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见明月(68)

作者:垂拱元年 阅读记录

···

陆敏之的生辰宴并没请外人,只是儿女齐聚吃了顿团圆饭。

不似褚家累世聚居,人丁兴旺,陆家显得有些伶仃单薄,儿孙齐聚也才八口人,围桌而食,虽亲密无间,陆敏之却总觉得不够热闹。

尤其是孙辈,只有两个小郎子。陆敏之看向陆鸢,她嫁进褚家三年了,顺利的话,本该三年抱俩,可如今不仅未诞下一儿半女,竟到了要和离归家的地步。

陆敏之唉声叹口气。

陆鹭道:“爹爹,今天你生辰呢,叹什么气!”

鉴于今日父亲生辰,又当着两个小辈侄儿的面,陆鹭没再一口一个“老东西”的叫。

陆鸢闻言,朝父亲看了眼,却没多问。她知道父亲因何叹气,但在这件事上她不可能遂他心愿。

陆敏之没等来长女的关心,又重重叹口气,说:“唉,儿大不由人啊!”

“爹爹,既不由你,那你就认命吧,别管东管西的,管好你自己的乌纱帽,别再丢了就成!”陆鹭哼道。

陆敏之并没气恼,而是看向陆鸢说:“我虽献计有功,但此次大胜,终究是照卿的功劳,若没有他,此计成与不成还得另说呢,是不是,阿鸢?”

陆鸢笑了下,给父亲夹了一块红糖糍粑。

陆鹭配合地笑说:“快吃吧,糊上你的嘴!”

小侄儿最听陆鹭的话,立即附和:“糊上爷爷的嘴!”

说罢,学着陆鸢也给陆敏之夹了一块红糖糍粑,连连说着“糊嘴糊嘴”,逗得几人开怀大乐。

陆鸢揉揉侄儿脑袋:“孺子可教。”

陆敏之笑着训说:“净跟你两个姑姑学坏,怎么不学学小叔叔文质彬彬的?”

陆徽年已十四,生的如金如玉,风宇明畅,外人见了都要赞一句“陆家小玉郎”,且他学问好,性子沉静,是陆敏之最引以为傲的儿子。

安静吃饭的陆徽顿了一息,也给父亲夹了一块糍粑。

小侄儿兴奋地说:“小叔叔也让爷爷糊嘴!”

席间又是笑声一片。

吃罢饭,陆鸢命青棠直接把安神补脑的花茶与零嘴儿送到了陆徽房里。

陆徽看出是两份,明白长姐的意思,并没多话,把另一份收进匣中。

陆鸢看着弟弟问:“昭文,还在怪爹爹?”

陆徽自小与陆鸢亲厚,经常跟着她去周家玩耍,很快便混成了周玘的小尾巴,行止学问皆奉他为榜样,陆鸢有时还会怪周玘将自家弟弟教成了一个“小元诺”。

三年前,周玘心疾复发险些丧命,陆徽央求长姐去看看元诺哥哥,被父亲撞破后大骂一顿关在房内七天不准出门。自那之后,陆徽少与父亲交谈。

他不似两位姐姐会与父亲争执对抗,而是将所有情绪压在心底,默然以对。

提起旧事,陆徽没有瞒长姐,点点头,开口说:“爹爹所为非君子,枉读圣贤书。”

陆鸢赞同地点点头,在弟弟身侧坐下,说:“昭文,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陆徽略一思忖,说:“入仕为官,安邦济民。”

陆鸢笑了下,“不想从商吗?”

陆徽摇头,“我志不在此。”

陆鸢欣慰地看着弟弟,“那你现在能理解爹爹吗?”

陆徽疑惑,看着长姐不语。

“爹爹这辈子死磕官场,起起落落却仍在挣扎向前,做官就是他人生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不择手段。”

陆徽低下头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不会学他。”

陆鸢温声道:“我自然知晓你和他是不一样的,但昭文,我想说的是,爹爹他也是一个执着之人,只不过,他出身不好,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比旁人付出更多努力。”

“他出身寒庶,无依无靠,若想在世族林立的朝中立足,就必须借力。他为了借力,确实做了错事,确实令人不齿,可我们是他唯一的亲人,若连我们都不能容忍他的过错,要他怎么办,以死谢罪吗?”

陆徽愕然皱眉。

陆鸢接着说:“他有错,也受到了惩罚,我们以后要做的就是不要让他再犯错。昭文,古语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就稍微宽容一些,给他点好脸色吧,好不好?”

说到最后,陆鸢又像以前一样半讲道理半是诱哄地看着弟弟。

陆徽听话地点点头,默了会儿,问:“长姐,你真的要和离么?”

陆鸢微微一怔,旋而“嗯”了声。

陆徽畅然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我要告诉元诺哥哥这个消息。”

“不可。”陆鸢断然回绝,“马上就要殿试了,不要去影响他,而且,他的病也不能暴喜暴忧,在事情没有落定之前,不要给他任何消息,懂么?”

陆徽见长姐如此郑重,认真答应下来,又问了句:“是等安国公回来就离吗?”

上一篇:浮光三千里/斩春 下一篇:风起雁归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