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与君厮守(140)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李迪抬眼,惊讶状,“不知道?”

“我并不打算在春闱的琼林宴之前告诉她,也不喜欢通过别人告诉她。”

至此,李迪才明白赵宛如为什么叫他过来,李少怀是他结义弟,对于弟弟摊上了惠宁公主这么个强势的女子,他不知道是该替他喜还是替他忧,“公主您...对少怀可是...”

赵宛如突然止住笑,“真心,假意,不是用嘴说的。”

卷三 明代暂遗贤,白衣卿相

第59章 水国寒消春日长

二月开春, 李少怀伤好后早早的就从长公主府谢离回了京郊的宅子, 连那元宵的灯会都未曾出门去看。倒是前几日去找了李迪,不过没找到人,反而撞了三司使刘师道从钱府出来的轿子。

不过刘师道为人慷慨尚气,宽容大度,并未与之计较。

直至九日礼部省试的开始。

贡院,贡院门口, 四更时分就有人在此等候了,此之前礼部的各级官员就奏报皇帝, 皇帝另外临时委派数名考官,考官获任后即赴贡院, 并锁院不得与外界来往。

分堂考试, 省试一共四场。

才是开春,冰雪消融后寒冷散去了大半, 只是天未亮,更深露重, 举子们怀揣着汤婆子与家眷一起卷缩在贡院门口。

“复古兄最近怎总是躲着我?”李迪不是那种见外之人, 这让李少怀很纳闷,“我本想找你论论策略...你莫不是怕我将你状元给夺了去吧?故而怀揣高见不肯相授。”她只是开着玩笑。

许是因为参加省试,穿常服的李少怀让他有些适应不过来,别扭道:“那你还千万要把我的状元之位夺了去才好。”

李少怀疑思, “为何?及第必争先,这可不像你。”

李迪拍上她的肩膀,“那祝咱们, 一同好运!”

“好运只是一时,我凭的是真才实学。”

李迪抿着嘴,“怎么着,我长你十多岁,与君共勉!”

“数日前本也想问问你大朝会之事的。”

提及大朝会,正是李迪躲避之由,他转过身背对着李少怀,“倒是没特别的,不过那些个解元见了皇家场面,纷纷都想尚惠宁公主做驸马了。”

李少怀冷笑一声,“惠宁公主的驸马吗!”

——吱—— 天边放白,贡院内钟声敲响,贡院的大门由几个禁军一同开启。

院内十分大,除了陈尧咨钱怀演等几个总知举官外,每个考场也配有专门的知举官。带刀的禁军守候各处,贡院各角落设有装满水的水缸。

考试的人员不一,有童子举,有各州通过州试来的,还有就是高官推荐入试的,以及国子监的举监。分别都坐在不同的考场中,科举之盛,多达数千人。

贡院正院中间设有一张人高的日晷,除此外每个考场都设有莲花状的水漏,称为莲花漏。

李少怀与李迪不在同一个考场,巧的是她与众监生分在了一起,这些都是国子监出来的高官仕宦子弟。

不穿道袍的李少怀也让丁绍德吃惊了一下。

“你...我明明喊了师姐去看你,怎气色反倒差了?”

外面的人不知道折家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她丁绍德差点死在国子监,“无碍,死不了就没事。”

还是一惯的淡然,让李少怀无话可说。

“几时能见真人穿回道袍?”丁绍德朝考场四周查看了一圈,笑了笑,“应该是,不知还能否见到真人再穿道袍了。”

李少怀微低头只是浅浅一笑,并未作答。

考生入了贡院便和考官一样不得与外界来往,也不得离场,在此之前礼部已经发了一份“都榜”也就是座次榜。

—哐!—

一声洪亮的钟声敲响,考生凭借都榜座次对号入座。

——哐!——

除了水漏计时外,贡院还摆出了香篆钟。

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盘子内梅花五瓣,各缭绕着一圈盘香,用以计时焚薰。

第一场试诗赋,在钟声敲响后由各考场的权同知贡举下发试卷。

——哐!——

香篆钟被点燃,由权知贡举拆封考题,将考题写出,举子们观看后答题,若有疑问可以提出。

诗与赋各一首,看到考题后举子们就可以提笔写了。

于读书人而言,这第一场是最容易的,但往往最容易的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正因为都会,便要精益求精了。

穿青色公服的权知贡举身后的大榜上只写了一个规整的字。

这个字让众人陷入了思考,不仅要考虑字数,对仗,韵,平仄等,还要考虑题目,如何才能在这几千举子里脱引而出。

作诗作的快,也极为自信的人在看完考题思考片刻后潇洒的挥笔写下。

赋与诗同题,世家子弟知道阅卷官有翰林学士钱怀演,大多都投其所好,将文章写的大气,辞藻华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