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1004)

作者:执笔见春秋 阅读记录

“那么我这样的安排,你觉得广东府那些官员会怎么解读?”

朱允熥想了下回道:“他们会觉得大兄轻视外商。”

朱英说道;“没错,当他们这么觉得,那么在往后很多事情上,也会按照这样的感觉去做。”

朱允熥疑问道:“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样岂不是对那些外商不公平。”

朱英冷笑道:“什么叫公平,我大明如此强大,为什么要跟这些小国之民来讲什么公平。”

“人与人之间,本身就不一样,如果没有差别,咱们大明的百姓又哪来的归属感。”

这就是现实。

不管是现在,亦或是未来,都是不可避免的。

朱允熥有些似懂非懂的点头。

……

吕宋。

四大藩王的私兵陆陆续续的抵达。

按照每个藩王出兵三千,总共有一万二千多人。

实际上包括辅兵在内,已经达到了两万出头。

按照现在大明的兵将制度,总共有十二个千户所。

不过就现在的吕宋对于大明来说,就是完完全全的蛮荒之地。

在洪武年间,吕宋已经有过两次出使大明朝贡的行为。

哪怕是大明对其有所恩赐,允许一年多次朝贡,然而吕宋本身的国力太低,虽说是海岛国家,但在造船技术上极为落后。

每次去大明朝贡,对于吕宋来说都能有大量的财富。

他们恨不得一年去个五六趟。

可实力不允许啊。

十条出发的海船,碰上个海上风暴能存下两三条就不错了。

回来的路上还要遭遇一次风险。

本身吕宋的船也很是有限。

他们更加期待大明的商人来到吕宋。

之所以朱棣等藩王要合力一万多兵力来到吕宋,便是因为在交易的时候,有大明的商人发现吕宋这里竟然有很多金矿,甚至是露天金矿。

确认消息后,朱棣等藩王就联合在一起商议。

先行派兵进驻,而后进行开发。

这可是个大买卖。

因为吕宋产出的黄金,他们可以隐瞒对大明交税,全部都收到自己的口袋里去。

……

张力是个百户。

他本来只是个总旗,因为去了倭国作战有功,便就升了百户。

现在,又来到了吕宋。

“动作麻利点,天黑前咱们必须要找到个村寨落脚。”

张力大声喊着,给百来个下属们提升点士气。

他是燕王麾下,是最后一批抵达吕宋的将士。

对于吕宋这么个破落地方,士兵们根本不需要集中,而是分散朝着各地区进行巡查。

“头儿,快看,前面有烟。”一名总旗登上个小山坡,顿时惊喜大喊。

张力连忙上去瞧,大喜道:“弟兄们,速度快些,就几里地了,咱们今日就在那里歇脚。”

麾下士兵们闻言,顿时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没办法。

这吕宋是热带地区,闷热,潮湿,阳光毒辣。

仅仅半日功夫,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就像是被抽走了精气神一样。

太热了。

现在终于找到村庄,当然是喜出望外。

炊烟袅袅很容易引起注意,张力自然不想这地方被其他队伍发现。

很快,百人就来到了村寨前。

在那里,大量的土著正在烧火做饭。

“嘿,弟兄们待会都注意点,可别把咱们的饭食给糟蹋了。”

张力大笑一声,随后直接带人冲击村寨。

土著们很快就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说着听不懂的言语呜吖大吼。

大量的土著拿着弓箭,长矛,甚至有少数的刀剑出来。

张力没有丝毫的慌张。

“火铳手列队。”

“开火!”

三十名火铳手排成三排,当土著们冲过来的时候,第一排在张力的指挥下迅速开火。

火绳枪的响声吓懵了土著,哪怕是第一轮的齐射仅仅只是让三个土著倒下。

而后第二轮三轮的齐射,十几个冲在前面的土著已经倒在地上开始嚎叫。

这只是个小村庄。

总共的战力还不到四十人,现在就已经折半了。

“不要浪费火弹了,弟兄们,随我杀!!!”

第694章 :爱会转移

火绳枪。

其实在目前的大明来说,并没有表现出单兵神器的那种感觉。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最初的亮相是跟蒙古人交战。

蒙古人几乎清一色的骑兵队伍,即便是步兵,那也基本上都是奴隶兵,算不得真正的蒙古军队。

蒙古骑兵的高机动性,尤其是在草原那样开阔的场景下,就目前的军备水准而言,几乎是无解的难题。

最让人恶心的地方,就是每一个蒙古人,全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

从小就开始牧羊,放马。

他们跟马自小就一起长大,睡觉都是在马上。

一人双骑的蒙古骑兵,完全能够日夜兼程,直接就是在马背上休息。

所谓高机动性,到底是有多高?

那便是十二个时辰内,吃饭,睡觉,除开随便大小便外,全部都在马背上。

八百里或许有点夸张,在不换人换马的情况下。

但三四百里,完全不是问题。

而这样的蒙古人,最让人头疼的地方他并非是个例,而是大面积的普及。

千里奔袭这样的事情,在蒙古这边几乎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了。

在草原上,蒙古骑兵就是无敌的。

三四百里在如今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概念,这会让蒙古的敌人看吃灰都吃不到。

我想来,就来。

我想走,就走。

即便是蒙古大败,被朱元璋赶到了草原上,元气大伤的蒙古人也照样是朱元璋的心腹之患。

大量修建边关军事重镇,这才有边疆塞王的出现。

为的就是预防蒙古人。

茫茫草原,是蒙古人的主场,哪怕是朱英,对此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火绳枪亮相后,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也仅仅只是个乌龟壳。

追,是不可能追上的。

最后苦思冥想之下,只能采取同化这样的策略。

其实朱英还是小瞧了蒙古人。

否则就不会发生朱棣被生擒这样的事情。

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毕竟朱棣在历史上可是永乐大帝,亲征蒙古六次。

好吧,即便是亲征蒙古六次,耗费了无数的大明国力,实际上还是没有彻底解决蒙古人的问题。

这本身就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永乐大帝亲征蒙古,那是在几十万大军的保护下。

现在的朱棣仅仅只有几万人,虽说骑兵多,实际上大明培养出来的骑兵跟蒙古骑兵差距还是很大。

而在第二次大战。

就是大明出征安南了。

安南跟蒙古不同。

本身安南的火器能力其实并不低。

如果不是朱英对于火器的重视,在火铳,火炮这方面,其实以目前安南的工艺于一些其他方面甚至优先于大明。

而皇帝制度的弊端就体现在这里。

即便是安南火器不错,但却没有朱英这边大力发展火器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在火药颗粒化,大量增加火器伤害的情况下,压制性就比较明显了。

再加上安南本身其实就是个烂摊子。

安南王权早就开始落寞,权臣胡季牦肆无忌惮,各地军阀听调不听宣,这就导致无法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对抗大明。

即便胡季牦最后造反,凭借自身的能力使得多数安南当地军阀联合起来,但这就跟六国一般,各怀鬼胎怎么能够打出真正战力。

更多想的是怎么保全自身实力,消耗盟友。

以便在大战之后自身有更大发展。

唯一有些成色的,大概就是讨伐倭国了。

实际上火绳枪在对倭国的战争中,也不是特别出彩。

这倒不是说倭国有什么反抗的能力,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大炮。

同类小说推荐: