养身体。”

关长汲跪下,失声求喊:“圣上!”

上宣殿皆是静默,数十双眼睛盯紧了宁澄荆,众人的目光跟着他游走,就见他对着上座的秦绩持朝笏一揖,没有丝毫辩解就应了下来,“臣,谨遵圣令。”

秦绩一时之间不敢直视这双眼,宁澄荆说了这句话,便默默地又站回原处,不言不语。关长汲失落至极,却又恨而无解。

早朝的风波在朝退之后迅速地散了出去,秦绩回了海晏殿便是独自枯坐,不让任何人进来。

新政的立意一直都是好的,可究竟错在了哪里才导致如此局面?他在心中自问,可越是深想,他越是觉得茫然。

殿外忽然有内臣道:“圣上,允嘉长公主求见。”

秦绩看向殿门处,觉疑地在心中古怪着,秦照瑜来找他作甚?莫不是听说了早朝的事,专程来宽慰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