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1167)

作者:丛林狼 阅读记录

“王玄策?”秦怀道眉毛一抬,心想王玄策此时应该在全国各地推行纸钞之策,怎么有空回长安?恐怕有事发生,想到这里,他急忙说道:“速召入甘露殿。”

“诺。”

不到片刻,他便见王玄策匆忙入殿。

未等秦怀道赐座,这位大汉货币司尚书便主动开口:“陛下,黄河有事,河南府河工冯寄章上报,黄河近日流速增加数倍,泥沙增多,恐是上游发生暴雨,有发生洪患的可能。”

“洪患?”

秦怀道听到这两个字,顿时精神了。

他常年忙碌于军伍与民生政事当中,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古以来,黄河水患猛于虎。

在河南府段的河道上,冯寄章曾亲自对他说过,贞观年间黄河水患死的人,不比打仗死的人少,从这点便能看出黄河水患的可怕之处。

更为可怕的是,现在的黄河治理手段非常少,仅依靠平日不断筑堤坝提高河道水位来进行防患,可如此治水,越是下游压力便会越大,直到溃坝之刻,洪水滔天,便是河道下方百姓的末日。

“该死,我倒是忘记这事了。”秦怀道正懊恼此事,又有兰州府之信传来。

秦怀道拿到之后,神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信上消息并不乐观。

王玄策见状,问向秦怀道:“陛下,不知兰州府尹的消息,是否与水患有关?”

秦怀道有些严肃地点了点头:“兰州府尹陈望上书,说兰州别驾于黄河河道捡到一河童,擅水,能凭双手感知河水流速与沙量,他建议提前疏散下游百姓,否则恐有大祸。”

“这?”王玄策的担心成真,他道:“多日之前我在河南府有陇右道人士前来换纸钞,他曾提了一句说近日北方多阴雨,若现在派人去下游疏散,不知还来不来得及。”

秦怀道叹道:“这位兰州府尹倒也是个奇人,奏书上来之时,他便已经提前派人去下游疏散了,说若是真发洪水,还请朕免他擅行之罪,若是未发洪水,他自当来长安领罪。”

王玄策点头赞叹:“倒也果决。”

毕竟是黄河水患天大的事,秦怀道也不敢大意,他向王玄策下令:“王玄策听令,你立即向工部传令,准备应对黄河水患之策,而后带人亲自跑一趟黄河下游,备一千万两纸钞行百姓迁移之用。”

白银换纸钞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用现银,若只是有纸钞的话,对于朝廷来说,可操作的空间就很多了。

若是银钱不够,他可先印出纸钞花出去,待到有纸钞回款之时再抵消也来得及。

至于无限印钞之事,哪怕秦怀道再不懂金融,也知道无限印刷不可取,除了货币会泛滥之外,朝廷的信誉也很大大降低,在古代这种信息极不通畅的地方,信誉没了,就再难建立。

当然,大灾大难之前动点手段很有必要。

得到陛下之令,王玄策拜向秦怀道:“臣得令。”

正好之前带出去的纸钞还没有完,倒也不用再重新印刷,只需带人驾着马车将这批纸钞运至下游各个官府进行传令及发放即可。

收到命令的王玄策,快速离开皇宫。

黄河下游,有一小村落。

村落里的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日,有一老一少正向着田地里走去,夏季的水稻正是生长的好时候,他带着孙女前来锄草,本来水稻的产量就不多,若是任由野草生长,那产量就会低得可怜,自己吃都不够。

背着锄头的小蛮儿,边哼着歌儿边蹦蹦跳跳向着田野走去。

“爷爷,你说今天我们会逮着野兔吗?”

小蛮儿爷爷:“说什么呢,爷爷长这么大就没逮着过野兔,你这小丫头片子还想逮住野兔?爷爷是说你天真呢,还是无邪呢?”

小女孩轻轻跳在土墩儿上,扛着锄头气势十足地握着拳头:“爷爷没有逮住,说明爷爷不想抓,小蛮儿想抓的话,肯定能抓到的吧。”

“再者说,若是那野兔想不开,一头撞上田边的大树上,那小蛮儿就可以捡现成的啦。”

听到这话,爷爷不由露出慈祥的笑容。

“小蛮儿,天下没有白捡的便宜,你若是整天想着守着大树白捡兔子,那人生光阴可就要虚度了,知道吗?”

“知道了。”

小蛮儿蹦蹦跳跳继续前进,两人很快就到达了农田边上,今日从黄河引来的水特别黄,泥沙也比往日增加许多,爷爷皱着眉头将田埂的口子堵住没想太多,带着小蛮儿在田里拔草。

不远处的黄河堤坝被流水不断冲击着,堤坝上的泥土被疯狂冲刷,变得越来越薄,随时会有溃坝的风险。

长安内。

秦怀道深知黄河一旦发生百年未遇之大患,不仅对于百姓来说是灭顶之灾,对于整个大汉来说同样严峻。

因此,他必须要做多手准备。

他通知秘书监拟旨,传令下去所有各州道之军做好一级战备准备,随时准备投入黄河沿段进行救灾,之后又令房玄龄领头的民部在最短时间内筹备粮食与物资用以应对。

第1106章 :兰州堤坝

水患往往伴随着瘟疫,所以光准备粮食还不行,还需有各类防疫与治疫的草药和大夫筹备,一旦发生洪患,他可以第一时间将这些人和草药投入到黄河上下游各地当中。

至于防洪的工具,他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好的物件可以制作,只是让工部段纶准备大量麻袋,做多少算多少,全部发往沿河地带,至于怎么使用,他也写好说明送向各地。

一时间,长安各大消息不断贴榜。

“民部征粮,凡家中有余粮者,可全数卖与民部,民部出平日两倍之价征收,若卖者可前往民部或各地官邸。”

“两部征粮?难道又要打仗了?”

有些百姓私底下开始低估,不过有些机灵的百姓结合其余告示,已经逐渐推测出了答案。

“恐怕不是打仗,而是北边有大事发生。”

众百姓又继续往下看。

除了粮食之外,大夫和草药也在征召的范围之内。

“所有有过治病经验之人,需无条件立刻到礼部报到,每日每人工钱翻倍,同时征集大量瘟疫用草药,凡提供者可给予高价。”

“工部大量征召民工,无论有无技艺皆可,工价为平日两倍有余。”

看着这一张张贴出来的告示,百姓们跃跃欲试。

“怎么突然之间朝廷发出这么多高价的活,还花这么多钱征收粮食?莫非是……”

终于有百姓说出了那件事。

粮食、瘟疫、大夫、草药还有民工。

“黄河要发大水了?”

“可是朝廷怎么会知道?”没有水患,没有难民,按照以往的惯例,朝廷反应不可能这么及时。

他们不知道的是,秦怀道和以往的皇帝完全不同,以往的皇帝万事求稳,决定一件事情瞻前顾后,再加上要调配各种物资和白银,往往就会错过最佳决策期。

而秦怀道主打的就是一个有备无患,至于银钱他大可以通过纸钞预支,待水患过去之后,再补上数额便是。

有了朝廷张榜,剩下的事情,就好办许多。

大量民工像潮水一样涌向工部。

看着大量民工涌来,工部尚书段纶领着麾下不断接收,安排他们的任务,有的被安排运送,有的安排编织麻袋,还有的负责做些保暖衣物,以防止水患之后的难民没有衣穿。

至于水上救援所需的小船,得需当地现场制作,若是在长安做完再运至黄河沿岸,耗时费力不说,等船到之时,恐怕也用不上了。

总之,随着秦怀道的一指圣令,黄河沿岸地带的各州各道尽数开动,源源不断生产着应对黄河水患的物资。

至于堤坝加固之类的事,自然是要做的。

黄河两岸长达数千里,想要全部加固,很难实现。

即便如此,也要尽力而为。

上一篇:公子凶猛 下一篇:大明皇长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