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反内卷日常+番外(22)

作者:无处可逃 阅读记录

佛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我细细地琢磨这句话,这么说起来,我梦里见到的那些画面,都是虚妄,都是泡影,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我放下书卷,没来由地觉得平静了些。

自那一日起,我倒是真心喜欢上了念诵佛经。只是梵文难念又拗口,我初初入门,觉得很是艰难,便向方丈大师请教。方丈原慈大师甚是温和耐心,不仅教导了我半日,还给我送来了标注了读音的佛经,我很是感激,读得便更用心了。

宫里的赏赐亦是源源不绝,不是些贵重的东西,大多是吃穿用度。昨夜皇帝竟又让人送来一个食盒,打开一看,是一碗莲子百合银耳羹。并不是罕见的食材,难得是用西域进贡的冰玉碗盛着,盛暑的夏日用起来分外舒坦。

我喝完后犹有些意犹未尽,内侍却传了皇帝的话,只说不能多食凉物,这一小碗便是让我尝尝鲜。我有些悻悻的,心说陆亦衍这人假模假样地做出帝后琴瑟和鸣的样子,偏偏什么事都不让我如意,当真好没意思。

只听内侍轻声道,“陛下还说,娘娘有什么话要说,不妨写在信中带去。”

我正欲摆手,忽然念头一转,火速命小月取了个木盒,写了几句话,便递给了内侍。

内侍恭敬接过,便转身离开了。

小月瞧着我,一脸暧昧笑意,“小姐,你是想念陛下了么?”

我托腮在桌边坐着,手指在桌面轻敲,不由露出笑意,“我不仅想念,还很关心陛下呢。”

日子一晃便到了中元节。

宫内举行了盛大的法会。我虽然爱热闹,却也松了口气。身为皇后,若我在那里,想来又要穿上那身又重又热的礼服,陪着太后主持仪礼,一整日都无法好好歇着,倒还不如在这里清净呆着。

人虽不在,面子却是要做到的,我手抄了华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各一部,命人送给太后,以添福泽。

民间的中元节更是热闹非凡,香客们络绎不绝地赶来九鹿寺,既是告慰亡故亲人,亦是为家人祈福。我身在鹿苑,听着外头的动静,不由有些艳羡。

此刻的京城街头想必摩肩接踵。年轻人们涌向吉清湖放莲灯,小贩们在街边叫卖着刚摘下的莲蓬,三元楼的歌姬们练成了新的小曲儿。若是能点上一小壶酒,吹着夜间的微风,熏熏然便是天下至美之事了。

“小姐……”小月悄悄走到我身边,“咱们什么时候回宫呀?”

我有些心不在焉,“我们出来多久了?”

“十七天。”小月积极回答,“中元节也过了,差不多该回去了吧?”

小月嘴皮子利索,其实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人,我瞧她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问道,“出什么事了?”

小月撅了嘴,“就是宫里的仪式……太后她,她找了二小姐,全程陪着……她,她还站在陛下身边!”

我心中咯噔一声,虽然已经猜到了,但听到的瞬间,还是有些失落。

小月愤愤,“二小姐也太不知礼了。宫里虽然没有你在,但是德妃她们都在呀,她算什么?”

我挥了挥手,有些意兴阑珊,“既然太后和陛下都没意见,你急什么。”

“我,我是为你着急啊!”小月脸都红了,“别说二小姐没有进宫,就算进了宫,那也是嫔妃,在你之下。小姐,你可不能太好说话。”

……可她终究,还是要进宫的。

我甩了甩脑袋,仿佛这样就能忘记所有的烦心事,“行了,你呀,少去打听别人的事。去准备下,今日中元节,我要在后殿诵经。”

小月不敢再说什么,匆匆去布置了。

诵经一事,说起来轻巧,一步步做起来却甚是繁琐。小月以杜衡、白芷和甘松为熏香,将外裳轻轻熏过,方才服侍我更衣、入殿。后殿点着白檀香,十分清净,一尘不染,只供奉一尊白衣观音相,我轻轻拈起一片丁香,含在口舌之间,方才跪坐。

我特意吩咐了所有人在殿外等候,殿内便只有我一人。

屋外星夜流光,屋内烛火闪烁。

我的心思时而在经书上,时而却落在了屋外不知名的虫叫声上。

今日是中元节,百鬼夜行,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出来玩耍游街呢?

此刻宫里的仪式结束了吧?太后留妹妹用晚膳了吗?皇帝也陪着吗?

思绪混杂,竟没片刻能沉静下来……好吧,我承认,我真的不是念佛的料。

我有些颓然地合上了经书,忽然听到窗口吱呀一声。

我侧过身子,望向声音发出的方向,窗开了一条小缝,想必是被风吹开的。我便起身去关窗,手刚触到木板,忽然脑海里一道白光闪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