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849)

作者:丛林狼 阅读记录

李治同样想到这点,追问道:“舅父,您的意思是汉王会来攻打长安?”

长孙无忌漠然点头,眼神阴冷。

“那怎么办?朝廷能挡住?”李治慌了。

“有一法破解,圣上可下旨让汉王南下追杀吐蕃,如果抗旨不遵就是大不敬,人人得而诛之,可号令天下兵马群起攻之,另外,给武士彟下一道旨意,让其率兵攻打突厥,许胜不许败,朝廷需要一场大捷重整威望,圣上也需要一场大捷竖立威望。”长孙无忌郑重说道,老狐狸这一刻亮出獠牙。

李治听懂了,两道旨意同时下,两边同时开打,如果秦怀道不遵守,就是抗旨,会失去民心,如果遵守,肯定斗个两败俱伤,将来不足为虑,打输了更好,就算打赢,功劳也是朝廷的,是朝廷下的旨意。

一道旨意,占尽道德、法理双重制高点。

还能剪除隐患,何乐而不去?

但一想到武士彟,李治就有些犹豫,万一武士彟打输,北方那几万大军没了事小,如何跟美人交代?

长孙无忌放佛看透李治的心思,叮嘱道:“圣上,武士彟刚刚加封,需要一场大捷,否则难以服众。”

“那就依舅父所言,拟旨吧。”

“圣上英明!”长孙无忌满意地笑了,目光闪烁,真实心思隐藏的极深。

李治哪里是长孙无忌这种老狐狸的对手,扶持武士彟有抗衡长孙无忌之意,帝王之术,但更多的还是博美人心。

“圣上,臣再请奏,河东道,河南道等各路已至的勤王兵马当分守西、北、南三门,以防万一。”长孙无忌继续说道。

敌军已退,按理当追击,或撤回,防守西、北、南三门,意图不言自明。

这是在放汉王啊。

李治心领神会,也怕秦怀道攻打长安,沉吟片刻,郑重说道:“准奏!”

长孙无忌低头领命,眼角闪过一抹阴谋得逞的冷意。

……

两天后,黄昏时分。

汉州军抵达咸阳,此地距离长安不过几十里,战马半天能到。

朝廷宣旨内侍在几名千牛卫的保护下来了。

秦怀道懒得讲究礼数听旨,直接讨要,内侍不愿,有违礼法,但看到虎视眈眈的众人,心中莫名发慌,只好将圣旨交出。

圣旨内容还挺长,先夸赞一通功勋彪炳,杀敌有功,勤王忠心可昭日月,然后笔锋一转,要求南下追击吐蕃,再创新高云云,好处、奖赏一个字没有。

秦怀道不屑地撇撇嘴,将圣旨丢给旁边罗武,南下追击吐蕃本就是计划之内,自然要去,但不是现在,盯着传旨内侍说道:“回去复命吧,本王自当南下追击吐蕃,奈何兵疲马乏,军中无粮,欠饷半年,军心浮动,难以再战,请朝廷补足二十万大军半年粮草军饷平息军心,南下追杀吐蕃旷日持久,人吃马嚼不易,再请朝廷预支半年粮草和军饷,本王自当南下,另外,豫章公主也该回家了。”

先要求补足半年粮草军饷,再预支半年,合情合理。

至于二十万大军这个数字,多报点不是很正常?

这可是一大笔开支,朝廷拿出来就要伤筋动骨。

内侍不过是传话而已,自然不敢答应,承诺一定带到,匆匆去了。

罗武目视内侍离开,愤恨地说道:“朝廷好大的威风,居然派一个小小的内侍来传旨,这是对汉王的羞辱,刚才应该多要点。”

按规矩,汉州军打败突厥和吐蕃,朝廷应该派重臣,带上重礼来迎接,随便打发个内侍过来,这不是羞辱是什么?

众将脸色阴沉不语,也都气炸了。

秦怀道却笑道:“恐怕是长孙无忌的意思,故意激怒我等,想要本王率兵攻打长安,坐实反贼名声,他就可以号令天下,群起而攻之,没了本王这个刺,他的日子能好过很多。”

“哈哈哈!”大家会意地笑了。

罗武直言道:“既然他想,何不成全?”

“没错,末将愿率兵为先锋前往。”房遗爱主动请缨。

“你去会连累家人,别忘了房相还在长安,我去吧。”罗章站出来。

秦怀道摇头说道:“岂能遂了长孙无忌心意?先不动手,传令下去,大军在咸阳驻扎,中军入城,罗章带兵于城北选一要地驻扎,安国公带兵于城南选一要地驻扎,互为犄角,先谈着,大军也正好趁机休整,恢复战斗力。”

“遵令!”被点到名字的三人郑重应道。

罗章和安国公带兵离开,中军继续往前推进,来到咸阳城下,咸阳城县令根本不敢阻拦,带人打开城门。

大军进城,征用县衙,并严令各军不得扰民,违令者斩。

城中百姓得知是汉王打败突厥和吐蕃过来,纷纷赶来围观,相互打听消息,见军队呆在县衙内不出,出来采购也给足额银子,礼貌有加,治军森严,一个个暗自放下心来。

第710章 :长孙无忌再出手

“什么?”

甘露殿内,李治听到长孙泽来报,说豫章和晋阳两位公主昨晚不见了,顿时大吃一惊,喝问道:“看守如此森严人都能不见,是不是哪天朕消失了都不知道,你怎么办差的?”

长孙泽脸色很难看,也想不通人怎么就不见了。

“都查过没?”李治追问道。

“回圣上,宫门都查过,不见两位公主出去,也不见有可疑之人进来,臣该死,请圣上责罚。”长孙泽赶紧请罪。

“两个人都看不到,你是该死。”李治呵斥一句,见长孙无忌匆匆而来,脸色很不好看,将怒火压下。

“圣上,传旨太监返回,说汉王提出三个条件才愿南下追击吐蕃。”长孙无忌一边行礼,一边缓缓说道,眼神却瞥向自己儿子长孙泽,带着几分询问。

长孙泽冷着脸不语。

李治一听还有条件,火气更大,问道:“身为臣子,本该兢兢业业,忠心王事,居然提条件?简直岂有此理,他这是想干什么?”

长孙无忌父子俩都不接话,眼观鼻鼻观心。

李治没有等待回复,脸色更难看了,但又不得不将怒火压下去,憋着,坐下来,眼中闪烁着不为人知的心思,追问道:“舅父,哪三个条件。”

“其一,以兵疲马乏,军中无粮,欠饷半年,军心浮动,难以再战为由,请朝廷补足二十万大军半年粮草军饷平息军心……”

“他好大的胃口,哪来的二十万大军?”李治愤怒地打断道。

长孙无忌撇撇嘴没接话,哪来的?当然是狮子大开口来的,这还用问?

李治是气得脑子一时没转过弯,并不傻,很快想到什么,更气了。

这一刻,李治有些理解自己父皇当年被气的心情,压着火继续问道:“还有呢?一并说出。”

长孙无忌继续说道:“其二,以南下追杀吐蕃旷日持久,人吃马嚼不易,再请朝廷预支半年粮草和军饷;其三,迎娶豫章公主。”

“什么……还要半年?”李治气得当场暴走,一把将案几上奏本,笔墨纸砚全部扫在地,噌地起身,握紧拳头,恨不能找人打一架泻火,但一想到秦怀道的赫赫战功,朝廷不是对手,怒火潮水般退去,只剩下无奈和苦涩。

“舅父以为该如何处置?”李治身心疲惫,声音变得有些嘶哑。

长孙无忌漠然一笑,回答道:“老臣故意派内侍去传旨,极近羞辱,没想到汉王居然忍住,没有直接动手杀到长安,朝廷也就没有出兵平乱的借口,可见此子难缠,为今之计只有一策,谈判。”

“谁去谈?”李治追问道。

“房相!”

“房相卧病在床多日,岂会愿意?”李治追问道。

“那就让他愿意。”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抹狠厉,沉声说道:“房相身怀天下,最不愿看到刀兵再起,必然愿去,此事交给老臣便是,不过,谈判底线还得请圣上定夺,老臣的意思是粮草军饷可以给,不给会寒了所有勤王大军的心,失去大义,民心,但不能多给,毕竟朝廷也难,不如就十万大军半年所需粮草军饷吧。”

上一篇:公子凶猛 下一篇:大明皇长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