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了一身满(90)

作者:桃籽儿 阅读记录

尖利的喊叫令人听之厌烦,在场众臣亦皆目不忍视——太子毒害陛下?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须知东宫过往最大的错处便是太过仁孝忍让,否则何以屡屡被个贵妃所生的皇子欺到头上!

即便是此刻储君殿下也并未动怒,他似乎依然沉浸在父皇崩去的悲痛之中,脸色惨白双手发颤,望着帘幕一侧的内殿出神;许久之后方才收回目光,看向贵妃沉沉一叹,道:“父皇驾崩贵妃悲难自抑,便请先归蓬莱殿暂歇,其余诸事容后再议……”

娄风会意,挥手之间便有几名禁军上前抓住贵妃用力将之向甘露殿外拖去,她的叫声于是越发凄厉、辱骂的言辞亦更加歹恶刺耳:“你个杀千刀的混账——你的父皇就在天上看着——天下人也都在看着——你敢这样对我,铮儿会杀了你——他会杀了你——”

咚——

殿阁厚重的门扉开了又合,太子卫钦的神情却仍有几分恍惚,阴平王见状微微上前一步,伏在他身侧低声问:“殿下,如今……”

“贻之呢?”

卫钦却打断了他,眼底的不安似乎只有在提及那人时才有短暂的平复。

“……他回西都了么?”

众人亦皆知那位在殿下心中有怎样的分量,范玉成低眉垂首,上前一步道:“方侯尚在三年丁忧期内,但其余方氏族人已陆续归位,禁军掌于东宫之手,娄啸将军亦奉命自关内南下——殿下请放心,大事必然无忧……”

“三年……”

卫钦像没听到别的话、只不停低喃着这两个字,回头望向甘露殿外凄寒的深夜,神情似变得越发恓惶。

“秦王又如何?”他终于又问,“……可已入宫了?”

这是眼下最要紧的大事,只要二殿下一入宫便会立即被禁军擒获,钟党若失其首必然不击自溃,后续之事也会变得更加简单——钟曷虽远在陇右难免生事,但只要他无人可以拥立便终归成不了气候,届时只待颍川方氏重归长安,挥兵西去自然化乱为治。

只是……

“还不曾,”卫弼狠狠眯了眯眼,语气亦有几分焦躁,“那位殿下许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宫人去传旨时他已不在王府,泰半是逃了……”

逃了……

今夜陛下驾崩突然、钟氏一党才未及早做筹谋,可倘若此次他逃出长安避入陇右,那……

卫钦闭了闭眼,再展目时眼底便现出一丝厉芒,继而冷声道:“立即下令封锁长安四方城门,切记绝不可放虎归山留下后患——”

一干东宫属臣纷纷应是、随即匆匆四散而去,雄阔的帝王寝宫之内一时只剩下若干匍匐在地的宫人,卫钦独自站立在一片死气萧索中,眼睛倒映着殿阁之内青铜树灯上微微摇曳的烛火,那飘摇的模样正似这个山雨欲来的冬夜,更像这万万里山河间……

……无数人不可抗拒的命运。

消息传到江南时,大事已然初定。

十二月中新帝登基、改次年为太清元年,秦王卫铮却在大乱之中逃出长安,据说京畿道以西各关都在严加排查、力阻其窜入陇右再生事端;月末,帝宫之中复传出贵妃钟氏自请为先帝殉葬的消息,世人皆不敢议此事真伪,只深知睿宗朝已成为过去、这天下亦终是换了一位主人。

只是不久后又有流言,称先帝暴毙或有蹊跷、是为东宫太子所毒杀,宫中更有密议,说陛下当初已拟下废黜诏书要将皇位传与次子,太子闻讯后抢先一步弑父夺位、又将此事推在贵妃钟氏和一干江湖道士头上,实是大奸大恶不忠不孝之徒。

坊间议论纷纷,其中虽必有钟党之人推波助澜、可细究起来先帝驾崩之事也的确疑点颇多——即便是沉迷酒色嗜于丹药也不至于方过知天命之年便匆匆撒手人寰,何况天子驾崩前几日还曾有过东巡之意,怎么就忽然……

于是渐渐连士林间都有非议,本朝以仁孝治天下,一个得位不正的新君必难为天下所容,即便宋氏暂避于江南也能感到人心浮动局势不平,想来只要那秦王一日不被新君擒住、这天下便一日不能重归宁静……

而对于宋氏内宅来说,那些轰轰烈烈的国家大事全都无足轻重,最紧要的还是家中三小姐的婚嫁之事。

天子驾崩以来天下缟素无不哀悼,唯独宋三小姐是心旷神怡大喜过望,盖因新君登位后颍川方氏自会再得圣眷重被启用,据说眼下其族中子弟已大多官复原职,想来所谓“颍川侯”的爵位也将不日恢复为“晋国公”,那贻之哥哥不就又成了这世上最当与她婚配之人了么?

“你姐姐早说了你是有福之人,偏你不肯信——”

万氏同样欣喜若狂,俨然已将方献亭看作了自己的女婿。

上一篇:岁岁昌宁 下一篇:美人难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