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1068)

作者:丛林狼 阅读记录

罗武却瓮声说道:“会不会是两人联手?或者薛大将军故意放走李泰,将功劳分润给安国公?”

秦怀道一怔,难不成薛仁贵担心功高震主,耍了小聪明?

仔细想想,感觉不可能,秦怀道忽然想到另一种可能,应该是薛仁贵担心拿了头功,自己不好安抚安国公,干脆分出去一些。

“大哥啊,你真是好大哥!”秦怀道不由感慨了一句,心中明了,自己猜测八九不离十,有这样的大哥在,何惧其他威胁?

“传令!”

下一刻,秦怀道提高些声音喝道:“以长江为界,薛大哥南下,安国公北上,代本王巡视,收编沿途各州兵马,不遵号令者,斩立决。”

所谓巡视,当然是威慑,逼各方站队。

“遵令!”李景仁答应一声,匆匆去了。

罗武跃跃欲试,恨不能上战场,但忍住了。

秦怀道瞥了罗武一眼,继续说道:“李泰被俘,天下初定,各州翻不起浪花,但该有的小心不能少,派两个团锦衣卫出去,一南一北,以小队为作战单位奔赴各州,密查各州郡县官员情况,务必真实,可靠。”

天下大定,接下来就是文治,各州官员是否留任,当然要查清楚。

罗武没多想,答应一声,匆匆去安排。

“李泰,没想到吧?”秦怀道心情大好,目光落在舆图上,洛阳一定,有野心的世家、门阀再不敢横跳,这天下,该真正的安定了。

所谓贞观之治,在秦怀道看来就是吹牛B,不是打仗,就是造反。

外有北方草原异族、南方蛮夷加上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吐蕃、高句丽、契丹八部、西域和倭国等,不是威逼,扰边,就是入侵,不少降而复叛。

内部更有燕郡王罗艺、庐江王李瑗造反,接着是利州都督安义王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联手造反,然后是齐王李佑、太子李承乾反。

可以说,贞观二十三时间,战火就没消停过。

按时间算,现在是历史上的贞观十五年,当然,李二没了,贞观这个说法也就不存在了,李治没来得及改元定年号就没了,李泰也一样,这两年也不知道后人怎么定历史年号。

不过,秦怀道懒得管后面事,但清楚一点,战争提前好几年结束,天下一统,更重要的是中原大地没伤元气,百姓安居乐业,经济蓬勃发展,再不用担心冒出个武周,更不用担心安史之乱,黄巢、朱温之类的冒出来获乱天下。

既然已经扭转历史,那就让贞观之治成为真正的大治盛世吧!

一个个念头闪过脑海。

秦怀道的目光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坚定!

……

三天后。

李泰、卢承庆、孔颖达和一干人等押进长安,秦怀道没有见,直接打入天牢,也不问如何处理,大家也不敢多问。

倒是豫章和晋阳去天牢探视一番,秦怀道不阻止,也不问探视内容,在等。

等房玄龄等人过来!

一个月后,一支庞大的队伍来到长安城外,直奔秦家庄而去,少部分人则坐着马车直奔宫城,沿途锦衣卫开道,清街,不准任何人靠近。

马车里坐着的正是赶来的房玄龄、李靖和魏征。

时隔一年有余,再次走进甘露殿三人倍感唏嘘,万万没想到还能回到甘露殿,而且以不同的身份,纷纷郑重朝上首端坐,正忙碌审阅文书的秦怀道见礼:“臣等,参见汉王。”

王和臣,中间天壤之别。

何况,从某种角度来说,而今的秦怀道已是三人主公,在甘露殿这种正式场合行臣子之礼合情合理,秦怀道也不托大,迅速起身,迎上来,信息地说道:“总算等到你们回来,这下好了,可以轻松些了,一路可还顺利。”

“很顺利,谢汉王关心!”房玄龄笑道,看秦怀道的眼神满是欣慰,这是长辈对晚辈做出惊人成绩的赞赏和肯定。

魏征郑重说道:“汉王,长安已下,臣恳请汉王接禅位旨意,登大宝,进为帝,天下不可一日无主。”

“请汉王登基!”李靖和房玄龄也郑重说道。

“不过是个称呼而已,无所谓。”

秦怀道不在意地笑道:“你们一来,我就轻松了,这段时间事务太多,工业园重开,科举,还有军务等等,忙得都喘不过气来,还请三位帮忙,尽快接手。”

“请汉王登基!”

三人再次劝进,郑重一揖。

第976章 :三劝三拒

甘露殿内。

秦怀道虽然也想登基为帝,但不能表现的太过急迫,丢了名声,犹豫片刻说道:“三位大人勿需多言,你们远道而来,还不了解长安情况,如今战事初定,百兴待兴,岂能做这夺位之事?”

魏征、房玄龄和李靖三人互换神色,都是心思通透之人,岂能不知道拒请之礼,不再劝说,但目光却变得更为坚定。

随后时间,几人君臣之欢,得见所乐。

约摸两个时辰之后,三人才从甘露宫徐徐而出。

才走不远,魏征似乎想起什么,突然停下脚步回望宫门,发出感叹。

“如今的汉王,和以前不一样了。”

房玄龄亦有缅怀:“汉王之路异于常人,功绩亦如此,与之相比,我等不过是平庸之辈罢了,又如何有资格谈论汉王?”

李靖也感慨道:“洛阳大捷,大唐内忧已除,如今汉王真龙之势已成,却又心怀百姓,不愿过早争之,无论是于天下,于百姓而言,都是幸事。”

“登基之事不急于眼前,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廷,暗中联络文武,等朝议时共谋此事。”魏征提议道。

三人各有所思,却又默契地郑重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三人坐镇下,长安一地很快就恢复如初,附近州县听闻李泰已败,汉王入主长安太极殿,也逐渐恢复周边商贸往来。

至于东西两市日渐鼎盛,俨然将成整个大唐商贸中心的势头,自是不必多说。

长安府尹张玄素走马上任,第一件事便是肃清府衙风气,除贪腐,驱懒士,重用思想新锐,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

随着府尉孙伏伽的到来,长安府的清正之风愈盛。

安国公徐世绩与薛仁贵一人北上一人南下,麾下兵马皆是战场上磨砺出来的精兵,再加上大破长安、洛阳之势,此番代王巡视天下,各州道无不纷纷夹道相迎,汉王之名威加四海,镇慑八方,就算有宵小之辈觉得可趁此机会树起大旗占地为王者,在见识了汉王大军之后,亦打消心思。

褚逐良奉命重开文学馆,于长安城内四处拜访良才,筹谋科举之事。

可谓天下初定,安居乐业。

……

十天后,长安太极殿。

自拿下长安后,秦怀道第一次公开召见文臣武将议事。

房玄龄率民部五品以上官员位列太极殿右侧,魏征率法部五品以上官员位列中央。位列左侧的,是以李靖为首的军部官员,薛仁贵、徐世绩、执失思力、罗英、罗武以及各军军长等一干在长安的将领。

秦怀道身居高位,俯视群臣,见文武虽年纪不一,新老交替,却个个气色清正,武官血气方刚,有勇有谋,光是眼神便可慑敌无数,文臣心怀傲骨,修身治国,可谓人才济济,好一个大朝景象。

一番见礼后,李靖神色肃穆,义不容辞地向前迈出步伐。

“启禀汉王,臣有事禀报。”

秦怀道目光内敛,沉稳有力:“何事?”

李靖赫然说道:“汉王文韬武略,英明神武,将士们追随汉王征伐数年,先下吐蕃,在收西域,草原,漠东等地纷纷来附,入主中原更是州县开城响应,开疆拓土,前无古人,天下归心,四方臣服,臣请汉王登帝位,治天下,理万邦!”

众武官附和:“臣请汉王登帝位,治天下,理万邦!”

武官之声洪钟入耳,哪怕远在太极殿外,亦能隐约听到宏亮之声。

上一篇:公子凶猛 下一篇:大明皇长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