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只取一瓢+番外(361)

作者:云书致远 阅读记录

“如此甚好,希望你能说到做到。”步千雪高兴道,心想:我以前特害怕别怕变老,也害怕死亡,但因为有你在我身边,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甚至听你这么一说,竟有些向往,这样就很好了。

第二百六十章

天福十年初, 在众多省级地方官近几年陆续多次奏述压力大事务多的情况下,石忞不得不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刚接到类似的几封奏疏时, 她也思虑过, 并私下与步千雪和重臣多次探讨过。

她还有一种想法, 觉得是地方官能力太差, 这么点事就喊累喊苦,却没想到发展到现在会成为普遍性问题。

问题宜解决不宜积累, 便于今年正式将此类问题提上了日程,经过近两个月的多次集中商议、派人实地考察和博采众长,石忞最终决定适当改革地方官制, 用增设地方行政级别来解决这个问题。

自新政改革后,政令繁而重,事务多而杂,而且是一条接一条的,对地方官尤其是省级官员的来说,确实压力比较大, 因为一个县最多也就管十四个乡镇,但一个省却最少要管三十个县。

也难怪大部分省首、省丞等省级官员深感身心疲惫,有甚者更希望能早点告老还乡, 还想干的就多次委婉上书希望朝廷能增派官员到地方。

其中上书次数最多言辞最恳切的要属方和和丰柚,不变建功立业成就功名利禄初心的方和,能力确实有一些,但却不足以应对改革形势下的一省之治理, 为了不影响改革进度,石忞慎重考虑后同意了他的请求,给他派了个能力很强的省丞。

至于丰柚, 她原本以为去地方是掌实权又轻松的差事,尤其是监察类的言官那更是轻松中的轻松,但事实上却事与愿违,完全不是她想的那个样子。

去了地方才知道,华右区督察史确实是有实权地位也高,但事情也多啊,他们不仅要督促陛下交办的事,还要监察整个华右区的所有文武官员,有无异动,有无贪污受贿,有无渎职不作为等。

虽然官员本身也有监察同僚的义务,但是人就讲情面,尤其是关系好的,基本上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主要还是得考他们监察。

事多就算了,她手底下的人要是够多也能忙得过来,可事实上确是人手不足,满员的情况下都只能刚刚够用,何况还没满员,为此她没少上书。

石忞被她烦得要死,其他督察史都没什么事,就她一天事多的很,都不太想搭理她,但被她烦得没办法,最后还是给她把人配备齐了,上到佐官下到胥吏都给她配满员,此事方才算结束。

丰柚倒是不想就此结束,她还想要更多的人来帮忙办事,奈何石忞也有自己的难处,凡是她要人的密信和奏疏直接都留中不发了。

除了个人能力的原因,也还得考虑到地方贫富差距,富饶的地方人口多事也多,偏僻的地方人烟稀少,事自然也少,所以除了下谷省以外,其他确实有必要的省府,只要他们上书,石忞也会增派一两名得力官员,起初效果是很理想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务的持续增多,效果也开始慢慢下降,或者一直保持一个速度后,也就不觉得快了。

为了激励和安抚地方省级高官的干事热情和情绪,石忞按近三年来的考核结果,对政绩显著的省级高官给予了适当的赏赐,以示嘉奖。

如此一来,事情倒也能推着走,但没受到嘉奖的心里就有些想法,虽然他们办事没那些人漂亮,但也是累死累活,苦劳一点也不少,所以哭诉的奏疏反而多了起来。

随着同类奏疏越来越多,石忞不得不高度重视起来,若只是一两个地方有这方面问题,那可以说是少数,但如果大部分地方都有这种问题,那就是普遍性问题了,必须解决,否则早晚成隐患。

经多方面考量后,石忞决定增设州、镇两级行政单位,州级位于省和县之间,一般3-8个县为一个州,一州长官为知州(副四品),佐官有同知(正五品),州尉(副五品),学道(正六品)等。

镇则为最低级行政级别单位,在县之下,村之上,一般8-14个村为一个镇,彻底打破了历代皇权不下乡的固定传统。

原本镇村为封建社会的底层自治机构,即里长轮着当,村中的村老和三老由百姓推选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乡镇一般则由乡绅兼任镇(乡)老和三正(赋正、役正和教正),职责都是协助县令征收赋税和统计田亩人口、解决矛盾纠纷、防盗、防火、出具到县里办理文牒证明等。

而且历朝历代,无论是镇老、三正还是里长等都是没有俸禄的,级别也是不入流中的不入流,但还是有大把的人争着当,只因灰色收入非常可观,有甚者还欺上瞒下为霸一方。

其实,每个朝代开始的时候镇村的管理都还算可以,毕竟都是百姓们真正推选出来的,所以也会为民着想,但越到后期就越变了味,尤其是那种一姓一族为一村的,基本上一个人既是族长又是村老,几乎就成了一宗一族一姓的一言堂,而且还是明着世袭众人也拿他无法的那种,推选也就成了书面落实。

石忞刚登大宝的时候不少村就是这个样子,经过这几年新政改革的严查和打压,虽然有了些改善,但终究治标不治本,若不从根本上根治,说不定她百年后没多久就能很快死而复生。

如今正好有增设州级的想法和打算,便索性也参照上一世的行政级别把镇级也增设了,但人员配备肯定不能过多,不然经济压力大不说,也容易好心办坏事。

增设镇(乡)一级行政级别后,镇(乡)老改为镇长,既一镇之长(正九品),由朝廷任命,赋正、徭正和教正各一人(胥吏12级),新建镇级办公署——镇公署(三间房),原权责不变,还管理各村的村长和里长。

平常,一镇所有事物皆由镇长等4人处理,村长、里长协助,但无审案等司法权,只可协助县里;忙时或特殊时期可按程序向上级县令申请衙役支援和申请征用些许百姓。

而村老也改为村长,村长和三老(赋老、役老和文老)任由村里百姓推选德高望重之人,但4人由原来的什么都不享受只有名,改为享受免8亩田土赋税,任职满一年后方可享受,去世或卸任后任享受一年,以示抚恤,之后不再享受。

里长任由户主按顺序轮流当,一年轮一次,任里长当年可享受免5亩田土赋税。

之所以定这个免田土赋税数,也不是石忞和大臣凭空想的,而是根据多地考察所得,多方思量所设,还因华朝有一首众人皆知的民谣“十亩田土,一头年,一家温饱有盼头”。

随着州级行政级别的设立,科举考试和就学等也不得不做了适当的调整,县试变成了州试,而府试从此之后只能称之为省试,之后的会试等如旧,并没无变化。

而原本设在省府的府学改为设在州府,原本的府学校址改为其他需要的用途,如仓库、府衙等,如与大学部紧邻则直接与大学部合并,府学和州衙修建资金由朝廷负责五层,省级负责三层,州级自行筹集两层。

镇公署修建资金由朝廷负责五层,县级负责五层。府学最迟两年内必须建成并完成学员转移;州衙一年半内必须建成并投入使用;镇公署一年内必须建成并投入使用,时限皆以当地衙门接到公文之日算起。

相关文书旨意下达完后,石忞还特意给督察院下了一道旨意,让他们在未来两年着重督察州衙、镇公署和府学的修建及相关资金使用,有违规贪墨损公肥私者一律重罚。

没增设州级行政级别之前,一个省最少要管三十个县左右,若按以前的休闲工作进度,也还好,但自从行政改革后,事是一件接一件,任务也越来越重,还有九区督察府的监督在虎视眈眈,也难怪他们近两年连连叫苦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