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与君厮守(145)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李少怀自谦的话惹皇帝放下疑虑大悦,“朕的朝堂上要是多几个卿这般谦虚之人就好了,卿能在万人之中脱颖而出,今日殿试,朕拭目以待。”

“开始吧!”朱袖挥了挥。

“考试开始!”

举子们纷纷回座,苦读多年,省试过后经过近一月的准备就是为了今日。

由两个内侍张持白绢,皇帝御笔出题。先是诗赋,再由皇帝问策论。

随着殿廊正中间水漏顶端的标尺一点点的往上推移,殿外的东方的春阳随之慢慢往上升起。

三月花开,崇政殿外的庭院鸟语花香,树荫下的女子亭亭玉立,试进士的殿没有隔墙,卷帘下的幔帐飘动空中,“姑娘,您不去内殿看看吗,陛下的御座后有屏风,能瞧见省元的座次。”

帷幔飘动在她眼中,轻泛眸子转身,“不用了。”

第61章 金榜题名尤可期

黄昏时分, 斜阳照孤影, 群鹤飞过皇宫上空,从江南迁徙北去。

“姑娘,今年入殿试的举子真是少,连崇政殿都只试进士一日。”

宣德楼隐蔽的一角处,落日的余晖将赵宛如的身影拉得斜长,影子折映在墙边朱漆栅栏上, 眸光如天边的火烧云,炙热发烫, “也不知,爹爹对她的映象如何。”

张庆骤视着城楼下的白衣少年, 极为肯定道:“李真人的谈吐, 样貌,都不是一般世家子弟能比的, 官家爱才,尤器重真人这种不骄纵的年轻人。”

从宣德门左侧门出来时李少怀被人叫住。转身见叫他的人穿着紫色的绣花边公服, 等人走近时才发现原来是刚才皇帝身边的近臣, “中贵人?”

周怀政托起李少怀,“不用这么客气,你是平仲的学生,”今日皇帝对提及寇准而冷漠的态度, 让周怀政将心思转到了李少怀身上,“我自也会帮扶于你,日后入了这朝堂, 便要谨言慎行。”

对于这个内侍省的高官太监,李少怀所知甚少,不过恩师愿与之交好的人想来也不是什么佞臣,“多谢贵人提醒。”

“平仲遭人陷害排挤,我亦未能劝阻圣上,痛心不已,望你不要步后尘,今后做事皆要三思而后行。”

“贵人教训,怀定当谨记。”

李迪在不远处等着他,见她神色轻松,李迪呼了一口气,“适才在崇政殿,我都替你捏了一把汗,可把我吓死了!”

李少怀只是洋溢着笑容,并不后怕。

上午的诗赋,由礼部的考官先进行阅卷排名,最后交由皇帝定夺。

“陛下,这是刚刚那个坦诚自己曾做过殿试所出之题的少年所重写的文章。”钱怀演将卷子呈给皇帝,“今年才十四岁。”

赵恒惊叹不已,“如此少年落第岂不可惜。”于是挥笔在中第名单中添了一个名字。

礼部再将排名靠前的文章策论呈上,诗赋试才,策论试能,独李少怀的策论吸引着赵恒,“李若君...”

见皇帝面露欣喜,周怀政小小的心颤了一下,“圣上,这李若君是寇准的学生。”周怀政与寇准交好,寇准在朝时常帮衬。

赵恒原本因喜获人才大悦,又因周怀政的话让他变了脸色。挥了挥手,主考官将试卷收起退至一边。

从内殿出去,一一查视各座的举子,“观今之天下,是你们士子共治之天下,朕最后有三问,观之天下,举之国势,何以治?为人臣者,何以治?彼时君者,又当如何治?”

策论的文章已经看完了,赵恒此举只是想看看他们的胆量,虽不是太宗可也想得魏征。

想到了答词的举子们上前一步,“猛虎在山,百兽莫敢侵;忠臣处国,天下无异心。”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矫失而成德。”

“不以尧舜之心为君者,具君也:不以伊尹,周公之心为臣者,具臣也。”

各举人争相上前,各执其词。

赵恒走至李迪身前,“文章写的好,可不知能否说的好?”

李迪上前一步躬身,“战事定,四海平,今之大宋,万邦来朝,臣以为,治国先治人,治人先正己身,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上行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以儒之教化臣民,仁德而治天下,君臣同体,使之臣民向君,君恩布泽天下,四海归心。”

赵恒点头,将手搭在腰间的玉带上,摸了摸胡子走至李少怀跟前,“你呢?”

李少怀只是从躬身合起的袖子内微微抬起头看着皇帝。

“哼!”赵恒见她小心翼翼的样子遂轻视其一眼后离去,“朕要你说!”

李少怀放下手,望着皇帝的背影直起身板走上前,“今陛下开恩科,纳四海,不问门庭,不计出身,为安.邦求贤若渴,诚以问诸士天下之势,以求君之道,臣之道,民之道,心系社稷,此乃百姓之福,天下之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