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只取一瓢+番外(25)

作者:云书致远 阅读记录

华国帝陵位于繁都郊外的东边,已经有七座帝后陵寝完成合葬并永久封闭,她皇祖母武宗的还没有,因为皇奶奶还健在,她母皇的陵寝也是于今年年初刚建成。

华朝和前两朝不一样,丧葬偏向庄重朴素,而非奢靡,所以帝后都是合葬,而且陪葬品都有定例,不是皇帝想扩建就扩建,想要什么陪葬就要什么陪葬。

所以前两朝皇帝陵寝最少要花十年才能建成,而到了华朝后就只需三年,按例陵寝都是皇帝登基后就开始建,但今年石忞登基时正值内忧外患,所以特意延迟两年再建,以此缓解财政和用工压力。

今日的帝陵和武宗下葬时一样的人山人海,沿路撒的纸钱都熙熙攘攘的铺了一路,旗帜招展,禁军林立,文武百官都跪着默哀,在石忞的影响下,也都哭起来,仿佛死的是他们的母亲、父亲一样,

法事一连做了几场,石忞就从早上一直半哭半歇的哭到了下午,直到到下葬的吉时才将装着先帝遗骸的皇帝棺椁葬入穆宗陵园,因为母后也还健在,所以和武宗陵园一样是半封闭。

石栭的亲王葬礼就要简单很多,一个多月日夜加工赶建的,一应规格和陪葬品也都是以亲王的礼仪来定的,下葬吉时比先帝晚半个时辰,正好够石忞转场。

有大臣建议在文昭殿设置灵堂,停灵七日后再下葬,石忞自己倒是无所谓,可她不想好不容易从母皇驾崩阴影中走出来的母后,又经历一次丧爱丧女之痛,也不想皇奶奶再经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境,所以没有准许。

而是将暂时灵堂直接设在了帝陵这边,甚至连今天她们下葬这个消息都刻意瞒着皇奶奶和母后,既怕她们伤心难过,也怕这么冷的天她们要一起来。

回到大承门的时候天已经擦黑,石忞便让百官散了,甚至想到他们也累了一天,还特意免了第二天的早朝。

一天都没吃饭,又情绪大悲大动的,石忞已经是又累又饿,刚入承天门就有宫侍来报说太皇太后在永寿宫设宴,便直接去了永寿宫。

“皇奶奶万福安康,母后万福安康”石忞到永寿宫的时候,皇奶奶和母后都在,菜饭也刚上好,都还冒着热气。

“孙儿免礼,累了一天,快吃吧”先是丧爱后是丧女、丧孙,赵环仿佛一下子老了很多,眼角和额头的皱纹都多了一种沧桑之感。

“忞儿免礼,今日祭祀之事如何?”同样经历了丧爱、丧女的文昱鱼尾纹都多了几条,眼中再无爱慕之情,唯剩追思和怀念,她爱自己的伴侣,也爱自己的孩子,可她们却都已经离她远去。

幸好还有石忞这个长女,不然文昱定会追随石暄她们而去,不是她为爱有多伟大,而是因为她已没了活下去的勇气。

“皇奶奶,母后,今日并非祭祀天地坛,而是将母皇和小栭下葬为安,请原谅孩儿的刻意隐瞒”石忞突然告罪道。

“入土为安就好,你皇祖母和母皇都会在天上为你平定叛乱而甚感欣慰的”赵环

“我和你奶奶都知道的,你担心我们,我们又何尝不担心你,国事虽重要,身体亦很重要,这是我让御膳房煲了一下午的八宝汤,你先喝暖暖身子”文昱

喝着母后递过来的八宝汤,石忞觉得整个心都是暖的,仿佛今天在帝陵冻了一天的寒冷都已经被祛除,她早就应该知道的,这样的大事即使她有心瞒,皇奶奶和母后若有心知道也定会知道的。

让石忞比较欣慰的是,皇奶奶和母后并没有因此再次跌入情绪低谷,她也就放了心,不然光处理政事就已经够让她头大,要是再像之前那样还要讨皇奶奶和母后欢心,她真的忙不过来。

祖孙三人用完晚膳后,又聊了会心里话才散了,多是皇奶奶和母后对她的叮嘱,让她别光顾着处理国家大事,也要适当锻炼和注意饮食,她还能说不吗?只都连连答应下来。

从永寿宫离开后,石忞并没有按皇奶奶和母后的叮嘱回去洗漱休息,而是去了文宣殿处理奏疏,一直忙到十一点过才回凤德宫休息。

三天后,谷运筹带领随军将领和剩余的外禁军凯旋归来,石忞亲自出城迎接并于当晚在文昭殿设庆功宴按功劳簿进行论功封赏。

封谷运筹为文熙侯,世袭罔替,齐铭为武辅侯,世袭罔替,左旋为内禁军大统领,加封太保,木兰雨为外禁军副军长,加封太保,其余随军将领也各有封赏。

追封战死沙场的王长武为武成侯世袭罔替,七贵化为贵安伯世袭罔替,其余战死的将领和士兵也都有封赏。

随军历练的邢博恩六人,虽然很幸运的都回来了,但身上的伤疤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接见他们的时候,确实让石忞耳目一新。

因为当初让他们去的时候并没有下旨,所以当晚行赏的时候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封赏,她不能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侍读就偏袒,随意封赏。

所以第二天早朝后先单独召见了文熙侯谷运筹、武辅侯齐铭、内禁军大统领太保左旋和外禁军副军长太保木兰雨后,才召见了邢博恩六人。

根据谷运筹他们的正面反馈和自己与他们的对话,综合判断后,石忞对他们一一进行了封赏,表现最好负伤最多的邢博恩被任命为光海县县令,外放为地方官。

其余五人也都被外放为地方官进行历练,要么任副七品县尉、要么任正八品县丞,六人分散全国不同的省份,相隔甚远。

考虑到他们刚与家人分离近半年,又要分离,石忞特意恩典,他们可以在繁都和家人过完元宵节后再去上任。

在华国要想走仕途之路,当官唯有三条路可选,一条是军功出身,一条就是通过科考,还有一条是家里有世袭罔替的爵位可以继承,然后多在皇帝面前露露脸,表现够好运气也够好的话会得个实权的一官半职。

虽然邢博恩他们是自己的侍读,但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她就封了些七八品的官职,想来天下人也不会因此说什么。

过年的时候,石忞和皇奶奶、母后过了第一个只有她们三人的年,正月初一摆国宴整个皇宫才算热闹起来,但因为在国丧期间,有一些禁忌,远比不上皇奶奶在位的时候举行的国宴热闹。

皇祖母三年国丧刚过半年,母皇又驾崩,要是急着成亲的人没有趁着这半年成亲,又要被耽误三年,若是因此被耽误六年,石忞还是挺同情他们的,谁让这里的人寿命普遍较长,所以长辈离世都会守孝三年,想来他们也不会因此而怀恨皇家。

天福二年三月初,大华帝国周边附属国按例前来朝贡加恭贺新帝登基,本来去年他们就要来恭贺新帝登基的,但因为当时情况特殊,石忞一律批示他们新年朝贡时再一起来恭贺,所以今年的贡礼是两份,布拉克的贡礼更是其他国家的两倍。

石忞很高兴的在文昭殿设国宴款待他们,并赐予适当的茶叶、瓷器和绸缎为回礼,价值约他们贡礼的三分之一,她可以自己吃亏,但不能让国家吃亏,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当国不知国库之匮乏。

先帝在位的三年多不是各种作就是战乱,相比于务实的改革,现在的百姓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受损的经济和国力,深知揠苗助长、过犹不及道理的石忞,不得不选择先与民休养生息。

看到那些使臣看到回礼单后都有些僵住的脸,石忞不得不从另一方面补偿他们,给予每个附属国二十个明道学院入学名额,他们回去后就可以派人前来,这才让他们的笑容继续保持下去。

明道学院是整个华国师资力量最强,最享有盛名的国家最高学府,每次科考榜上有名者有不少人都是出自明道学院,所以不仅国内莘莘学子们向往,就连这些小国也都以能进明道学院就读而为荣。

明道学院学子的地位在读书人中仅次于有功名在身的举人,但也并不代表他们都是秀才或举人,最起码现在明道学院已经远没有“四帝之治”时的鼎盛,据石忞了解所知,现在里面一半的学子都是关系户,酒囊饭袋也不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