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恶女+番外(112)

作者:实颖 阅读记录

“是。”萧邗倒是痛快承认。

“为何这么做?反正哥哥会去带我回来的。”

“我想看看,永王究竟是否值得信赖。”

“大哥倒是比阿耶阿娘想得开。”

萧邗摸了摸她的头,“为人兄长,和为人父母不同,有些事,父母是想不通做不到的,但是兄长可以。”

萧童难得觉得眼前之人格外亲切,萧邗少见地卸下了“长兄如父”的包袱,以一种兄弟的角色袒露在她面前。

她笑道:“是啊,我与大哥也是一体。大哥总会帮我的,对吗?”

二人望着彼此的眼睛。

“是。”

萧邗把她怀里的琵琶取走,牵着她的手站起来,“走吧。”

见兄妹俩来了,平乐县主起身,“快坐吧。”

萧童惊喜道:“胡桌胡椅?怎么想起用这个了?”

“案榻不便搬动,不如用桌椅在院中赏月。”平乐解释道。

“太好了。”萧童接过婢女递来的巾子净了手,便拿起一块圆圆的果子送进嘴里。

平乐期待地看着她,“点心局换了批新庖人,他们为月节特制了果子,都是外面没有的。”

萧童露出惊艳的表情,咽下后,饮了口茶,才道:“里面加了桂花,十分味美,大嫂从哪里挖来的庖人,手艺不错。”

“你都说好,看来确实不错。过几日,郎君宴请同僚,就用这果子好了。”说完,平乐轻咬了一口,掩袖细嚼。

三人其乐融融,萧邗心中阴霾一扫而空,笑着端起酒盏。

没有大人在,京城萧府的气氛反而轻松。想来,萧邗夫妻俩在京城的日子都是这般和乐,这么一看,大家族生活毫无乐趣,萧童心想。

——

同沐一轮月,宫中亦节味浓厚。

偏居宫城西的金銮殿幽静雅致,并不常启用,皇帝偶尔会在此召见文人。今夜,这里难得济济一堂,两列客席坐满了人,上至华发老者,下至未加冠的少年,还零星散布着几位中年女子。他们都是前几日参加制举的考生。

按律,除每年春天举行的科举,皇帝还可以因事临时开制举。相较于科举,制举的考生不局限于全国官学的学生和前资官,白丁和现任官都可以报名。但制举不考判词和文学这些常规内容,而具现实意义,比如这一次的贤良方正科,要求针对当下的镇军形势写策论,因此,对朝政不熟悉的人难以作答。

虞朝只有制举在宫中殿廷进行,即殿试,并且由皇帝亲自阅卷,登科者被视为天子门生,授官要比其他途径入仕更快更高。而像今夜这般,皇帝设宴赐食,也是常例。

“圣人到——”

宦官一声唱喏,金銮殿瞬间鸦雀无声。

一道黑色身影踱出高台帷幕,他身量修长,黑袍金冠衬得面白如纸,嘴唇却是深紫色。其后跟着一身形相似的少年,一袭暗红嵌金丝的圆领袍,简洁又奢繁。与中年人不同,少年面色红润,神采奕奕,浑身洋溢着青春盛气。

阶下跪倒了一片,山呼行礼。

弘业帝扶着雍王的手坐下,立时有四个小宦官抬着两座冰鉴放到他两侧。弘业帝尚不到五十,却已修道十载,中原和番邦进献的仙丹不知吃了多少,吃得越来越白,越来越畏热。

跟着宦官指令,众人数拜后起身。

弘业帝扫视全场,缓缓道:“吾登极十六载,养民生息,宣传教化,天下乂安。今首开制举,抡才以规谏阙失、弥缝政事。尔等皆为我大虞才俊,当精修洁行、克己奉公,方不负所望。”

阶下之人躬身再拜,齐呼:“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众人回座后,又依礼敬酒,及至舞乐进场,才稍微松快些。

雍王坐在弘业帝侧下方,看似欣赏表演,实则与熟人打眼神官司。

宫宴上,席位座次的安排必有玄机,今日坐在客席前面的考生,极可能已登科,因尚未放榜,只能是猜测。而裴放就坐在左侧第二位,在一堆壮年人中有些突出,见高台上的李契向其使眼色,他胸中了然。

教坊乐人退下后,弘业帝手持酒盏,说:“吾已阅毕答卷,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者。裴放——”

“臣在。”裴放起身作礼。

“你是此次应制举人中最年轻者,还记得写了什么吗?”弘业帝威严中略带宽和。

裴放直起身,不紧不慢道:“臣记得。臣以为,‘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

临考前,其父特地把他叫到书房推演朝局,尤其是兵制改革后朝廷的镇兵困局——因府兵制随着均田制崩溃,崇宣朝开始实行募兵制,朝廷命各军镇在当地招募长征健儿。节度使掌管了征兵权后,往往偷偷多征镇兵充实自己的实力,长此以往,必引弊端,朝臣对萧恕等人的打压正是出于此番忧虑。但朝廷也确实无力兼顾偌大帝国的兵事,这便造成了皇帝对节度使边敲打边恩宠的暧昧态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