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凰GL(132)

这样的主母是世人最欣赏的主母。

此时的女人社会地位很低,无论是做女儿时,还是做媳妇时,她们都有一堆的规矩需要守着。然而一旦她们熬死了自己的丈夫,只要她们本身不是那种扶不起来的人,她们的腰杆仿佛一下子就能挺直了,从一个“顺从者”变成了一个“掌权者”。无论是皇室,还是世家,还是乡野小民,皆如此。

太平公主欲效法则天大帝,武则天成功了,她却失败了。这是为何?因为局势发生变化了,因为她们要面对的对手的能力不一样,因为太平公主的政治手段比不上武则天,也因为武则天是李氏皇族的“媳妇”,太平公主则是李氏皇族的“女儿”,男人们能容忍“主母当家”,却容不了女儿出头。

所以,“哀家”这个自称其实是相当美妙的呢。

宫倾正襟危坐着。因为要守孝,她头上的簪子换做了素雅的白玉簪,上面垂着一个很小的坠子,坠子轻轻巧巧的,只要有一阵微风拂过,它都能立刻活泼地动个不停。然而,此时那坠子纹丝不动。

这足以证明宫倾的定力。她的一举一动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了一样。

自古选立太子时,最终结果无非就是立嫡,立长,立贤,立爱。此时虽是在选立新皇,但考虑到眼下的情况实在太过特殊,其实也和选太子时差不多。所以,可供参考的条件无非也就是这么几个。

嫡,没有。乾庆帝的遗旨是选立了嫡子,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嫡子。

贤,几个奶娃娃,都还没有到能见到外臣的年纪,谁知道他们哪个更贤!

爱,也没有,乾庆帝在世时没有表现出对哪个儿子更偏爱一点,而宫倾此时不能拿她自己的喜好来说事,毕竟她要表现出自己毫无私心的一面。而且,事实上,她对于几位皇子还真没有什么偏爱。

于是,算来算去好像就只剩下了一个“长”字了。

事实上,如果让宫倾来推举皇子的话,她为了证明自己毫无私心,确实就只能拿大皇子来说事。否则的话,无论她提起了谁,都会被有心人看做她已经和那几位皇子的生母或养母达成某种协议了。

此时的宫倾依然要小心行事,因为她手里握着的权柄还太少了。

于是宫倾淡淡地说:“本宫的意思是,不如就过继大皇子到本宫膝下吧,他年岁长些,毕竟懂事些,日后能早日当得重任,且能照顾好后面的几位弟弟。众位大人以为呢?”因为乾庆帝此时还没有正式下葬,谥号、庙号等也都还没有确立,于是宫倾此时的自称依然是“本宫”,而不是“哀家”。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提议。几位皇子的条件差不多,选了大皇子,好歹因为他是“大”皇子,这也有利于朝纲稳固。不然,如果选了三皇子,二皇子、四皇子日后就该有意见了,凭什么大家条件差不多,他能当皇帝,其他的人却不可以呢?到时若有小人在其中挑唆,很容易就出现兄弟阋墙之事啊!

只是,大皇子如今是养在淑妃娘娘膝下的,考虑到皇后和淑妃之间的关系,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顿时就有些摸不准皇后的意思了,她这句话是真代表了她心中的想法呢,还是只在面上说说而已的?

听话要听音。他们得弄清楚皇后真实的意图,才好慢慢把这个话题圆下去。

几位老王爷小声地交头接耳,一人说了什么,其余几人频频称是。宫倾微微侧了头,非常礼貌地分出了一点点注意力给他们,似乎在等着他们中的某个人站起来回话。而她的心里却在默默地倒数。

十、九、八、七……

一位老王爷从他的位置上站了起来,其余人渐渐停止了讨论。

四、三、二、一……

老王爷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延春阁的大门就被敲推开了。

台元嘉从外面走进来,只匆匆行了礼,就告诉了大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在大行皇帝的灵前,淑妃娘娘刚刚领着大皇子磕了头,大皇子对着大行皇帝的棺木发了誓,已说了“愿为贤王”四个字。

“胡闹!这简直就是胡闹!”老王爷们当着皇后的面都没能控制得住自己的脾气。

大皇子这点年纪能懂什么?他说出了这样的誓言,必然是淑妃挑唆的!而淑妃为何要这么做?她无非就是怕皇后会把她的养子夺走,让她彻底失去靠山,若是皇后心狠一点,说不定会直接弄死她这个养了大皇子两年的人。她害怕了,于是就引着大皇子发了这样的誓,绝了皇后过继大皇子的可能。

上一篇:最佳情侣 下一篇:唐谜

渔小乖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