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1038)

作者:丛林狼 阅读记录

“轰隆!”

又是一声雷鸣,声音不大,甚至透着几分亲切,像是在回应。

连穿越这种事都发生在自己身上,秦怀道早已不再是坚定的无神论者,郑重作揖,旋即转身离开,步伐坚定。

罗武迎上来,关切地喊道:“阿叔?”

“帮我寻个精通风水的方士,寻一宝地,我要移冢。”秦怀道低声叮嘱道,语气坚定,堂堂秦琼,岂能陪葬昭陵,他李二配吗?

“明白!”罗武眼睛一亮,郑重应道。

“轰隆!”

天空中又是一声闷响。

秦怀道抬头看天,笑道:“看,家父在天之灵在回应,他同意了。”

“还真是!”罗武也满脸震惊地抬头看天。

秦怀道笑笑,朝前走去。

应该是巧合,但没必要点破,古人敬天,信神,有这个巧合做借口,将来移冢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影响名声。

一行匆匆下山,李景仁急匆匆跑来。

“汉王!”

“出什么事了?”秦怀道反问。

李景仁看看左右,欲言又止。

“都是自己人,说吧。”

“遵令。”

李景仁再无顾虑,赶紧说道:“潜伏在长安的谍子已经查明,那忽然冒出的二十万大军是魏王这些年暗中培养的力量。”

“哦,倒是小看了他,领军的是谁?”秦怀道有些惊讶。

“宇文虎臣,宇文成都的嫡长子,当年宇文成都被赵王李元霸斩杀后,其家人下落不明,情报显示,宇文虎臣骁勇过人,有乃夫之勇,又精通兵法,加上此人长辈与秦老国公有过节,算是仇敌。”

“你说谁?宇文成都之子?”

秦怀道惊讶地追问道,宇文成都是隋唐十八好汉之一。

历史上,李元霸排第一,宇文成都排第二,御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可见其武力值之高。

秦怀道顿时来了兴趣,笑道:“李元霸斩杀宇文成都,这李泰却暗中收留其子,这李元霸算是李泰叔父辈吧?果然早有异心,本王倒是有些期待与之一较高下,看是否真有其父之勇。”

“那得先过某这一关。”薛仁贵跃跃欲试。

“那不行,得某先试试斤两。”罗武也目光狂热。

秦怀道见李景仁欲言又止,追问道:“可是还有其他不利消息?”

“有!”

李景仁一脸凝重。

第939章 :英雄辈出

“长吏来济?”

“参军司马雄守信?”

“大将魏来?”

“大将伍志能?”

“大将刘怀仁?”

秦怀道听着李景仁说出的名单有些惊讶,完全没听过,从哪儿忽然冒出这么些人?不由得看向罗武。

罗武混迹长安,交由广发,知道的事情较多,但也摇头,满脸疑惑。

秦怀道不由得看向徐世绩:“英国公,您可听说过这几人?”

“不曾,恐怕是后起之秀吧。”徐世绩说着看向李景仁。

李景仁赶紧解释道:“汉王,此五人名声不显,没听过正常,但此五人父辈可是威名赫赫,名震天下,就说这长吏来济,其父来护儿。”

“来护儿?”

徐世绩脸色微变,郑重问道:“大业年间,进拜右翊卫大将军,并以行军总管之职三次随征高句丽,平定杨玄感叛乱,后随隋炀帝巡幸江都,官至左翊卫大将军,封荣国公,大业十四年,江都兵变,隋炀帝遇弑,来护儿一同遇害,其家人从此不显于世,怎么投靠了魏王?”

“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景仁继续说道:“参军司马雄守信,其父雄阔海。”

“是他?”

秦怀道笑了,又一个隋唐十八好汉之一的后代,这是要群英荟萃,少年英雄一决高下不成?问道:“那魏来、伍志能和刘怀仁不会也有一个好爹吧?”

“汉王英明。”

李景仁笑道:“魏来之父魏文通、伍志能之父伍天锡,刘怀仁之父刘师立。”

秦怀道对这几个名字可不陌生,历史上单田芳老先生说的隋唐演义实在太精彩,没少听,里面将雄阔海排名第四,伍天锡排名第六,魏文通排名第九,刘师立不算,但也英雄了得。

这时,徐世绩忽然笑了:“哈哈,这是英雄辈出少年,魏文通、伍天锡老夫知道,勇猛不凡,就不知道其子如何,希望别丢父辈威名,老夫倒也想会会,至于刘师立,倒也精通兵法,不知其子学到几成。”

“刘师立相较您如何?”秦怀道问道。

徐世绩抚须笑道:“此人初随王世充,任亲卫将军,洛阳平定后归附秦王李世民,参与玄武门兵变,后迁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平定燕郡王罗艺叛乱,曾出任检校岐州都督,打败党项和吐谷浑的入侵,迁始州刺史,文治武功,样样精通,兵事老夫自信高一筹,但治理一方比老夫强。”

“哦,这么看来倒有些本事。”秦怀道多了几分重视。

虎父无犬子!

想了想,秦怀道继续说道:“魏王能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倒是小觑了,不过,父辈英雄,儿子要会过才知道,咱们也猛将如云,无需担忧。”

“那是!”

徐世绩赞同道:“此五人之父英雄了得,但在秦叔宝兄弟面前,萤火如日月之别,二代之中,汉王同样如皓皓日月,无人能争辉。”

“英国公方正之人,何时也学会了奉承之言?”秦怀道打趣一句,旋即看向薛仁贵,笑道:“薛大哥,天下英雄汇集长安,这一战必将当名震天下,永载史册,看你的了。”

“谢汉王!”薛仁贵目光瞬间狂热起来,拳头握紧,咯咯作响。

武将,谁不想争第一?

谁不想会尽天下英雄,千古留名?

中原一战,秦怀道早就料到不容易,所以没将薛仁贵留在西域,等的就是这一刻,战神之名岂能被埋没?一个月弓城不够。

长安,才是薛仁贵笑傲天下的地方!

这时,李景仁提醒道:“汉王,还有一个消息,长安城门被泥土石头彻底堵死,不许任何人进出,看上去准备死守。”

“哦,这是吃一堑长一智,怕我们炸开城门杀进去?”秦怀道笑了。

众人也哈哈直笑,能逼得对手自封城门也是一种荣誉,可见对手怕了。

但城门一堵死,大军难以杀进去,确实有些棘手,秦怀道笑道:“走,回去议事,情况比预料的困难,接下来怎么打得好好谋划一二。”

一行回到大营,进入中军帐。

“罗武,找些木炭,大纸来。”

“遵令。”罗武急匆匆离开。

大家分主次席地而坐,左右两侧是英国公徐世绩和安国公执失思力,薛仁贵和其他各军军长依次坐下。

秦怀道环视一圈,目光在单道真和薛智身上多停留片刻,薛智累积军功,已经提拔为军长,自己账下现在也算猛将如云,就差谋士了。

心思闪过,秦怀道目光落在徐世绩身上:“英国公,长安之战可有想法?”

“长安城门堵死,我军不易杀进去,这还是其次,最难之处在于城中百姓,一旦开战,难免误伤,恐有损汉王名声。”徐世绩将心中困惑趁机抛出。

大家都是明白人,很清楚一旦开打,最苦的就是城中百姓。

汉王仁义,不忍伤及无辜,如此一来,将士们必然放不开手脚,束手束脚,这仗很不好打。

秦怀道明白大家的担忧,想了想,说道:“百姓无辜,如果滥杀,那我等与强盗屠夫何异?不仅不能滥杀,还不能将长安打破,这是底线,违令者,斩!”

众人脸色凝重,沉思不语。

片刻后,徐世绩打破宁静:“汉王仁义,重视百姓,此举老夫佩服,既然如此,唯有一策,围而不打,拼消耗。”

“我军也消耗不起。”薛仁贵提醒道。

“没错,我军粮草有限,确实消耗不起,但长安人多,消耗更大,更快,一旦围城,一粒米都进不去,他们吃什么?军队或许有囤粮,但百姓最多维系两月,两个月后无粮,必然恐慌,混乱,届时只能军中放粮救济,如此一来,消耗更快,等粮食耗尽,看他们怎么办?”徐世绩分析道。

上一篇:公子凶猛 下一篇:大明皇长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