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了一身满(201)

作者:桃籽儿 阅读记录

天子之命金口玉言、御前禁军自当遵从,只是他们未及动作便又见太后轻抬了抬手、分明正是制止的意思,而以如今形势论太后之命显然更重于天子,遂又纷纷躬身垂首按兵不动。

“母后——”

卫熹十分急切、神情疑惑中又透着不甘,宋疏妍则只平静泰然地望向那个兀自在百姓间大放厥词的男子,见之虽衣衫褴褛身形却孔武有力、并无半分逃难流民的瘦弱狼狈之态——十年久战早掏空了大周的底子,如今中原十室九空、如他这般的壮汉如何还能未被征入军中?想来原本便不是寻常百姓,不过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的罢了。

她淡淡一笑,又转头看向立在不远处的阴平王父子,目光与卫弼相对时只见其对自己冷冷一挑眉,敌对之外又有些许挑衅;她丝毫不恼,或许确已早将己身得失看得极淡,如今也不过只把这些利益之争看成乏味至极的闹剧罢了。

慨叹之间那滋事的男子又扯开嗓子大闹起来,痛骂上位者不仁、要求朝廷放弃南渡折返东都;他还有若干同党混在人群之中,此时更纷纷起身响应造势,寻常百姓哪懂什么两党相斗?一听人在耳边鼓噪便立刻被煽动得激情上头,于是纷纷潸然泪下随之振臂、要求放弃南渡的呼声已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壮丽的夕阳渐渐沉落无踪、夜色已不知何时悄然降临,禁军依次点起火把、依旧将这一方天幕映照得亮如白昼;宋疏妍眼底的冷芒便在这样的火色中展露无遗,那一刻她已不是月前初登尊位、被洛阳派步步逼至墙角的美貌孀妇,而是手握实权可堪垂帘的天子之母一国太后。

“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不伐,必成妖孽……”

她低声说着,明明语气并不张扬外露,却偏偏有刺骨的清寒升腾而起。

“孤本不欲大动干戈,奈何治乱总不遂人之愿,今日便索性在此理纲张纪以定方圆,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语罢,舒缓的语气陡然一厉,目光扫向那为首的作乱之人,只落下一个字:“斩!”

肃冷的一声锋芒毕露,却在那一刻令自幼看她长大的宋明真微微一愣——他有些犹疑了,非独因心底忽对一向疼爱的妹妹感到些许陌生,也因倏然想起了她此前诸般思虑——她说过扬州之困非强兵可解,妄杀百姓更可能惹上无穷无尽的麻烦,或许洛阳一派等的便是她这个“斩”字,从此便会借机将她扯下万劫不复的深渊——

“太后——”

他眉头紧锁着大声劝阻,身侧却已有立功心切的禁军持剑而去,锋利的长剑在夜色中泛着幽冷的寒光,下一刻便要取走那男子的性命——

阴平王嘴角已露出阴鸷的冷笑——

第103章

“君侯——”

一片纷乱中却不知是谁一声高呼, 下一刻众人便在黑夜彼端听闻骏马嘶鸣之声,站在父亲阴平王身侧的卫兰一并转头极目看去,终在晦明变幻间看到了那个玄甲金冠如同神降的男子。

……那是她平生第一次亲眼见到他。

颍川方氏声名盛极, 当今五辅之首的名姓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自幼便听父兄频频提及, 过去也曾在宫宴之上远远看过对方背影, 今次却是头一回如此清晰地看见他的面容,被熊熊的火光映照得格外肃穆冷峻,幽深的双眼恰似无波的古井,那眼尾一点矜贵的小痣便是风过时泛起的唯一涟漪。

百姓原本群情激愤, 在看到他的那一刻却竟一同静默无声, 不需谁人敦促便自发让出一条道路供他下马徐行, 所到之处疾呼变成哀泣,无论男女老幼都在拼命向他伸出手。

“君侯——”

“君侯——”

“君侯——”

此起彼伏的呼喊不绝于耳, 有时想想那场面无论对谁都十分可悲——卫氏皇族早已衰微, 更因出了一位将整个天下都拖入战火的逆王而愈发惹人怨憎,比起帝宫之中高高在上的君主、十年来一次又一次舍生忘死浴血护国的方氏之主才更得人望,百姓跪他就像在跪苦海尽头最后的神祇, 将他所言所行视为无边浩劫中唯一的希冀。

而在宋明真看来眼前这一切正与多年前在西北战场上所见的光景无异,世人一跪分量何其沉重?八年前三哥便为担它而舍去了自己与一万神略将士性命——如今呢?如今他又要为这洪水滔天的世道舍去自己的什么?

同样地, 宋疏妍也在听闻马嘶的那一刻便回身看向了他。

有些事说来也有趣, 譬如他的濯缨一向不怎么喜欢她,可她与他为数不多的几次相逢却又大多与它有关——商州落雪的山道、骊山幽深的密林、钱塘玉皇的春色……哪处都没少了它;她已能分辨它独特的嘶鸣,比其他所谓金贵的名驹都更清越好听,入宫之后她为防被人窥破隐秘即便想他想极了也不敢在纸上画故人模样, 于是只一遍又一遍地画他的马,好像这样也可算是慰藉。

上一篇:岁岁昌宁 下一篇:美人难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