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清+番外(57)

作者:莫重九 阅读记录

至清闻言甚是惊喜,他亦是同样想法。若是站在山涧之间抬首望去,沉溺与落梨香气之间举目只见花白,这种景象至清略加想象便觉得美妙至极。而今有机会亲眼所见,又怎能不为之心动。

至清盘腿坐于船头,也招呼着那未知姓名的公子与他一同观这水光山色。虽是初见,可至清却觉得这可真是个妙人。

今日难能结交一方妙人,一路上相谈甚欢,甚至让至清忘了去观这湖光山色。

行至湖中,忽而下起蒙蒙细雨。至清只觉得有几分寒凉入体。他身子稍有几分虚弱,便想着起身到避雨,可忽而身前再无雨滴坠落,看去,竟是那公子手持一柄绘着落梨的油纸伞,为他挡去了风雨。

至清笑道,坐回原地,道:“劳烦兄台了。今日与兄台相谈沈欢,却不知道兄台名讳。”

公子笑道:“我叫蚩离。若是你不嫌弃,可以叫我阿离。”

至清摇头,道:“自是不嫌弃的。我叫至清,阿离。”

说完,至清忽而想起了自己腰间葫芦中还有不多的几口酒液,便摘下葫芦递给蚩离,道:“阿离若是不弃,我这还有些许上好的酒液。虽然不知叫什么名字,但我可以肯定,定是世间少有的好酒。”

蚩离左手撑伞,右手去拿葫芦。他俯下身体,那一瞬两人靠得极近,可至清却并无只觉,只任由蚩离靠近,又慢慢抬身离开。

蚩离拨开酒塞仰首饮入一口,酒液顺着唇边流下,形成蜿蜒一路攀爬在雪白脖颈上。

至清接过葫芦,也仰首饮下一口。

这酒葫芦本就存酒两口,只不过一人一口便差不多已经饮尽了。

“东家,这雨渐渐大了,进舱避避雨吧。”忽而听到老者此般说道,至清转眼才发现湖面已然起了薄雾,分不出东西南北来,而雨也比之前大了些许,已经不是一柄伞能够遮住的,便招呼蚩离一同进去。

舱内空间并不大,老翁身披蓑衣站在雨中,对二人道:“前行并无方向,我便为二位钓几尾鱼吧,待到放晴时分可以熬鱼汤。”

“别看我是个粗人,手艺可是不错哩,老婆子也时常夸我鱼汤好喝……”老者洒下渔网,一边对两人笑说着。

许是有薄雨落下,鱼儿都浮起来畅游几许,不多时老者便已抓到了三尾湖鱼。

老人家抓着鱼,正寻寻思着如何下手之时,蚩离却是出舱接过三尾活蹦乱跳的鱼来。他不顾打湿一扇的薄雨,对至清笑道:“若是至清不弃,我可为你洗手做鱼汤。”

至清眼中闪过几分惊异来。虽道君子远庖厨,可至清自知是个极其随性的人,虽是记不太清,可每每饥饿之时却都能知道如何烹制食物来。

他略微睁大了眼睛,只是没有想到蚩离这样神仙般的人物竟也会这庖厨之事。

至清还想推脱几番,却听蚩离道:“遇到至清这般的妙人,我自也得真心相待。”说罢,他便静静看着至清,沉黑双眸中带着笑意。

蚩离都如此说道,至清自然是不能再多推脱。

老翁见蚩离要熬汤,也不多劝几句,只披着蓑衣站在船头,等待着这雨渐渐停下,薄雾渐渐散去。

蚩离熬汤,至清自也不好意思只坐在那里看着,便也起身帮忙打下手。

老者看着二人一边笑谈着,一边料理三位湖鱼,心中也是思绪万千。

他第一次见那白衣人时,他还是个潇洒浪荡子,乌黑发丝见都带着洒脱。他总是脸上带着几分适时笑意与不羁。

而今,同样的模样,他却是披着满头雪白,沉在这一日日轮回中无法走出,此情此景,他也并非第一次看到了。

那个名叫蚩离的人,一次次对着至情说:“我叫蚩离。若是你不嫌弃,可以叫我阿离。”

笑语声中,层云之中忽而探出几许曦照落于玉离岛上,一瞬天光便至,从薄雾中露出行至前方的路径来。

老翁忽而爽朗一笑,道:“两位客官,汤得慢慢熬,我给二位唱一首小曲儿吧。”

老者身披蓑衣,手拿竹篙,站在船头对着玉离岛朗声唱道:“浅湾里,碧溪上,牧童乘牛把家还。我今儿架渔舟,我明儿下湖里,捉它一尾大鲤鱼,给我家婆姨熬鱼汤……”

苍茫嘶哑的声音在湖面上荡开,至清嗅着鼻间隐隐鱼汤的香气,只觉得此时此景煞是美妙。

玉离岛越来越近了,至清起身站立船头,朗声道:“此般山河,实在震撼。”

他回首,道:“我心有隐疾,记不住事情。故此我想写一本书,名为《千秋录》。”

“我就记这壮阔河山,记那千百众生。”至清回首看向蚩离,一双黑瞳璨如星子,“阿离,你觉得如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