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瓶春(55)

作者:奶油蒸酥 阅读记录

他这病一拖拖了一个月,皇帝轮番打发太医上门看诊,成车的送名贵药材,可始终没见一点儿效。

皇帝虽失望,也没减少丝毫开疆扩土的雄心。

七月中,今上在万寿宫宴上放出“眷彼华壤,翦为夷类”的豪言,不日内阁再发檄文,以高丽不尊臣礼,暗通西域为名,钦点镇远将军张崇远为大元帅,阁臣苏成懋为总督监,集天下兵马于冀州,意欲讨之。兵分五路,两路自陆路北上,两路自登州蓬莱渡海直击,另有一路侧攻百济,三面夹击。高句丽势大难图,劳役数量远超南越一战,逾六十万人。

如此空前的规模,自大梁开国以来也从未有过。

这个奇荒的庚子年,在历经了半年血泪挣扎,熬过雪灾,饥馑,流寇,战乱之后,人们发现等来的并不是朝廷的赈济,而是一纸再次征发与赋税的诏令。

虽主征江南相对富庶之地,然而中原饥荒波及太广,青壮男子不是征为劳力,便是饿毙家中,长江以北,几乎绝灭无人。灾民四相逃散,相聚为盗,流寇反叛者再次蜂拥而起,然而打地方到内阁,谁不知今上浑不懔的性子,全都一条藤儿不敢上报。

皇爷本人虽然也颇有耳闻,却也只装聋作哑,一心扑在辽东的战局上。

好在多数贼寇不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既无军械,也无法纪,不成气候。几支叛党先后攻陷了河南归德府与山东西部几处州县,但很快便被镇压。

直到九月初。

最开始,不过是在山东与江苏之间的徐州府,有人于淮县乡下开仓放粮,椎牛酾酒,招合流民,结纳壮士。

彼时正是水路战线吃紧的时候,先遇大雨水患,运输也跟不上,梁军一个月仍未攻入平壤。徐州临近江淮,官府成日忙着抓征夫给朝廷交差,根本无暇顾及。

然而短短半月,他们已集流民数千,为首的几个领袖不知从哪儿弄来了刀剑衣服,很快起兵攻陷淮县,杀县令与其门下,佩其印绶,占山为王。可接下来,他们并没有如其他叛军一样朝着北京进发,而是反其道南下,向苏州行军。

苏州府,是曾经祁王的故地。

那里有一座山唤作灵云山,山上有青隐崖,崖上有座废弃已久的四合寺。

年月太久了,没有人能说清它的身世,银瓶顺着垒土高台走上去,看到它遮天蔽日的出檐,四抄偷心斗拱,粗犷的鸱吻伏在恢宏破旧的屋脊上,想起那一年她随父亲回安徽祭祖,途中瞥见过的晚唐佛光寺。

她小心地推开木门,走进了正殿。

殿堂石板砌地,又黑洞洞的看不到房顶,简直像是走在无垠的夜里。一点红影影的香火,上首是已经看不清面容的白衣观音,手持柳瓶端坐在莲座里。杏子红桌围的下面,也盘坐着个穿白袍的……李延琮。

乌木佛珠在他瘦长的指尖流转,木鱼清脆的敲打一声赶着一声,滴滴答答,像彻夜的更漏,一瞬间被拉长到永远,没有尽头。

他端坐在宽敞挺括的白纱袍里,散挽青丝,微微低着头,锋利的侧脸在灯下阴影错落。她头回发现他有着丰泽的唇,唇珠一点,唇上洼着个小窝。

银瓶也从没见到他有如此虔诚而凝重的神色。

她悄声俯下身,听见他口中低喃。

“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

银瓶越听越不对劲,愣了一会儿,终于问,“……合着整本《法华经》,你就会开头这四句?”

白衣大士被拆穿,冷冷乜了她一眼:“我竟不知道徐小姐在佛法上还有造诣。”

银瓶的娘信佛,小时候她调皮玩闹的下场就是被娘拘在上房抄佛经,《心经》《法华经》《阿弥陀经》,那里永远梵音袅袅,绕梁三匝,春夏秋冬没个完。

她没接这个茬,直起身,合起手来对着当空的真菩萨拜了一拜,低声问:“李十八他们什么时候能到,从徐州到苏州……三天也差不多了。”

话音才落,隐约听见厚重的木门外似有异声,细听下来,是纷乱的马蹄得得,由远及近,渐渐上山来了。

第48章

依照李延琮的德行,真皈了依也多半是个妖僧,只是他一旦肃穆起来,那股子贵气逼人的架势也实在唬人得很。

银瓶捂着小酉的嘴躲在退了色的黄帷后偷看,看他伫立在殿前的背影,瘦高的脊梁撑起缥缈的四合夜色,月色照过来都染上了寂寂檀香。

门外的树林里一片火把,挤挤挨挨的人群鸦雀无声,有个穿罩甲的男人跪在最前面。银瓶认出他是李延琮的近侍之一,李十二。

前些时他们趁乱赶回了苏州,在乡下一处毫不起眼的废宅里见到了祁王府仅存的几个侍卫和府官——整个苏州府都被洗劫过了,可大约没人会看出这房舍的地下别有洞天,藏匿着提前准备好的几百斤钱粮和八百付铠甲。

李老九,李十二,李十八三个人被分派去了徐州招募人马,这会子带着三千余人赶来,却装作不认得主子,伏地高呼他为“阎浮提主”。

“您——您就是大慈大悲南海观音菩萨罢。”

李延琮好整以暇地微笑,并不言语,垂着眼睛,微挑的眼梢让他更像敦煌壁画上飞天的神佛。

李十二嘴皮子最好,“弟子前日夜梦菩提言说:南海观音九世投胎,皆苦修苦行,前世降生为先帝中宗第六子,亦未得善终。当今乱世为王,观音再临世于云灵山四合寺,是为救苦救难,拯救苍生。菩提在梦中命弟子引人来寺庙寻,果然见观音在此……”

银瓶听着这一番漏洞百出的说辞,目瞪口呆,可树林中的听众显然没发现破绽,个个情绪高涨,甚至还有人五体投地,哭诉家中弹尽粮绝,奄奄一息时,有南海观音降世施粮,救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原来真身在这儿。

凄凄惨惨,感人至深。

众人哭成一片,纷纷下拜,即便有的离得远什么也没听见,也被这气氛催出了眼泪,稀里糊涂跪了下来,齐齐请求菩萨出山挽救乱世——

“保国祚,延太平。”

九月初,李延琮以“六王转生,观音降世”的名号起兵,起初并未大张旗鼓,而是游走于各乡县之间招募人马,因为之前他曾在山东各地分发济粮,虽并未真的发出多少粮食,名声却传出去了,一传十,十传百,如今听说真身现世,许多流民亡命反正是活不下去了,都纷纷下南方投奔。而当年他被贬出京,南下就藩之后,朝中多少与他交好的官员勋贵受到牵连,即便未被诛杀,也都仕途无望,打包回卧龙岗做了散淡的人。今时听说祁王复兵,索性死马当活马医,暗地里散家财相助。

等到十月底,星火燎原的时候,旗下兵马已有数万。

军队壮大的速度让银瓶惊愕。

她置身于这场洪流之中,像是被滚滚而来的浪头迎面打了个跟头,裹挟着在浩渺的平原上狂奔,不知去向。她跟随队伍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多数时候和粮米一起挤在骡车里,有的时候要翻山越岭,也让她人生第一回 尝到了骑马的滋味。

天气渐冷了,银瓶披着从县令家搜刮来的大红猩猩毡薄氅,高高的观音兜围着雪白的脸,丰红的唇,清凌凌的眼睛,画上工笔细琢的昭君也未必有她的好颜色。

昭君坐在马上摇摇晃晃,尽量把自己隐在衣裳里不引人注目。可她饿瘦的身子颠在太大的氅衣里,反显出一股烟似的袅娜,低着头躲避旁人的眼光,拘敛的姿态更增添了孱弱的美,在那些饿乏的男人看来无异于又甜又粘的高粱饴,看一眼就粘住了眼珠子。

只有一个人看见,对她大发脾气。

“你是骑马还是遛鸟,牵只猴子来都比你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