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了一身满(165)

作者:桃籽儿 阅读记录

既如此,那么……

“宋公……”

陈蒙徐徐一叹,眼神同样深了。

“金陵宋氏本为江南第一望族,在这中原之外自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若陛下果真决意南下迁都……宋氏又会否与天子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呢?”

试探之意至此终于展露无疑,宋澹不及心惊便匆匆起身一揖到底,所拜非陈蒙而是其身后的天子,又恭声道:“臣之一族深受天恩荫蔽,自当剖肝沥胆衔环以报,今社稷不宁奸邪当道,我族当庶竭驽钝为陛下驱驰,凡江南士族必无有不从。”

这一番忠心表得十足响亮,几乎已是在对新君保证将为其整肃盘踞于江南的诸多世家势力,陈蒙听后大抵也颇感满意、称必将宋公今日所言上达天听,沉默半晌后又微微压低了声音,说:“陛下体恤臣子,自也不会令忠良寒心——若宋公果真赤血丹心一意为国,那这中宫皇后之位……”

皇后之位……?

宋澹闻言一愣,这回却是再也无法遮掩眼中惊异之色,又问:“可皇后……?”

……不早就是方氏那位嫡女了么?

“那位娘娘离宫一年有余,自是早与陛下离心……”陈蒙的叹息声更沉重了些,“如今方侯与先国公夫人又相继辞世,恐……”

这话点到为止、却是不肯再往更深处讲,一个“恐”字意味深长,也不知是恐皇后娘娘大悲伤身香消玉殒,还是……

“陛下虽爱重方氏,可身为君主却总要向前看,”陈蒙摇了摇头,神情间亦是萧索一片,“宋公当还有一双未嫁的女儿吧?既如此……可切记莫要错失良机啊。”

“良机?这算什么良机!”

陈蒙离去之后宋澹与两个弟弟秉烛夜谈,宋澄一向老实本分沉默寡言,而宋泊则是一听完原委便当即恼得拍案而起。

“那逆王与突厥沆瀣一气来势汹汹、便连颍川神略军都抵挡不住,往后朝野上下又能去指望谁?”

“大哥,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万一,万一我大周当真……”

一个“亡”字重若千钧、即便不说出口也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宋澹眉头打成一个死结,又听弟弟说:“助陛下南渡避祸迁都金陵本不为难,可万一倾覆之日果真将近……那我宋氏便再无后路可退了!”

……谁说不是呢?

大周风雨飘摇危如累卵,说不准再吃一败便要被凶恶的胡虏撞开国门,届时当今陛下必首当其冲为人所杀,其左右近臣又岂能保全性命?若宋氏日后果真出了一位皇后,待到国破之日……便是大祸临头满门抄斩之期。

可——

“可若我们回绝此事陛下又当作何想?”一旁的三弟宋澄终于接了口,脸色因恐惧显出几分苍白,“会不会……顺势另寻由头治我族不臣之罪?”

的确。

宋氏清流世家,身处乱世手中却无一兵一卒,得天子恩宠便可生、为天子所憎就当死,从来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他们原本就因过去骊山之事触了今上的霉头,若如今再不识抬举回绝嫁女之事,那……

宋澹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明了陛下为何走这一步棋——他知晓要南渡迁都必少不了宋氏襄助,可又唯恐宋氏会同此前一般临阵变节,于是便要以姻亲紧紧将他们一族拴住,令他们不得不在天下人面前为他的王朝舍生效死豁出一切。

“我们没得选……”

他的手微微发着抖,声音同样起伏不平。

“疏浅与疏妍……必要有一人入宫为后。”

室内一片沉重,唯有几点烛火还在随着冬春交界之时的寒风微微摇曳,宋泊与宋澄亦知自己的家族正如眼前膏烛,是燃是灭都在御座之上那位陛下一念之间。

“还是让疏妍去吧……”

宋泊斟酌之下无奈叹道。

“那孩子能忍善断、是个聪明机敏的,如今颍川侯既死,那桩婚约自然也不作数了……”

宋澹对自己这两个女儿自然也有一番衡量,深知疏浅好妒易怒心思浅薄、远不如疏妍来得沉静稳妥,只是幺女此前毕竟曾与他闹过一场、他也看得出她心底对他怀怨不浅,他日若当真入了宫怕也是不好拿捏……

他头疼不已,整个二月里都在反复思虑酌量,眼下在堂上被双目冷清的幺女质问也依旧难以作答;一默的工夫身旁的万氏又当先开了口,大约也同她那嫡子一般忘却不了两年前所受之辱,迫不及待便要使些手段往宋疏妍身上招呼。

“四丫头近两载未曾归家,却竟把自幼学的规矩都忘净了,”她冷嘲热讽十分刻薄,一双锋利的颧骨似乎也比过去耸得更高,“拜见父母岂可平身而立?便不知屈一屈膝、弯一弯腰么?”

上一篇:岁岁昌宁 下一篇:美人难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