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与君厮守(102)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岂有此理,你休要无言乱语在这...”这种污蔑之言,丁绍武实在听不下去。

“呵呵呵呵,这样的人居然还有人替你去死,真是世道不公,昨夜你就该死去,老天真该降下一道雷将你劈死!”说罢女子起身,从袖子内抽出匕首,朝丁绍德冲去。

且将堂上众人惊呆,同时也慌乱拔腿躲开,躲远,丁绍武为武将,上过战场,又是在契丹人铁骑下拼杀过来的人,这女子怎能敌他。

几下便被制住了,“我看你才是丧心病狂!”

“放肆!”王旦敲响镇尺,“公堂之上,岂能由你胡来,卫兵。”

卫兵刚进来,还没捉住人,女子就从原地倒下了,原本要刺杀丁绍德的匕首划破了她自己的脖颈,血溅三尺,霎时倒地之处溢出血泊,穿甲的军士蹲下探了探女子的上唇间,“尚书,没气了。”

慌乱的惊叫声被王旦镇尺敲桌的声音震慑住。

原本安静听案又被实情震惊的公堂,如今因为女子的自戕而变得气氛十分诡异。

女子的反应过激和当场自戕,在晏璟看来无疑都是在掩饰,掩饰恐惧,还是...因为害怕恐惧而为的,她心中充满疑惑,“这事不...”

“够了!”屏风内传来的声音比之前大,震摄住了整个公堂。

“此案既然已经水落石出,那便快些写清供状,还狱中蒙冤之人一个清白,罪者虽自缢,可也应当伏法示众才是。”

明明有隐情,晏璟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看着屏风处,王旦将幕客写好的状子过目一遍后转呈给了赵宛如。

“其他的,吾要回去禀报官家,此案王尚书功不可没,吾定当会向官家请旨。”

“真人也辛苦了。”

晏璟深深凝着,“殿下,才是那个最辛苦之人。”

衙门外看热闹的人散去,丁绍德无罪被丁绍武带走,而此案因为牵扯到了钱府的女使,钱氏被留下。

“张雍,你好大的胆子!”

案子被颠覆,张雍错愕,也惊慌,内心更是苦涩,刚恢复官职,丁钱两府都是他得罪不起的,恰好李少怀自己认罪了,他便想着就能快快解决了,省了一桩得罪人的麻烦。

哪里会知道,一个寒门道士,牵扯出了两位最得势的公主。

赵宛如的厉声将张雍吓得颤跪了下去,“臣...臣...臣不知道此案会…”

“你还要与我装糊涂到什么时候!”

张庆知道,这次公主是真的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张雍不明所以,颤颤巍巍的抬起头,“殿...下说的是...”

赵宛如小腹前微凉的双手被温暖的手掌盖住,长公主赵衿轻望着她轻轻摇头。

晏璟看着从屏风后漫步出来的长公主,世间唯温柔二字形容她最合适不过,这种由内而外给人的感觉,是不需要用言语来体现的。

赵衿端站着,虽柔但不失气势,“你办案不利是失职在前,身为执法官知情不报是蔑视大宋律法在后,而狱中犯人受难差点丧命,则是你为人父母官的大错!”

张雍官帽上的对翅摇晃得厉害,细观耳畔的灰发都已经湿贴在脸颊上了,重重磕下头,“臣有罪。”

“开封府案件之多,你有错,却也有功,桩桩件件冤案你都替其平反,怎的就在此犯了错?”

“是臣一时糊涂,酿此大错。”

“纵是无心之失,但错便是错,你明白吗?”赵衿不似赵宛如,赵宛如是带着火气的,更多的是摆着皇家的架子问罪。原因只是想替李少怀出口气。

但是这朝堂上的水过于深了,张雍为三朝老臣,资历之深,被罢官复职后还能出任户部侍郎与权知府这样重任,这其中定然不简单。

这两个在太宗膝下长大的女子,怎会不懂。

张雍颤巍道:“臣,明白。”

现在要紧的是李少怀的安排,“既案清,那么无罪之人应当放了才是。”赵衿扶起张雍,“爹爹在世时,常提起张老,因王氏一案罢免您而后悔。”

张雍之为人,赵衿是知道的,为人苛刻,吝啬贪财,目光短浅,又极善于奉承,还常觉自己之才而自大,不过做事还算勤恳,这种人一点就通,适合为官,适合替皇帝做事。

无大功,也无大错,是有着资历的老臣,礼贤下士是太.祖建国宋初时就定的家训,告诫赵氏子孙。

勿以居上位而自傲,要时刻记着,水涨船高,总会有颠覆的一日。

一冷一热,张雍瞬间感觉冰火两重天,不知是忧还是喜的好,只得感激涕零道:“皇恩浩荡,差将酿成大错,罪臣惭愧。”

“此案后续之事,还劳烦权知了。”

王旦只不过是奉旨过来重审,而开封府的案子,卷宗,最后还是要经过张雍之手转交刑部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