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清+番外(9)

作者:莫重九 阅读记录

至清看出伏猛疑问。这人虽是名山之主,可是各种情绪都在眼中,明明白白,一眼便能看清。这般的人或者妖都已少见,竟还是一方山主,这才更令至清惊讶。

“名山之主虽是威严不已,可是想要名山如现在般秀美安宁,可不是只有威严才行。”至清笑说,举手便又是一口醇香桃酒。

伏猛闻言,一时心中五味陈杂,这段时间的各种事宜又从眼前快速掠过,最终化为了一声叹息。

“谢谢尊者开导。”

至清立即摆手,半阖着眼说:“不敢当。开导一词谈不上,是你自己没有辜负名山之主四个字。”

伏猛将画册还回至清,看着已经露出醉态的至清问道:“尊者是不是要离开了?”

至清未言,未言便是答案。

“江湖高远,有缘再见。我已经将你载于《千秋录》,下次再见,我仍能认出你来。”至清回以一笑,扬起手中画册,此时伏猛才看到这画册封面竟是隐约写着草书《千秋录》三字。

原来在尊者至清心中,千秋年华便只是人间所遇人事吗?

至清手捏白玉笔杆,在画册中不知写下了些什么,随后合上书页,拂袖之间,酒坛便消失不见。

伏猛没想到至清是那说走就走之人——他起身便拿起了身旁巨大木盒负在背上,观他模样,似要离开了,似有想到什么,至清从袖中掏出一朵透明花瓣的花儿来,此花有叶有-茎-有蕊有瓣,也不知道至清是如何能够将其保存得如此完好。

掏出花儿来,至清对伏猛道:“此花赠你,名曰月清。你身-体-初愈,长久佩戴能够静心凝神。”

伏猛看出此花来历不凡,不敢接过,只出声问道:“尊者何不等到白日再走?”

至清见伏猛不接,直接塞在伏猛手里,随后伏猛便只能看着至清浮步走出浅寐亭。

“要走又何必等待只天明呢?”至清未回头,负手看着山涧明月。

这夜月中湿气深重,薄雾微岚,虫鸣也浅,倒是颇有几分离别愁意了。

“尊者也不与凝香道别吗?”

凝香被至清安置在了龙脉所在的深潭中,此时正是修炼的好时间。若是要道别,就需要等到白日了。

“来时未招呼,走时何必拜别。若是还有缘相见,那就当从未离别过吧。”至清走远了,未回头,对伏猛摆摆手,刹那身影就淡了,被层层夜色掩映,已经看不清了。

“林中影,杯中月,相谈甚欢名山里,来年有缘亭中聚……”

人已经远了,声音还能遥遥听到。

听此诗句,伏猛一直紧绷的脸色终于松了,最终化为唇角淡淡一抹笑意。

山中小妖说的不错,尊者真是喜欢作一些打油诗。

诗意几分伏猛也不知,不过禅意倒是听出了几许。

伏猛坐在亭中,靠在亭子里看着这一方明月,似也有几分明白为何至清独爱此地。他拿出一个灵玉瓶,将至清赠与的月清花纳于瓶中,放于怀中。

不过……

伏猛想起之前自己观过的《千秋录》,在自己之前的人似乎并非是篱珠,而是妖王。可是,妖王的画像为何无脸呢?

伏猛一扬手,手中出现灵酒一坛。酒还未开启便已经能够问道那辛辣的辣味,闻得出不是至清爱的那种酒。

伏猛不似至清那般讲究,喝酒还需要酒盏。他将封泥拍掉,直接豪饮入喉,将此前的疑惑也做酒液尽数饮入腹中。

他似乎能够体味几分至清所说的那种自在逍遥了。

酒入喉,魂入酒,人间自在啊……

作者有话要说:伏猛就是大脑斧,吃货苏轼大兄弟写过这么一句诗“林深伏猛在,岸改潜珍移。”

☆、第六章·玉雨

南方可是好地方啊,春天嫩芽抽枝,风里都透着草木花香。

至清给随身酒葫芦里满上了桃酒,不时浅嘬上一口,喝也喝不醉,但却总是满嘴留香,当真是好风景,好滋味,配着至清那总是不慌不忙的步调,当真就是一副踏春模样。

在名山逗留了一月的时间,足够至清向南沿途的景致变得更加赏心悦目。若用之前至清所言那一句“桃夭春风吹九里,一里春风一里绿”,那现在该改为“桃夭春风吹千里,千里春风寸寸绿”。

天下之大,处处有妖,至清才去漠北不久,便想着来到温暖南方避避寒,他想去之地便是江南小镇——玉雨镇。岸边柳,柳边花,不是那桃花,不是那夹竹桃,也非那迎春花,而是那一夜雪来的梨花,可真是别有意趣,别有意趣啊。

三月桃花四月梨,刚好赶得上,至清想着,蹬了蹬尊臀下的小毛驴儿。小毛驴儿给至清翻了个白眼,依旧走得不紧不慢,没比至清步行好到哪里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